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有部的二谛標准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總第二十講之:有部的二谛標准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3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理科1號樓1114室

   有部的二谛標准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他們關于二谛標准的看法。毗婆沙師認爲,所謂世俗谛和勝義谛的標准,就是失覺和不失覺(對覺悟的失去還是對覺悟的沒有失去)。所以,雖說是假有或世俗有,但跟他們主張的二谛諸法都是有作用的實物的有的含義並沒有區別。

   進一步說,就是一切法都有作用,所以二谛的諸法都有作用。世俗谛有世俗谛的作用,勝義谛有勝義谛的作用。勝義谛指的是無爲法,世俗谛就是由實有的極微和實有的刹那交叉構建出的世間。

   世俗谛一定實有存在,決不許任何人說世俗谛可有可無或無自體,它一定有自體。勝義谛的無爲法是找到了所謂時間方面“至暫無瞬”的瞬間,空間方面“至小無內”的內在空間。

   所以他們認爲,勝義谛的標准和世俗谛的標准沒有任何沖突,基于世俗谛完全可以找到勝義谛。而若按大乘說法,基于這樣實有的世俗谛,無法找到勝義谛。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建立二谛的方法,雖然是本著尋求事物自相的道理而來,但二者不同。前面對色法的分析,是看事物本身能不能得到固有的最小物質,這是一種分析的方法;而修行獲得無爲法,卻是從心法方面入手。世間的法已沒有推求的必要,確定它實有就行。但我們對世俗谛容易産生錯誤理解,産生了錯誤怎麼辦?就用極微和刹那的方式修正這種錯誤。確定了世俗的時間和空間都實有,這就是正確的世俗階梯。由這樣正確的世俗階梯,再在心法上修行,我們就能得到勝義谛了。這跟大乘的方法論也徹底相反。

   這是根本說一切有部所依據的《大毗婆沙論》。這部論典的觀念,像這樣學習一遍的確很困難。表面看幾十分鍾就介紹完了,但若要把《大毗婆沙論》中的時間概念弄清楚,不抱著兩卷論文摸幾個月,用計算機把手指頭敲麻,還真算不出來。因爲確實是基于實有的,所以它說得非常具體,這些比例關系一點都不能弄錯,他們也非常嚴謹。

   對世俗階梯和勝義谛,他們認爲,確定了它的實有,這個世俗階梯才有用、才有利于勝義;如果不是真正相信這個實有,那麼對世間世俗谛的理解,絲毫無助于勝義谛的修行。所以越執著實有,越能修成功;越執著因果實有、越確定,造了因就一定會得一個實有的果,你就一定離修行越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