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 第十七講之:不觀察時隨許世俗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總第十七講之:不觀察時隨許世俗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24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不觀察時隨許世俗

   世間人所認定的因緣都是個大概的,大概這裏湊一點,那裏湊一點,不能接受正理觀察。若接受正理觀察,自生不能成立,他生也不能成立,也沒有共生,也沒有無因生。一旦進行觀察,我們世間沒有一件事情能建立實體的因果關系。

   母親和兒子,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事例。到什麼程度能承認他們有因果關系呢?就是母親的這個自體是隨因緣起而如幻的,母親的、兒子的都是這樣的,只是緣起和無自性的兩個事物,他們之間存在一種因果關系,否則,因果關系根本無法確立。你只能說:兒子和母親的因果關系就是概念。如果說是概念、是邏輯的因果關系,可以。但若說是實體的因果關系,那就麻煩了,你必須得取消這個關系。經過一場辯論,發現這都是問題:母親和兒子既不是自生的關系,又不是他生的關系,肯定也不是共生和無因生。

   那麼母親和兒子到底有沒有因果關系呢?若站在實體的角度上,因和果的關系都無法建立起來,它們就是不合理的因果關系;若站在因緣如幻、站在緣起的角度,我們就知道這是個概念,這也是個概念,但概念和概念之間可以成立絲毫不爽的邏輯關系,這個可以承認。

   這也是月稱論師爲什麼要說,世間因緣我們需要隨許,而不是直接地去觀察它。不能觀察。你若觀察母親和兒子到底有沒有因果關系,觀察後會一塌糊塗,會認爲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組合,從正理上根本無法確立他是我兒子或他不是我兒子。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到了連這麼一件事都擺不明白,那還怎麼修行,怎麼成爲一個人呢?修行人對世間的現象界,從不觀察的角度進行隨許非常有必要,而且是時時處處都要用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