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春佛手茶與聖輪法師

  永春佛手茶與聖輪法師

  作者:何融融 郭柯柯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種、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貴勝金,又稱“金佛手”,主産于福建永春縣達埔、蘇坑、玉鬥和桂洋等鄉鎮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處。是福建烏龍茶中風味獨特的名品。

  佛手茶樹品種有紅芽佛手與綠芽佛手兩種(以春芽顔色區分),以紅芽爲佳。鮮葉大的如掌,橢圓形,葉肉肥厚。其成品茶條索緊結肥壯,卷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濃銳,味甘厚,耐沖泡,湯色橙黃清澈。沖泡時馥郁幽芳,冉冉飄逸,就像屋裏擺著幾顆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發出來的綿綿幽香沁人心腑。 

  關于佛手茶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北宋時期,閩南一寺廟住持,天天以茶供佛。一日,他突發奇想:佛手柑(又稱香橼果)是一種清香誘人的名貴佳果,要是茶葉泡出來有“佛手柑”的香味該多好啊!于是他把茶穗嫁接在佛手柑上,經精心培植,終獲成功;因其樹勢開展,葉形酷似佛手柑,加工成的茶葉散發出佛手柑的香氣,這位住持高興之余,就把這種茶取名“佛手”。後來,他把茶種傳授給永春獅峰岩寺的師弟,于是,附近茶農競相引種,得以普及。據永春縣達埔鎮獅峰村《官林李氏七修族譜》(清康熙年間,1704年修編)記載:“僧種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彌谷被崗,一望皆是”。《官林李氏七修族譜》還載有清康熙貢士李射策在《獅峰茶詩》的贊佛手茶詩句:“活水還須活水煎,清泉安得佛山顛。品茗未敢雲居一,雀舌嘗來忽羨仙。”佛手茶因此而得名。可證佛手茶大面積栽培至少已有300年的曆史。到了清光緒年間,縣城桃東就有峰圃茶莊,在百齒山上開辟成片茶園種植佛手茶。

  烏龍茶工藝始于明末清初,源于閩北和閩南兩大茶産區。後傳至廣東和臺灣。據臺灣大學吳振铎教授的考據,論證了閩臺適製半發酵烏龍茶類的佛手、水仙、鐵觀音和青心烏龍等四大名種的形態和品質的變遷。認爲“不論日本的臯蘆種或臺灣的香橼種,都與福建的佛手(雪梨)同種而異名,且均源自福建。日本的臯蘆種似福建的紅芽佛手,而臺灣的香橼種似福建的綠芽佛手,福建無疑是佛手種的原産地。

  佛手茶不僅爲閩南烏龍茶中的名貴茶飲,而且保健功效顯著。品飲後齒頰留香,回甘快,既能提神醒腦、醒酒消暑、養胃健脾,又有抗癌、減肥、降血脂之功效。佛手茶含有佛手脫糖,這是其他茶所不具備的,脫糖類的物質能抗氧化,抗氧化作用對清除人體自由基大有好處。另外,福建農林大學在對全省10個烏龍茶品種的69個樣品進行檢測,結論是永春佛手茶黃酮類化合物總量含量居烏龍茶之首,而黃酮能調節血脂,降低血壓,對腦血管疾病有顯著療效;福建中醫學院專門用佛手茶對患有結腸炎的大鼠進行實驗觀察,結果顯示,大鼠的局部炎症提前得到恢複。正因爲如此,永春佛手茶早在上世紀初,就曾以“僑銷茶”遠銷東南亞各國,南洋一帶的華僑不僅將其作茗茶品飲,還經年貯藏,以作清熱解毒、幫助消化之藥。贊曰“西峰寺外取新泉,品飲佛手賽神仙;名貴飲料能入藥,唐人街裏品茗篇。”

  如今,永春佛手茶在各種名茶中已經“異軍突起”。可以預測,健康養胃的永春佛手茶將會成爲繁忙都市人的新寵!

