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八次課程 第十五講之:其名曰龍、廣宏我教

  《入中論》第八次課程總第十五講之:其名曰龍、廣宏我教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1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其名曰龍、廣宏我教

  至關重要的是,雖然智慧才能引導我們前面五度的功德順利地推進,但這個智慧要什麼人來說呢?一定要一位成就的聖者,對這種智慧作說明,我們才是放心的。所以《入中論自釋》138頁第四行:

  “我今唯依龍猛教理所說諸法實性,而正宣說。”

  這裏“龍猛”翻譯爲“龍樹”會更准確些,因爲印度還另有一位龍猛論師,晚數百年,但法尊法師翻譯論本時,並沒有掌握這個史實,所以他在這裏把“龍樹”翻譯成“龍猛”,以後使用時可以改回去,用“龍樹”。

  “問:如何得知龍猛菩薩無倒解釋經義。答:由教證知。如《楞伽經》雲”

  漢傳佛教有《楞伽經》的譯本,其中確實有這樣一段話,

  “南方碑達國”,

  “碑達”在佛經原文中的音譯是“布達”。“布達”翻譯到漢地和藏區有著不同的說法。比如翻譯到藏區,藏傳佛教就把布達拉宮那個地方稱爲普陀山,那裏就是觀音菩薩的普陀(即布達、碑達)。翻譯到中國內地,就說南方浙江舟山的一個島是普陀山。而《楞伽經》原文的所指是印度的普陀國(山)。

  說在南方印度的普陀國,有一位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于世弘我教,善說無上乘,證得歡喜地,往生極樂國。”

  這裏的“證得歡喜地”,不僅只是對于內證的說明,而且是說他在色身和事業方面直接示現成爲歡喜地的菩薩。因爲五濁惡世形態濁劣的原因,菩薩來人間一般只能示現成爲凡夫,如果示現成爲聖者就不能在世間久住。所以龍樹菩薩,是件極爲特殊的事,是罕見的一例,釋迦佛的特例已然遠去,他居然悖逆五濁惡世的一貫因緣,在不可能的出現菩薩身的濁世,直接示現成爲歡喜地的菩薩。

  “往生極樂國”,他的去處也成爲對于佛的法要的一個極好的證明。

  他往生的是極樂國,而不像普通人所說,“學習空性和往生淨土有矛盾”。龍樹菩薩在中年時期著作《中觀論頌》以後,後期的佛教思想就基本都側重于如來藏,尤其是晚年著作的《法界贊》,完全就是對西方淨土和諸方佛淨土的反複說明。

  “《大雲經》雲:“阿難陀,此離車子一切有情樂見童子,于我滅度後滿四百年,轉爲比丘其名曰龍,廣宏我教法,後于極淨光世界成佛,號智生光如來應正等覺。”故此菩薩定能無倒解釋經義。”

  因爲有衆多的授記,所以不僅印度佛教諸派共同承認,即便到了漢傳佛教界,也是異口同音一致認同龍樹菩薩的證悟。釋迦牟尼佛在一生的弘法過程中,向他人直接透露、直接授記“我將來的教法中誰是菩薩、誰是解脫者”,這種情況一般是不會出現的,最爲明顯的還真就是龍樹菩薩這一例。

  由經和教典的論證,再加上龍樹菩薩的直接指導和宣說,我們無倒地來學習中觀正見,是可靠的、是安全的。我們敘述中觀正見的方式,從前面來看,經教和依據也都是可靠的。因此我們往後就按照龍樹菩薩生前宣說的這些範例,以月稱論師的善巧架構,向下進行學習。

  上次課程我們學到破“四種生”。用非自生、非他生、非共生、非無因生,來說明因和果之間的因緣是無生的。“無生”的道理很深,連佛自己都說緣起法“甚深,甚深”,不是隨便就能夠開口說的。因此我們學習無生的正理之前先要做一些鋪墊,來了解一下,跟無生道理直接發生沖突的叁個宗派思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