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十九天▪P2

  ..續本文上一頁行以後就得菩提。你有生死輪回,他告訴你以後就有菩提、涅槃可得是這個意思。你不了解如來的知見,所以爲你立一個解脫知見,因此凡夫和聖人差別就那麼大,一切法都是方便假名安立的,開悟證果以後知見解脫就不用立了,菩提涅槃也不用立了。爲什麼?因爲實相無相的自性當下無一法可得,見到法身的時候是無相,沒有形式的,雖然沒有形式,但是見到本體時方名建立一切萬法,就是先真空再妙有,妙有爲真空所得。

  見到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見到空不是頑空、斷滅空,是越空越有。見到真如本性是空寂、寂靜的,這樣才能夠建立無量無邊的萬法出來,叫做「無住生心,真空妙有。」如果你了解這個道理,是名爲佛心,亦名爲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什麼名稱都可以。如果你是見性之人,你立菩提涅槃也好,解脫知見也好,有立也好不立也好都無所謂了,但是對凡夫衆生還未見性之人是有需要的。

  見性之人也不是證得涅槃後就長成奇形怪狀,開悟證果之人不是代表他多一只角、兩只角,我說這樣不如稱呼「生毛戴角」去。開悟證果以後雖然得菩提、涅槃、解脫知見,但是和正常人一樣,只是他不會被一切萬法染汙如此而已。所以說立也得不立也得,到達見性之人他的自性解脫,自由來來去去無所障礙,這樣才清涼快活啊!

  「應用隨作」,什麼是「應用隨作」?我要做什麼事,隨時可以做什麼事,你叫我做什麼,我就能夠做什麼,就是「應用隨作」。「應語隨答」你問:「師父這朵花什麼顔色?我說這朵玫瑰花是粉紅色的,前面這支就是麥克風。」你問我:「如本法師,你今年幾歲?」我說:「我今年四十八歲生肖屬羊。」這樣諸位清楚嗎?你問我我會立刻回答。「性」在哪裏?「性」在作用叫做「應語隨答」,見性之人他很敏銳、清楚,不會昏昏沈沈、呆呆板板,他絕不會這樣。當下普見他能百千萬億化身,起無量的妙用當中一切不離他的自性,當下得到自由自在的神通,遊戲叁昧的時候了。這樣才堪稱見性啊!這非常重要。

  所以見性之人,他立涅槃、解脫也好,不立涅槃也好,對他而言可有可無了,這是方便教化衆生一個假設的名詞而已。但是在凡夫衆生還未見性之人,要立煩惱、生死,要立涅槃、菩提,要立解脫知見,不能說立亦得不立亦得,對凡夫還未見性者,不能這麼說。對一個見性之人就可以這麼說,因爲他每一個念頭、每一時、每一刻、每一秒全都見性,這才是我們的訴求啊!來,我們將「見性」的定義再念一遍:

  六祖惠能大師雲:「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自性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叁昧,是名見性。」

  哦!有莊嚴嗎?要見性者按照這個方法去修就對了。

  所以六祖老人家,不講經說法度化衆生便罷,每當講經他就萬法不離自性,如果離開本性說一切佛法,一切都是染相之法,這是相說、是有爲生滅的,他也不可能這麼說。所以萬法不離自性,一切乃由自性所起的作用。我們看【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雲:「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爲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恭喜各位,看到了六祖親自說:「我所演說的戒定慧、叁藏教典,一切萬法全都不離我的自性,如果離體說法,一切皆爲相說。」什麼叫做「離體」?「體」就是他的本性,也就是本性無形無色,無形無色不是代表沒有。如果離開我的本性說法,就叫做「相說」。「相說」簡單講,就是他並不是依本性來說,當然這「相說」是指外在一切山河大地的物質界,是指染汙法、有爲法、生滅法,也就是妄想心說法。簡單講「相說」就是用染汙之心來說法,相說有生滅啊!此人自性常迷,用自己的性說法自己都不知,當然是相說,有爲生滅、染汙法。

  接下來又說「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一切萬法既然由自性起的妙用,當然這是真正的戒定慧了。所以戒定慧在哪裏?難道持戒能夠離開心嗎?你有禅定可以離開心嗎?你有般若智慧能夠離開心嗎?絕對不可以。如果離開心,另外有戒定慧的話,這是魔說不是佛法。

  六祖很慈悲,用一偈頌來啓示我們,你看他如何解釋我們的菩提自性,他將戒定慧如何解說呢?

