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八次課程 第十六講之:夫禅宗者、真唯識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入中論》第八次課程總第十六講之:夫禅宗者、真唯識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1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夫禅宗者、真唯識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太虛大師批評了《入中論》,又贊歎了永明延壽大師。

  中國的八大教派發展壯大以後,禅門五宗完全獨立,脫開文字教法,在五大宗派中,只有永明延壽禅師及其法眼宗回過頭來,又沿用完整的教法體系,不僅彙歸,而且統攝所有的教法。)

  禅宗不立文字,可一旦作起文字商量,那就要把所有的文字統攝到一起——這是法眼宗當時的壯舉。

  法眼宗在早年的發展過程當中,有一些不平凡的人物。比如說比較早的華嚴宗德韶禅師,住在天臺山的國清寺,傳爲智者大師的後身。德韶禅師以他一己之力,執掌著禅門的法眼宗,同時又壯大天臺教,當時天臺教的複興,完全在他一人之力。

  在德韶禅師之後,又有永明延壽禅師,他“合彙宗教”的功夫做得更圓滿了。

  他一生的著作可以說是無邊無際,是個奇人,我們現在傳下來的只是他一小部分作品。我有一回整理他的著作目錄,目錄當中五分之四的作品都已不在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最多就是他的五分之一。

  我們可以讀一讀,乾隆皇帝最爲重視的《心賦注》。我們讀一讀,對于心,他原是寫了一篇賦,然後又寫了一篇注解,叫做《心賦注》。

  之後他又寫了一部大作,叫做《宗鏡錄》。

  《宗鏡錄》這一本書,把天臺宗、華嚴宗和唯識宗叁大家的教法全部都彙歸到了一起,全部都彙歸禅宗的一心,成爲禅宗有史以來最爲巨大的一篇論著。在《宗鏡錄》之後,永明延壽禅師還有《萬善同歸集》等很多作品。他的每一部著作當中所引用的經論和這些經論的名稱,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在《宗鏡錄》當中所提到的很多經典,現在我們到《大藏經》中去搜索,叁分之二連名字都搜不到,更何況這些經典的原文。《大藏經》的編輯即使是盡全國之力,每一個時代也還有很多的遺漏。《宗鏡錄》當中,能夠看到很多稀有難得的經典和教誡。他後來還寫了四十八個時辰來無間念佛的詩篇,每一個時辰寫一篇文章,有如敦煌最近出土的《達摩五更轉》,因時作頌,激勵修行,類似的著作還特別多。

  他把天臺宗、賢首宗和唯識宗諸家的經論進行彙歸以後,得出總結,讓當時教下和宗門下的很多學者大爲震驚,他得出這麼一個結論:

  夫禅宗者,真唯識量, 但入信心,便登祖位。

  太虛大師在民國時期對于法眼宗的發起和發展給予過極高的評價。太虛大師對于法眼宗創始人法眼文益禅師,還有他的傳人德韶禅師、永明延壽禅師關于“禅教合彙”的思想大爲贊賞,尤其贊賞永明延壽禅師以及他的《宗鏡錄》這篇巨著。

  太虛大師還曾經指出,清朝雍正最爲崇拜永明延壽禅師的偉大事業。永明延壽禅師集《涅槃經》等成經海一滴,致力于禅教合彙,使禅宗和佛教的教法回歸到唐及唐代以前的圓滿輝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