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五次課程 第十講之:預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入中論》第五次課程總第十講之:預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19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預道流以明概念之不真

   對初果的預流向要說明一下。

   有一篇佛經(楞嚴經觀音圓通章),在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裏面講到“預流”的道理,有一句話叫做“入流亡所”。我們平常身心的核心的部分,是以執著內在的身體、感受、習慣爲主的。我們的執著對象,一定是以身體爲核心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問題,極少有人所執著的對象是某一種思考、某一種學問、某一個外部事件、或者是汶川地震的那些受苦人。可以執著一下,僅是悲傷的時候去想他們一會兒,可立馬又回到自己身上來了。這是我們執著的重要習慣。

   但是初預道流的部分是把執著的向身見的習慣進行轉移。轉移到了什麼地方呢?對身見的習慣逐漸淡化、融化掉。對身體的習慣原本是溫暖、細滑、舒適,這些是我們的一個自然趨向。這裏將其方向轉向能用之心,進行反流,徹底改變用心習慣,向能知之心反流而遠離對所知之境的“固”執。

   突然有一天,初預道流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身心空空如也,即使想執著,沒有任何東西了。大家在將來的用功當中,最容易體驗到的就是這一點,當你突然發現,身心原來是一個虛僞的構造,既沒有腸胃不舒服,也沒有腸胃很舒服,很空洞很通透,發現這種空洞直接延展開來,包容了整個世界,對身體的理解突然就是整個所知的自然外境,自己對于世界的理解有多大,對于身體的這個“我”的理解也就有多大。到了那個時候,突然放棄了,放棄了以前的那些習慣,這是初預道流的過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