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 第十八講之:止加行中的“治貪叁要門”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總第十八講之:止加行中的“治貪叁要門”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24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止加行中的“治貪叁要門”

  這就是粗茶淡飯,首先是治貪。

  治貪第一,不淨觀。觀所緣爲叁十六不淨合成。齒、發、甲、肉、骨、膿血、肝膽、肺腸不淨;眼屎、口?、鼻涕、屎尿不淨;色、形不淨,觀察則無明執散心退。

  治貪心的第一觀是不淨觀。修不淨觀一定要有一個訣竅:要從腳底修起,然後由腳底向上延伸,最後是頭部。不淨觀怎麼觀呢?牙齒、頭發、指甲、肉、骨,包括膿血、肝膽、肺腸這些,觀它們爲不淨,還包括眼屎、唾液、鼻涕、屎尿等等不淨,顔色和形態都不淨。

  觀察這些時,則無明的這種執散心(因爲執著而産生的散亂心),自然就會退下去。比如,散亂心看起來很不好辦,但只要用起來這些不淨觀的方法,很好辦。因爲心各有各的歸屬,各有各的來源。我們找到這個心的來源,就像停電一樣,把執散心的電停掉了,心馬上就沈靜下來了,效果非常明顯。

  治貪第二,醜陋觀。浮腫、蟲噉,除觸受執散心;紫、青淤、紫黑、膿血流,除膚色執;腐爛、肉離骨,治形體執散心。

  治貪心的第二觀是醜陋觀。大家看過的電影可能不少,西方電影中,如果有個魔獸,它的臉上肯定有一些很讓人害怕的小蟲爬來爬去,或者臉上忽然變成墨汁、膿血之類的東西。西方人爲什麼就動這種心思,拍出這種鏡頭?這種鏡頭出來了,確實能讓人産生內心執著的對治作用,這個對治作用真能産生。不是要打動人嗎?打動人很好辦,拿惡心的來,這就打動人了。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原理,西方人對心的判斷和研究也由來已久。尤其伊文思·溫茲把佛教中陰救度的法本傳譯到西方後,他們心理學的結構産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懂得,一種心産生,另外一種心能産生對治作用。佛教的很多用心方法,他們在逐漸掌握。

  若觀到我們皮膚的青淤、紫黑、膿血等等,進行這樣的觀,那麼對皮肉觸受的執著就會很快消散。若對肉和骨進行觀察,那麼就能讓人遠離對形體的執著,這種執著心也就可以退失了。

  治貪第叁,白骨觀。四生中胎生本性爲骨體,故治貪以白骨觀最力;由足至頭,皮肉爛脫,露出白骨;白骨全觀,則觀廣至一國,又漸複己身;趾骨有皮肉,余皆白骨,漸至眉間。

  治貪心的第叁觀是白骨觀。對治貪心,白骨觀比醜陋觀、不淨觀都厲害,效果更好。《紅樓夢》中,一拿著鏡子,看正面是王熙鳳,看反面,白骨在鏡子裏出現了。白骨的出現,會使他放下對世間的貪執。

  在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生命中,凡胎生的(人屬胎生)有一基本的本性:以“地大”爲主的骨體。爲什麼從胎出生呢?胎裏出生的這種物質的本性,是由骨骼的本體中的一部分流散出來的。人之所以“證性命”(《楞嚴經》雲:娑婆衆生以淫欲而證性命),之所以有肉體産生,就是因爲有“地大”産生。這是人來到這個世界執著的最根本緣起,它是物質部分的來源。

  物質這部分來源的貪心就是要由骨骼這個部分的問題開始去解決,才最有效。所以在四生中,“胎生的本性是骨體”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原理:我們進行白骨觀除貪心,最行之有效。

  曆史上,佛法對白骨觀的推介,或者佛讓弟子來修,從弟子修的效果來說,它的效果也最直接。

  首先,是從腳到頭進行白骨觀。白骨觀一般的起點是左腳大拇趾的最前端。這個觀不只是想著這個地方,也不只是看著這個地方找點感覺,觀這個地方時,我們的意識也都下去了,是對這個地方的感受作引導。作什麼引導呢?讓大拇趾的皮肉逐漸開始産生膨脹。我們觀它膨脹時,就感覺腳趾真在膨脹,我們膨脹的這種觸覺同時也産生了。這就是實際觀的開始。

  隨著這種膨脹感越來越強,下一步就觀察它不僅膨脹、青、瘀、腫大,最後腐爛了。當腐爛了它開始破皮時,我們甚至從觸覺上會感覺腳趾這個地方忽然一涼,那就是我們觀它破皮的時候,這個相應的觸覺就産生了。

  當它腐爛的肉開始脫開骨節,白色的骨節露出來了,等它露出來時,我們會感覺,在整個腳的那節腳趾頭上,我們的感受消失了。那個地方就是一個白骨的景象,什麼腳的觸覺都沒有了。由第一節逐步逐步的向上推進,腳趾的第一節、腳的第一節,包括下肢的第一節,逐漸逐漸的向上觀。

  在觀的過程當中,當觀成了全身骨節都變成白色,然後就開始擴展,擴展到身邊的人也變成白骨,更多的人都變成白骨,乃至平時接觸的所有人都變成白骨。乃至自己知道全世界到處的人都是白骨時,就把這些白骨想成腳趾的第一節白骨,全世界所有人的白骨都等同于自己腳趾的第一節白骨。

  這種等同的觀照成功了以後,就接著把這種白骨觀向上推進。但有一點要注意:當你的觀察一直從腳底下的白骨推進上來,全世界的人都變成你腳底下的白骨時,這時我們要留一點,要留一點左腳的第一節趾關節的表面部分,它上面還有一些皮膚,就跟現在健康的腳的皮膚一樣。要留這麼樣的一個余地,不能讓所有的地方都變成白骨了。然後再繼續向上觀,一直觀到額頭的部分,觀到額頭時也要觀想額頭的眉心部分,還有一部分上面是有皮膚的,跟健康的人一樣。

  若缺乏了這個環節,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人就會過分地出離、過分地厭世,乃至産生自殺的傾向。

  所以若真要修觀,還真需要一位指導老師不停地觀照。自己的觀照在進展過程中,若沒有一個比較理性、有經驗的人在旁邊指導的話,就容易出問題。

   在佛當時的經典記錄中,白骨觀是使阿羅漢最爲迅速得到果證的一個觀照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