  六祖雲:「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

  金剛,身去身來本叁昧。」

  這五句將戒定慧說得很清楚,同時將法身、自性的妙用,用此五句就全盤托出。他說:心如果沒有人我是非,當下自性戒了。身心如果沒有殺盜淫妄,自性戒呀!一切萬法都由心所生,心未生哪來殺盜淫妄呢?心有動,心有染汙,起了某個念頭,這樣才有所謂的「犯戒」。你的心地無非不動,何用再持什麼戒不戒的呢?戒在心裏,你的心裏沒有戒,你的動作全都不可能會産生作用的,心動身體就動,心若停止身體就停止,是心在指使的,心是司令臺、主人,這點要弄清楚。他才說「心地無非自性戒」道理在此,戒在心裏。「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若沒有愚癡,已經全部了解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的道理,生死流轉的狀況都知道了,你的心知道就沒有愚癡了,既然沒有愚癡,慧由心所生,離開心,一切般若智慧是不可得的,處處都在說你的心,離開心則一切都不用說了。

  「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如果已經沒有錯亂,心頭不會亂紛紛,不會看到境界心就思境或心即亂,既然心不亂了,自性當下就禅定了,處處說法沒有離開心地。再來「不增不減自金剛」我的菩提自性處在四生六凡當中,並未減少一丁點,將來我開悟見性以後,我的性也沒有增加一丁點,不增也不減,不增不減當下就是自性,也就是法身、自金剛。「金剛」是指我們的自性而言。「身去身來本叁昧」在乍看之下,表面有來來去去,但是在來來去去當中,他的心冷暖自知,他不動沒有來去相。沒有來去之相,本叁昧當下就禅定了、解脫了,是看到本體的時候了。現在,我們將六祖老人家這五句莊嚴解脫的法語再念一次:

  六祖雲:「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叁昧。」

  這就是所講的心地法門、見性的法門。

  我們常說你要「無念」,這「無念」要如何解釋呢?無念是指解脫之語,是在有念當中達到無念的境界,如果離開有念另外冒出一個無念,這不是佛教所講的意思。無念是建立在有念的淨化,有念淨化名之爲無念,佛法所說是不二法門,講的是中道,而不講極端的兩極化,如有是絕對有的念,無是絕對無的念,不是這個意思。無念是建立在有念的身上來說無念,離開有念,無念不可得。如此說來,什麼叫做無念呢?來,我們來看六祖惠能大師,如何教導他的弟子見性成佛。他「無念」的說法是如此:

  【六祖壇經】雲:「于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

  太莊嚴了!以上是六祖老人家對他的門人苦口婆心所說。他說在一切境界上面,你的心無所染,無所染當下就是所謂的無念,他當下就講出來了「無念」不是百物不思、心念而絕,不是這個意思。每件事都不去思考、不去看、不去想,這樣叫做無念的話是外道所說。我們佛教是要了解、思想清楚,了解真相而心不染如此而已。可見你不去染的當下就是無念,無念是建立在有念的淨化而說無念,離開有念無念不可得,道理在此。

  在心念上時常離開一切境界,在境界中不生一切心念,這才是真正的功夫。如果在一切的境界上生心,有念頭的話,那麼這個念頭當下就生了一切邪見、妄想、煩惱心、取舍得失之心,因此,當下一念有染,一切的塵勞、妄想就誕生出來。

  當悟到不生不滅的自性,見到本體時,自性本無一法可得啊!若有所得,比如:有災禍、有福報這都是多余的,都是塵勞邪見、邪見塵勞。所以「無念」簡單講,就是說處在一切境界上而心無所染,名之爲無念,這才是真功夫。我們的心若有所念,人家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想一大堆消化不了,晚上再加上做夢,凡夫衆生心有所念就是這麼一回事!無念是解脫的意思,總而言之,無念就解脫了。

