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十次課程總第二十講之:《大毗婆沙論》說一切實有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3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理科1號樓1114室
《大毗婆沙論》說一切實有
清辨論師所著的《中觀心論注•思擇焰》第四品中,認爲《大毗婆沙論》主要的執著是:但凡過去和未來的事物,都實體存在。說《大毗婆沙論》所執著的關鍵觀點在這。
比如,現在有人在海上看到了海市蜃樓、在沙漠上看到了陽焰化城,于是進行研究,最終發現:那個地方其實沒有現存影像投射到空間的這些條件。那這些影像爲什麼現在還存在呢?最終的結論就是:即使一千年前發生的事件,它在不同的時空中還是存在的。過去時空的那些信息或者它的原始影像,在合適的因緣條件下調動出來了,展現在我們現在的空間。原因雖然過去了,但它還實有存在著。
通過化城、海市蜃樓的現象,有些人就說:“過去發生的永遠都存在著。現在,過去還沒有滅。我們的現在、過去都依然存在著。”
這個觀點到底對不對?通過檢索現在的《大毗婆沙論》,可以知道,清辨論師對它的總結是對的。現在《大毗婆沙論》中還這樣堅持:凡是無始前發生過的事件,都還存在著。我們的現在、未來也存在著,只是到一個時間因緣才能出現。所有的過去、未來和現在,其實都實有存在。他們用這個實有存在來證明因和果都實有存在。
這些觀點到底合不合理?通過《大毗婆沙論》當然無法探討這個問題,這只有回到中觀這一藍本中。
先了解他們的代表性觀點。
《大毗婆沙論》認爲,我們意識所觀察的外境全都存在。也即因明中所說的“境”和“有境”的關系:若“境”不真實存在,“有境”就不可能發生。就像剛才我們說的這些緣,若實體不存在,我們的識無法被引發。
外境的實體都存在,這也是《大毗婆沙論》的代表觀點之一。
我們的意識去了別、觀察外境,就叫我們用“識”來“取”外境的一個事物——“用識取物”。物爲什麼可以被取呢?就因爲這個物真實存在,才能讓我們的識發現它。我們的識發現了這個信息,原因是這個物真實存在。《大毗婆沙論》中說,即使佛也都這樣說,不可能在無實物的情況下,産生那個實物的意識和影像,這種感覺不可能發生。如果它有,你就能確認它有,如果它沒有,這個意識産生不了。一切由實有決定,“獨立實有”才是任何一個事物的本來特性。
那佛所說的無常,與任何事物實有的這種本來特性有什麼關系?
關系與現代科學家的分析非常相似。比如,水是氫分子和氧分子和合的産物,一個事物也是如此,它是很多微塵和合的産物。比如,若分析手,整個手的大概念依賴小微塵,小微塵依賴更小的微塵。
所說的無常是什麼意思呢?無常就是說,微塵和微塵不停地替換,但微塵不滅。大的實有依靠小實有,小實有依靠更小的實有,更小的實有依靠微塵的實有,微塵的實有依靠鄰虛塵的實有。但鄰虛塵一定破不掉,若破得掉,那就是虛空了。
《大毗婆沙論》說,絕對沒有破掉以後的虛空,任何事物都有最小的微塵單位,你一定破不掉。無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微塵變化成另外一個微塵,另外一個微塵變化成這個微塵,相互可以替換,但微塵絕不突會然消失,絕不會無自體,它一定有自體。所以它們的獨立實有基于微塵實有。
對中觀論師來說,微塵實有,不被同意。怎麼能讓微塵實有呢?若微塵實有,那所有的事物都實有了。那中觀所說的無常爲什麼和無我是同一道理呢?無我是基于每個事物沒有自體,我們上一次課上就做過這個實驗:把微塵剖析到最細的單位,你若想執著它實有、不可以再被破,你是保全不了它的。因爲要保全它,就要保證它無法被破開,而中觀和唯識都有辦法把它破開。因爲它本身在方位上有前後,只要有前後就一定可以被分裂、分開。
從這點來說,《大毗婆沙論》的觀點跟大乘主要的區別,就在對微塵的判斷:認爲微塵破不開,這就是《大毗婆沙論》的觀念;認爲微塵能被徹底破開,最終能歸于空性、歸于無自體,這就是中觀的正見。
無常,在微塵不能破開的狀況下,就是實體的因果、因果、因果……地發展去了。那麼這十五種因、緣、果都是對的。
大乘認爲,微塵已經被破開、無自體了。若微塵無自體,那所謂的無常是怎麼回事呢?無常是一個靠不住的說法。表面上有概念性的無常,但這個事物若只是個概念,無常的因並不存在,果也並不存在。兩個概念在這裏玩,豈非戲論?所以,無常跟無我事實上是同一道理。沒有實體的因和沒有實體的果,它們之間雖然在發展,但仍然是一個戲論的過程,僅僅只有概念,並沒有真正無常的兩個事物在這裏推演,沒什麼推演可言。
這就是根本區別了。
而《大毗婆沙論》就發展了這個極微的說法。爲了把微塵保護下去,它對微塵做了非常精巧、周到的設計。因爲微塵是唯一一個保護《大毗婆沙論》觀念的重要概念,所以它不允許你隨便推翻微塵的說法。
它認爲,不僅外境是直接的微塵,連識也是一種微塵的和合。你想去了解一個事物,這個識本身的能量,本身就是各種微塵的組合。這些微塵集合到了一起,你才能有這種識別到一個影像的收獲産生。這個收獲就是一些微塵集合到了你的意識中。
這其實跟現在科學界所說的電腦、攝像很像。但它仍然還是堅持,一定要基于微塵實有。若微塵不實有,不可能收獲到這些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