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八次課程總第十五講之:辯破六家七宗,確立中國禅法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1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辯破六家七宗,確立中國禅法 上一次的課程當中,我們曾經講過一部分六家七宗。
這麼曲折的發展,一直到了僧肇大師辯破六家七宗。僧肇大師的辯破對于中國佛教的發展是一個轉折點。在辯破之前,中國的佛教,尤其是般若思想附帶著玄學元素。魏晉當時的清談學派崇尚玄學,進行清談的隱逸之士多是道家和儒家的研究高手。他們對于佛教般若的研究,很多人只是涉獵而非專攻;還有人是出于好奇;還有人在道家和儒家拿不到足夠的證據說明自己的思想,而竊取當時般若體系的一部分。所以這樣一來般若思想就五花八門。僧肇大師辯破了以後,後期的佛法,尤其是後期的般若宗,就是趨向于大乘禅學的,附帶著禅門思路;前期是附帶著中國玄學的。
在此之前的禅和在此之後的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此前的禅有兩個轉折,一是從玄學到禅法,另一路從小乘內觀到中國禅。這是兩個並列的轉身。
安世高大師和道安大師的安那般那,極其類似于現在南傳佛教所弘傳的內觀禅及行禅。安那般那弘傳得非常早,在當時成就者也頗多。當時有位法師在路上走,到一個小溪邊上,看到一位老尊者,飯後,覺得腸胃有所不適,蹒跚到小溪旁邊。法師就問他: “老長者,你到河邊准備做什麼?” 他說:“我覺得腸胃裏有所不適,我想把它打開洗一洗,旁邊正好有幹淨的水。” 大師一聽覺得不同凡響,這個人怎麼開口說這樣的話呢?這是能打開的嗎?(開腸破肚啊!) 老僧人到了水邊,把缽慢悠悠地放在地上,然後就到旁邊,拉開衣服,到腸胃的地方一伸手就拉開了肚子,把胃拿出來,翻個面把胃給洗了,裏面的飯都流走後,還把胃翻回來又放進去,肚子馬上就合好了,連一個傷口都沒有。
當時修習安那般那的成就者很多。
等到僧肇大師破除了六家七宗以後,禅的發展趨于穩定。
也就是在這種因緣條件下,達摩祖師才能來到中國,把直接傳授佛陀心印的禅法到中國來傳授。所以,僧肇大師實際上是以中觀的方式,爲禅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理論基礎地,有了這種基礎以後,禅才能正式在人和人之間進行大範圍傳授。如果沒有這些理論的基礎地進行正見的反複辯駁,在人們還清理不掉“遍計”的邪知識之前,禅是沒辦法在中國立足的。落不了地,就像電視臺,即使有個發射塔在那裏,沒有接收頻道不能落地也沒有用。
實際上,禅的形成對于中國佛教的發展舉足輕重。在此之前可以說是相當的不規範。而且它沒有順應中國緣,不是中國特征的禅,不是中國特徵的佛教,這之前的佛教實際上就是五花八門:有魏晉當時的避世學說;也有陶淵明、陸修靜重視文化內質、崇尚清談的學說;還有佛教剛剛傳到中國時所附帶的一點神秘色彩的學說。
當時還有重要的一派,就是早年的數論派。數論派的發展和中國的道家有些類似(當時沒有道教,只有道家)。當時的數論派就已經有煉金術,有長生不老術。史料證明,後來道教的形成很多是沿用了早年的順世論者和數論派的長生不老術。他們的確有煉金術,還真的有點石成金的那種液體能夠煉出來,點一滴真的有一塊黃金出現在面前。這種煉金術在當時的印度已經很成熟了,進入中國以後,他們被早年的中國宮廷沿用了很多。比如武則天有個次子,因爲叛亂,後來被武則天直接處決,殺頭了。她當時說出來的理由是:這個次子在家裏跟著順世論者、現世美和數論派的人在煉長生不老術,他煉金的過程中煉金過度了,人就死掉了。當時她能夠堂而皇之地以煉金術作爲他死亡的理由,可想而知當時在宮廷中煉金術已經發展到了什麼樣的規模。
術重煉金,酒中兌鉛,那是當年的時尚。酒裏放了鉛,喝了以後皮膚細滑,乃是當年美男子的最愛,王羲之即因鉛中毒而短命。
魏晉後期與接近唐代的這一段時間,思想複雜。在這些思想中,六家七宗得到梳理是中國佛教的一大進步。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佛教才真正地中國化,真正是中國人的佛教了。在此之前沒有整理好,跟中國人的文化沒有很大關聯。尤其是六家七宗當中飽含著大量的玄學思想,進行辯破之後,這些玄學思想當然以中觀的般若見爲標榜,最後被禅宗統攝起來。也可以說,佛教的中國化,還有中國思想的佛教化傾向,都是在這個時候定位的。所以現代人要研究中國的思想通史,如果不研究中觀,肯定只能當外行,沒有辦法了解魏晉和魏晉前後的中國人的想法,不管是官方的思想還是民間文化的發展思路,都沒有辦法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