  【六祖壇經】雲:「于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

  諸位!清楚了嗎?向諸位恭喜,你今天已經知道什麼叫做「無念」的意思了。這麼說已經很入骨了,我們還要見髓喔!「無念」的定義、真谛如何呢?我們來看六祖老人家,將「無念」再深一層的解說。

  【六祖壇經】雲:「無者無何事?念著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這些話將「無念」二字的意思全部講入骨髓了。「無念」無念是什麼意思?他先告訴你,「無念」的「無」「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是指無什麼東西?念又是念什麼呢?將這無念兩字拆開先解釋,再合起來講,他說無念這個「無」者,無二相,沒有塵勞之心,一句話就講得清清楚楚。無什麼?無二相,什麼叫做「無二相」?外離一切相,內心不著一切空,叫做無二相。遠離空、有二法,入中道實相,破二而不著一,這才是真正的無二相。破色心緣起兩極化,破煩惱菩提兩極化入中道實相,中道也不可得,叫做破二不著一,叫做無二相,無者無二相。

  一般來說,有男人就有女人,有高就有低,有黑就有白,都是相對立的。佛法爲你剖析,男性女性是兩極,但是性沒有男女。男女全都是凡夫的塵勞之事,汙染之心、妄想之心、習氣之心。性,無男無女但是可男可女,破了男性女性,破了兩極化就對了。所以叫做無者,無二相,進入實相中道的不二法門中,將此不二的二也破除,叫做破二不著一。

  六祖不愧是六祖,「無念」的無,就是無二相、無塵勞之心。凡夫塵勞之心一大堆,苦惱事是無窮無盡,世間人說一句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家庭就有煩惱,你看家庭的「家」就好,上面一個蓋子,下面一個豕,俗稱豬,豬仔用一間厝關起來,豬欄裏的豬沒自由。過去的人在製作這字真正厲害,有家庭注定一輩子判了一個無期徒刑,被綁住了、軟禁起來,不知要哭還是要笑,北京語叫做「哭笑不得」啊!真的,不知該哭還是該笑。所以有塵勞就有煩惱,有塵勞就有生死,有塵勞注定一輩子沒自由可言。

  所以無者無什麼?無二相、無塵勞之心,這是解釋「無」。再說「念」是什麼?「念」是念真如本性,念念見自性,念念見真如本性,真如當下就是念之體。我在這裏講經說法已經將近五十分鍾了,真如就是念之體,我能無量的講經說法,這些妙用來自于真如本性,真如就是我的念之體,念當下就是真如的作用,叫做體用不二,真如妙用不二。真如所起的念頭,不要當做是眼睛、鼻子、嘴、舌頭,還是身體它能念喔!這樣就誤會了。真如之念,你的身體四大,它沒有念的作用,若能念,不妨說是由你的「性」所起,然後牽動所生的一種作用,最主要的根源是來自于本性。他才說「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能起無量之念,真如如果沒有性,沒有作用的話,那麼眼耳色聲當下就壞了,就停下來,沒有作用了。

  最後就是教你要見性,「無念」的當下你見到本性了。所以今天如本講五十分鍾當中,處處教你見性,性在哪裏?如何回光返照照見本性呢?是今天的課程。來,如本再念一遍,把六祖老人家這「無念」的定義,重新再說一次:

  【六祖壇經】雲:「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自從講見性法門以來,今天講得見骨見髓,說到核心進去,教如何坐禅,什麼是禅定,什麼叫做自性戒定慧,什麼叫做無念的境界,恭喜各位!如果見性之人,如本向你恭喜祝福;如果還未見性之人,快馬加鞭,以後DVD、CD製作出來以後,重新多聽兩遍,沒有大徹大悟、開悟也會小悟;沒有小悟也會在八識田中種下甚深的種子,構成你以後開悟見性的原動力。

  

  

《見性成佛 第十九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