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 第十七講之:果顯因滅,産生世間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總第十七講之:果顯因滅,産生世間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24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果顯因滅,産生世間

  

  擁有五種特性的神我,如何推動自性,讓自性産生了我們的庸俗世界呢?

  神我的辦法就是動念頭,它就動了一個“我要享受世間美好事物”的念頭,念頭一動就推動了自性。這與霍金的黑洞的宇宙産生學說大爲不同,而是強調了念頭的“生世間”作用,故列爲“外道”,因爲他的所說,多少還有點“道”的“理”。

  自性平時是無情的,任何有情的東西都不會從它産生,它也沒有思維。但它常有,是個常法,它永恒存在于世界。當它平靜時,它的叁種德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喜、憂、暗都是它們本質的狀況,停留在這個地方,處于像波浪一樣平和的狀態,不會有任何起伏,不會産生新事物出來。

  但當神我推動時,就像給它一個信號,自性就開始運動起來了。一接受了神我要受用某一事物的指令,自性馬上就叁德失衡,喜、憂、暗就失衡了,它們就開始相互波動,喜就越來越喜,憂越來越憂,暗的地方也就開始産生明顯的暗鈍。這樣一來,叁者波動下,很快就形成了世間的很多事物。

  這些事物的産生是有一規律的,叫“果顯因滅”:任何一個事物的結果出現時,它的因就看不見了。比如,當地、火、水、風、空産生時,再去找先前的自性,怎麼找都找不到了;等眼、耳、鼻、舌、身這五知根産生時,再尋找自性,自性就沒有了,躲到後面去了。也即,當世間這些根、物質産生時,果一出現,原來的因就沒有了,原來的自性就沒有了。

  總共産生了多少事物呢?總共産生了二十叁種:五唯和五大,共十種;十一種根有五知根、五作根,還有意根,共十一種;再加上我慢和覺的能力,總共二十叁種。《金七十論》把這二十叁種稱爲“二十叁谛”,就是世間上的二十叁種真理。千真萬確,我們這個世間就是這二十叁種事物相互重合産生的。

   這二十叁谛幾乎可與我們常用的佛學概念並列。比如,佛教裏所說的眼、耳、鼻、舌、身,二十叁谛中都包括;色、聲、香、味、觸也包括;地、火、水、風,之外還加一個空,也都包括。這是五大、十一種根,二十叁谛還包括慢、覺等等。

   這二十叁谛,實際就形成了構建我們現前世界的一切元素。

  等這一切元素完全形成時,出了一個問題。

  神我受用這二十叁谛時,一開始是滿意的。等受用時間長了以後,覺得再使用二十叁谛,已經沒多少意思了,于是産生厭離心,厭離這二十叁種享受。它離開這二十叁種享受,自己開始修禅定,——神我具有非常人格化的生命狀態,——它居然修成禅定,得了天眼,見到二十叁谛原來都是自性創造的,就覺得不妙了:我所用的世間事物,原來都是自性變出的。它並不是特別願意一直享受由自性變幻的這些虛假的世間物質,它開始覺悟了。

   自性也發現,神我知道自己變出世間這一夢幻世界,蒙不了神我了。自性也覺得羞怯,就收起這些變化。收起二十叁谛後,自性又恢複了,又出現了,這二十叁谛都消失了。也就是果滅時,因就重新出現了。它們沒有同時存在:自性還在時,二十叁谛沒出來;二十叁谛收起時,自性就出來了。等最後回歸涅槃境界時,還就是兩個:一個是神我,一個是自性。它們恢複了以前平靜的涅槃境界。在涅槃境界中,喜、憂、暗仍是叁德平衡,再沒有波動。

  這基本就是數論派所說,我們這個世界如何出現,通過修行,我們的世界又如何回歸涅槃境界。他們沒有說,這個庸俗世界永恒。庸俗世界不永恒,永恒的是神我和自性。

  神我和自性永恒,這種概念在過去的印度,不僅數論派,還有好多家這麼說。我們前幾天還在討論,包括希臘的一些思想家到印度去學習,仍把這個思想延續了下來。爲自圓其說,我們以前所討論過的本無宗,包括如來藏等思想,他們都揉合進去。但根本的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就在空和不空:在外道(包括數論派)看來,神我和自性不空,是永恒的,即使二十叁谛沒有了,已經返流還源了,但神我和自性仍然永恒;而佛教所說的如來藏和佛的功德等等,都是自性本來空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