  去年11月,在第二屆海峽茶博會上,臺灣茶協會理事長、臺灣佛法山開山宗長聖輪法師在聽說永春佛手茶的源流傳說時,表現了濃厚的興趣。在茶博會結束的第二天,聖輪法師就到永春尋佛手茶源。當他在永春達埔鎮的獅峰岩見到保護完好的89株300多年的佛手茶後非常興奮,當場題字“佛手佑天下,名茶冠古今”贈與當地農民。並在第二天回臺前再次登上獅峰岩剪下佛手茶穗帶回臺灣。聖輪法師說:“我覺得它的滋味非常淳厚,非常清香,而且與別種茶類相比,據科學的研究,它對胃腸非常的好,非常溫胃,幫助胃腸的消化,這點是現代其他很多茶所不具有的”。

  這一次尋源,使聖輪法師與永春佛手茶結下了不解之緣,産生了在獅峰岩建立佛手老茶樹保護和開辟佛手有機茶園的想法。經過與永春縣的多次溝通,在2009年5月17日廈門首屆海峽論壇上,聖輪法師與永春代表團簽訂協議,決定將自籌的28萬元資金用于保護永春獅峰岩近50畝的老佛手茶園,並在此基礎上再種植50畝有機佛手茶,今後將盈利部分作爲當地公益事業之用。

  聖輪法師是臺灣佛法山的住持,卻與茶葉結下深深的“茶緣”。十幾年來,他一直致力于茶葉事業,特別倡導有機茶生産,是臺灣佛法山有機茶業農場的創辦人。他先後30多次率團到大陸訪問,5次來到福建,走訪了安溪、永春、武夷山等重點茶區。聖輪法師在海峽兩岸以茶會友,廣結茶緣,有力推進兩岸茶業的合作、交流和發展,爲兩岸茶人所稱道。2008年11月,在參加福建省第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後,聖輪法師與澤道法師一起,致贈閩臺緣博物館一塊融合臺灣及福建武夷山茶業製成的“五緣茶餅”,意味著閩臺兩岸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情結,作爲海峽兩岸佛門攜手發展禅茶文化的見證。

  2007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人文奧運與中華茶文化高峰論壇”上,臺灣茶協會理事長聖輪法師獲邀參加。大家得知,他剛剛榮獲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頒發的“一個世界獎(One World Award)”。該獎是國際有機農業界的最高榮譽。IFOAM在意大利摩德納舉辦有機農業學術研討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首次設立,旨在鼓勵全球有志于有機農業的人士。會上,來自全球數百位提名者,經過世界有機與環保生態權威專家嚴格評選,僅選出5名獲獎人。聖輪法師就是其中的一位。IFOAM認爲,聖輪法師于1995年在臺灣創立佛法山文教基金會,倡導有機農業生産,維護生態環境及從事文化教育,並利用生態學的方法在45公頃的農地上種植有機茶、蔬菜與其他農産品,貢獻卓著。多年來,聖輪法師一直致力于“文教、慈善、農禅、實修”四大志業的弘揚。這次榮獲“一個世界獎”,也是對他嘉言懿行的肯定和褒獎。

  聖輪法師在臺灣力弘唐朝百丈禅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農禅宗風,提倡“農禅法門”,主張“休閑兼修行,養生兼利生”。以“農禅僧”自居的聖輪法師,率領僧俗弟子們出坡作務,堅持著“不怕太陽曬,不怕風雨打,不怕灰塵厚,不怕加夜班”的超越精神,共同體驗“農禅”的艱辛甘苦。他積極從事有機茶種植,在臺北縣坪林創辦“山外山有機生態茶園農場”,在臺中市大坑首創“都市茶園”,在花蓮縣瑞穗複興曾經享譽國際的“鶴岡紅茶一炮紅”,爲傳承中華茶文化奉獻心力。除在高山種植有機茶外,聖輪法師還想在低海拔平地區種茶,積極推廣有機茶的栽培技術。聖輪法師的努力彰顯他“以農自養,以禅悟道”、自力更生的精神和關懷大地的理念,值得茶人爲其喝彩。

