《入中論》第四次課程總第八講之:人民財物守護主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12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人民財物守護主
因爲財産的這種自主,有人把自己的財産和土地透支著交易使用完後,就産生了邪思維,就想去奪別人的,被奪的一方拼命捍衛。
捍衛的過程中,大家就覺得:“老人和小孩怎麼能管事啊?應該讓你們成年男士揭竿而起、捍衛我們的家園啊!”人人都能做主也亂套,所以要推求一個特別公正的人,作爲人民財物的守護主。
這個“推選人民守護主”的建議一提,大家都同意。
選出來以後,人們把“人民的守護主”簡稱爲“民主”:人民賴財物養命,財物就是人命,“人民財物的主”,就是“人命的主”,民主,也就是人民財物的守護主,老百姓說爲“人命的主”。
大家與守護主相互討論,建立一個法則:如果有違犯此法、來搶東西的人,應該呵斥;如果犯得很重,搶得很厲害的,我們就應該譴責他,把這個人趕走。那麼把糧食就聚在一起,大家還商量:“守護主天天爲我們的財産操心,就不應該讓他天天在田地裏務農,他只應該想著怎麼守護我們的財産。所以我們應該供養他,應該給他留出糧食。這種糧食,後來的語言叫“奉祿”,當時不是叫奉祿,就是供給守護財産的這位民主,使他吃的、用的都沒有憂。
一個地方這樣推行,各個地方開始紛紛仿效,民主之風就開始出現在世間,就是爲民做主的這種風氣很興盛。民主主義實際上在就叫做“政府主義”,因爲那個時候人民財産的守護主實際相當于組織了一個政府,大家一起商量如何來對付來搶我們財産的人。因此人間有政府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的,在此之前思想就是無政府主義,狀態是無政府的。有政府後,國邑、村聚逐漸就越來越多了,在這些國邑、村聚中就有一些聖賢應化,他們來輔助民主,製定文字、禮樂,教化做人之道。于是世間的正道就逐漸得以開化,風化久遠。這就是民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