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七次課程 第十四講之:斷見就是常見

  《入中論》第七次課程總第十四講之:斷見就是常見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2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斷見就是常見

  斷見就是常見,大家知道嗎?斷見本身就是常見。爲什麼呢?因爲果不出現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因不發生變化,那其實斷見就是常見。我們不要認爲斷見和常見是有區別的,表象上有區別,你只要是放到這個道理上,你來互相思考,怎麼推斷見都是常見,它都是一個思維來源。斷見和常見的問題是首先要撇開的,斷見和常見是現世美觀點的特征。

  現世美觀點的這個特征說起來是很危險的,比如說“蘋果的香味從哪裏來?”現世美說是偶然性的。“我造了因、我做了壞事會有結果嗎?”現世美說不會有結果,因造過了就隨之而消失了,任何事物的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全都是依賴于偶然性,我夢中夢見了一個惡的境界是偶然性,白天中了大獎也是憑偶然性的。這種偶然性的生活概念是表面上簡單,實際上複雜,所背負的都是業力和因果方面的重重疑網,讓人生活得不能安定。

  真的要弄清楚只能通過因和果進行離開斷常知見以後的理性的這些推斷,我們才能有一個好結果。在《華嚴經》當中,無生被說成是平等性,不生不滅是衆生平等、人人都有的一種特性。龍樹菩薩以無生爲十種平等性的總的法門,如果達到了無生,那麼一切空性就都能證悟了,任何世界上的緣起性的事物的本性就都徹底地了解。所以爲了成就無生的這麼一個法義建立四個宗:第一個宗是彼非彼生,第二個宗是豈從他。“彼非彼生”就是從因到因,不加任何的外在條件,不加任何的外在條件就是自生。“豈從他”就是完全不依賴于自身條件,是他生,不是共生。所謂共生就是把自生和他生湊一塊兒,該自生的時候自生,該他生的時候他生。無因生是指不需要因,直接就是果法、果法就冒出來了。

  這幾點龍樹菩薩給予辯破都是很直接的,如果是從因到因的純粹地進行自生。這一點龍樹菩薩來進行破斥,就是說任何一法,你如果是不參與任何的因緣條件,乃至于連時間的因緣條件、連方位環境的因緣條件都不給予重合,從因到因的這種自生有無窮過。所謂他生,完全不依靠自己的因緣條件,完全從另外的條件來獲得果,這也有無窮過。所謂共生,就是你認爲把自生和他生的好處都積累到一起,它們的可能性都積累到一起産生共生,但是我說你是把自生他生的缺點都積累到一起了,把自生的不可能性和他生的不可能性都積累到一起了,有著雙重的過失。無因生更加不用談了,無因生其實根本沒有生,它跟無生還不是同一道理,這屬于斷滅見。

  在《中論》的皈敬頌,後面開宗明義地第一個頌詞就是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龍樹菩薩說四者沒有一個是可以成立的,所以沒有實自體的這種生滅存在。從因到果,如果因是真實有的,果是真實有的,這種生都是不可能存在的。這四種生都沒有可能性,所以來確定無生的這個道理,唯有無生才是因果的真實狀態。“是故唯是依緣生”其實不是個簡單的道理,連釋迦牟尼佛都說:“緣起法甚深甚深,難可判斷,難可思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