  去年,聖輪法師與弟子們栽植生産的“一炮龍”烏龍茶,獲得了臺灣有機茶比賽“特等金獎”殊榮。臺灣的許多茶農得知後,紛紛效法,學習有機耕種。聖輪法師時常義務指導茶農從事有機栽培,鼓勵茶農將原施行的慣型農法轉變爲有機栽培,以恢複茶葉的自然靈秀之氣。此外,他還呼籲民衆重視生態環保,維護水源清淨。接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第叁屆人文中國茶香世界中華茶文化宣傳活動”上,由他選送的臺灣“一炮紅”紅茶和“一炮龍”烏龍茶又分別榮膺“中國申奧茶”稱號。

  聖輪法師曾說: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延續的根本,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它不只是文字上的口頭上的禮貌上的文化,還是一種飲食文化,可以說是“喝”的文化。海峽兩岸開展茶文化交流,非常必要。近期舉辦的茶文化交流活動,要在更廣泛更深層次上下功夫,因爲茶文化包括茶藝、茶道、茶書法、茶音樂、茶舞蹈以及茶的功夫等等。目前海峽兩岸的茶文化交流活動,尚沒有到更廣泛的層面增進相互了解,普及不夠,這是一個問題。茶文化的推廣,除了傳統的茶文化之外,我們這一代人更應該去創新,不能只是去讀曆史,更應該去寫曆史、創新曆史,創新一套符合現代的、社會需要的、提升精神層面的生活方式。茶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修養,有助于人與人的之間感情融洽,有助于家庭和諧,有助于社會和諧,所以茶是一個和平的媒介,尤其對海峽兩岸來說,茶是“和平大使”,是企業和諧快樂的飲料,也是兩岸人民茶親茶情的媒介。我很希望海峽兩岸除了在茶葉生産、學術合作交流外,還要傳承、創新茶文化,這是曆史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更重要一點,我們對茶文化的宣揚,更能引起國際人士的關注,讓他們對中國茶産生好奇,無形中讓中國的茶文化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喜歡,把國飲推廣到全世界。對這一點,文化界的人士、愛茶的人士責無旁貸。

  聖輪法師認爲好茶首要是質量安全,第二要滋味甘醇,第叁是飲茶者要平心靜氣,這樣才能喝到一杯好茶。陸羽時代的茶葉,並無農藥汙染,飲用之後對飲者身心産生真正幫助,發展有機茶符合陸羽對茶葉利百代的宗旨。他希望每一位茶農、茶友,都能夠注重茶的質量安全,在追求産量的同時,更要關心整個土壤環境水源的汙染,留住好山好水好環境。基于這種理念,多年來,聖輪法師又致力于淨化心靈及改善社會風氣的工作。他認爲,現代人真正需要的是大自然的慰藉,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只要投入她的懷抱,無須太多言語,就可以讓人感到安詳、自在與滿足。他推薦六好生活禅,即一個人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讀好書、喝好茶、睡好覺”,他鼓勵弟子積極從事社會公益活動。每年春茶采收之前,他都會組織舉辦佛門傳統的“佛茶開茶茶祭大典”,謝天、謝地、謝茶樹,感謝自然的恩賜,感恩茶樹的德行,再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溫馨場景。聖輪法師在臺灣創設了“臺灣有機茶協會”,擔任首屆理事長,經常應邀到世界各地舉行有機生態專題演講,開展茶道交流活動,將中華茶文化推向世界。借助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推廣有機茶種植,弘揚中華茶文化,就是聖輪法師矢志不渝的事業之一。

  善哉!永春佛手茶與佛有緣,永春佛手茶與聖輪法師有緣。我們衷心祝願聖輪法師對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作出更大貢獻。

  

《永春佛手茶與聖輪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一畝淨田農禅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