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五次課程 第十講之:概念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入中論》第五次課程總第十講之:概念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19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概念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反過來我們要想,其實對于身體的執著——我腸胃好,我腸胃不好,我有五髒六腑,我有心髒,有腎髒,有骨骼……這些理解到底是什麼,到底有沒有意義呢?

  我跟大家講一下,它到底是什麼,大家可不要因此而産生什麼不好的想法。比如說胃,我們對于腸胃的理解,任何人都覺得自我內在有個腸胃。我們對于胃的理解,是怎麼來的呢?這個理解,不僅僅只是自己的感受,其實自己對于身體裏面的這些感受是混沌的,是分不清楚的,它有時候舒服一下,有時候不舒服一下,這不是感覺的第一來源。對胃的感覺是哪裏來的呢?這個理解,來源于小的時候上的課,或者生理課,或者從電視上看的,或者大人說的,“你肚子裏有個胃”,記住了,想到了,以爲我吃了飯,就是裝在這個胃裏。但是胃到底是什麼呢?追根截底地來想也沒明白過,它只是模糊地在身體裏面,自己所理解的一種胃的概念,大致上是圓的,大致上不會膨脹到骨頭外面來,不是在皮膚外面的,不是胃比肚子大,而是肚子比胃大,胃在肚子裏面,它不大不小,自己正裝得下,吃了飯舒服的時候就是胃舒服了,吃了飯不舒服的時候就是胃不舒服了,是一個“胃”的概念存在在這兒。

  依此類推,胃是如此,肺也是如此,骨骼也是如此,皮膚也是如此,我們的手足也都是如此的。所謂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一個概念的累積。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直觀的去發現這個概念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包括手,我們天天能夠看到,但是我們分析過手沒有?也沒有分析過,一分析我們就會有點傻了!

  釋迦牟尼佛告訴過一個方法,分析一下,看看這個手,它是由皮膚、骨骼、肌肉、血管構成的,你往下面推一步,這個手的概念先存在這裏,往下面去,骨骼是什麼合成的?有碳水化合物、纖維、鈣這些元素。當把這個概念定位到它下面的一層定義的時候,骨骼的概念事實上已經沒有意義了,定位到碳水化合物、鈣和纖維的時候,事實上骨骼的概念是浪費了,這是一個浪費的概念。但這個浪費的概念在這兒壞事兒呢,暫時不談它。我們再看血管,血管我們一分析,也還是各種混合的元素,等到這些元素我們定義了以後,血管的這個概念還存在在這兒,所以實際上到了下面的一層概念結構的時候,上面的骨骼、血管、皮和肉,這層概念事實上它是應該被排除掉的,等到排除掉以後,我們再往下面一層概念繼續追,最後發現什麼呢?即使是最小的單位的概念,它也仍然只是概念,我們不管怎麼向下追,都沒有追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上去,而我們即使怎麼樣往下追,上面那一層虛僞的概念還都存在著。當我們理解到,都只是碳水化合物,或者是鈣、氧、氫,或者是纖維元素的時候,這個手的概念仍然還在這裏,事實上到下一層概念的時候手的這個概念就應該刪除,應該抹去,但是手的概念仍然還在這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