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五次課程總第十講之:找來些許依靠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19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找來些許依靠
修行這件事情,外人真的是指導不了,它真的就得是你的指導老師。
你連一個想法都不信任這個指導老師的話,你願意把命交給他麼?這裏容易出問題。所以宗大師列了五十種魔障,五十種魔障都決定于一個修行基礎,就是修行者和修行者的指導老師之間如何去處理和衡量這樣一種傳承關系。這個傳承關系縷順了以後,長時間的修行有時候就幾天之內,就互相把水一灌,渠道通了,甘露從這邊流到那邊去也就完了。要不然,有時候一年的修行需要五十年去完成,還不行,還完成不了。所以這個傳承的渠道是至關重要的,“用功”的師承關系真是子孫廟裏的活計,這不是大衆管理學的十方叢林,性命攸關沒有共同資源一說,哪有共同生産共同享受,當年佛都不會惠施阿那禅定叁昧。學佛最終來說,我們首先從世間的道理辯論到佛教,佛教的道理從小乘辯論到中觀,從中觀的道理,辯來辯去辨析到了我們實際還要用功,從用功我們辯到了正見的完整性,從正見我們辯來辯去、推來推去推到了最後的這種互相的傳承關系。而傳承關系最終推到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個詞彙——師生道義。那麼佛教是一個神聖的宗教,到最後變成一個庸俗的宗教了麼?是不是庸俗的呢?在這一點上,如果是從經驗相傳這個部分來說,還真的是有一點庸俗的。但是俗的,我們需要。這沒有辦法。因爲我們真的還都是一些俗人,我們俗人就需要這樣一種方便,需要老師一定要面對面地耳提面命。
按照中觀的月稱論師對于釋迦牟尼佛的诠釋,他認爲釋迦牟尼佛有叁身,法身境界本在涅槃,報化二身是衆生受用之身從來沒有進入過涅槃,他的化身在虛空當中隨時都在示現,我們需要的修行方法他都在給我們進行傳遞。即使是在傳遞,我們理會到了麼?
從改革開放以來,叁十年的奮鬥成果了,那麼我們理解到了釋迦牟尼佛對我們說的法麼?我們心隨著社會改革開放了,但心裏有沒有一個真正接觸到佛的碰撞點?很難啊,真的是很難。今天我希望在講第四地焰慧地的時候,我們把焦點逐步引導到實際修行這件事情上來的時候,我希望大家不要把這個理解成爲迷信。因爲在座的有很多同學我不夠熟悉,但願大家都能夠對自己的法身慧命有一分珍惜,有一分珍重,對于修行這件事抱一個良好的心理准備,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心理准備是充分、合理的,我們進入這個軌道以後很多事情會四兩撥千斤。真的就是,所謂難,難于上青天,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就這個草尖上,它就有祖師意,真的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