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性成佛 第四天▪P4

  ..續本文上一頁承當」趕快勇敢的承當起來,道理在此。

  總之,在修道的過程中,凡夫始終不能承當他的如來藏性,也就是大圓鏡智、一真法界、佛性,他不敢承當。我告訴你,你的心就是佛,佛就是你的心,離開你的心,並無佛,當下要承當你的心就是佛。他會怎麼說呢?「別這樣啦!師父,你在開玩笑,我就是佛?我不敢當啦!我不敢想。」十個有九個都這麼說,所以你當然無法承當如來的家業,永遠做一個凡夫衆生,不能「真真實實快承當」你的心就是佛。甚至他會說:「成佛我不敢想啦!怕會成爲『龍眼佛』或『芒果佛』。」讓我們聽了不知要哭還是要笑。凡夫之所以無法成佛,原因就是沒有勇敢承當他的心就是佛。見性的人,當然不用你去要求他承當,他當下就知道我的心就是佛,他能夠承當這個事實。這是多生累劫修見性成佛的法門,在參禅悟道達到開悟證道的邊緣,稍微點破,他當下就能承當。

  若此人才初發心剛開始學佛,你說他的心就是佛,他就受驚嚇了,他會說你在打妄語,叫你不要隨便打妄語。他不但不能承當、認同,反而說是大打妄語。凡夫衆生沒有修此見性成佛的道理,想要成就佛道是遙遙無期喔!現在如本將開悟聖僧的八句偈誦再念一遍,你記下來,閑暇時拿出來念,吃飯後拿來念,睡覺時也念,走路時也念,在靜坐時也念,念久了以後在心裏建立解脫的法門,有一天讓你契入,機緣成熟的時候,你不想開悟都困難喔!好,他這麼說:

  「清清淨淨一靈光,剎剎塵塵不覆藏,

  萬萬千千都是覺,多多少少弗思量,

  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

  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所以修道要聽就要聽這些,要修就要修這裏,了義的你不聽,專聽一些業力因果,一些消災解厄,那些和見性全扯不上關系,毫不相幹,更無法轉凡入聖。所以有人學佛學了一輩子,學了四、五十年了,甚至快百歲命終了,還在那裏消災解厄。我不明白到底在消什麼,解什麼?你真正想要消災解厄的話,幹脆不要做壞事?不做壞事,何來消災解厄呢?既然已經做完壞事,請問諸位,因果你不用承擔嗎?所以解運、解厄、消災,求佛祖幫你消災解厄,這些都是外道與開悟證果成佛都沒有關系。如果你欠人家錢、把人強暴、殺人放火、倒會等,你不用還這些債嗎?比如說你欠我五萬元,我要向你討回五萬元是理所當然的啊!你不能說花一點錢二千、叁千元買一些香花水果供養佛陀,要佛陀保佑,不讓我向你討債,假設佛陀真的阻擋我不要向你討回五萬元,那這個佛陀是黑道份子,這佛陀是保镖有特權的,這佛陀我拜不下去,如此厚此薄彼,只顧你不顧我,那樣不公平。但是佛法不是那樣,佛法是公平的,會照顧大家,因果分明,欠錢要還錢,你害人受災厄,你就要受災厄。欠人家債就要還債。怎麼可求消災解厄呢?所以佛門沒「消災解厄」這個道理,這是佛門中的外道,是模仿道教的,模仿外道的這種毒瘤要切除。

  所以我一生中從來不辦「水陸法會、梁皇寶忏」道理在此。因爲佛教是重生前修行的宗教,不是重死後超度的宗教,生前若不修行,死後才叫出家人超度,這完全是外道的思想。佛門中的經典雖然說超度,但超度有超度的條件,不要死了兩叁年還在超度,那是出家人大打妄語,誤導衆生。所以佛教是重生前修行的宗教,【阿含經】說:「佛法是以人道爲主體、爲本,旁度五道。」佛法以人道爲主,以後你有力氣、有神通、有願力、有智慧以後,再來度其他的五道︱天道、阿修羅道、地獄、畜牲、餓鬼等。你未明白佛法是以人道爲本,而將它舍離去度鬼神,這就違背了佛陀出世度生的本意,有無量的過失。所以我們修道,不要常常求消災解厄,這些都是佛門中的外道,這個毒瘤要切掉。這見性成佛的法門你不修,專修那些旁門左道的道理,當然會一直在原地踏步而不能更上一層樓。因此問你能不能見性,能不能出叁界?能成佛嗎?就問你到底有沒有見性。所以又有一位開悟聖僧要說話了,他說:「阿本,挪一個位子讓我說話好不好?我在這裏等很久了呀!好歹讓我講兩句我開悟證果的法語,與臺灣寶島每一位學佛的同仁,乃至無學佛的人結個善緣。」我說:「嗯,聖僧莅臨盛會要講兩句開悟證果的法語與大衆結緣,何樂而不爲呀!」來,我們來看他怎麼說:

  「一念清淨絕千古,十界依正無纖塵,

  識得此念是何物,世間忽然少一人。」

  諸位,要見性成佛就要聽這些法語,若還聽不下去,枉費你老人家學佛多年,多年的學佛完全學些權巧方便之法,如此想開悟證果,遙遙無期。所以他才說:「一念清淨絕千古」,是說你當下能見性的話,你就可以超凡入聖「絕千古」了,多生累劫以來就是因爲未見性、未明心,所以不能絕千古,絕掉多生累劫的生死之流啊!見性的人,當下一塵不染,萬法不立。所以他說一念清淨,完全沒有妄想,貪、瞋、癡早就淨化了。日正當中,太陽在正中央時沒有烏雲遮住,大地、一切人民百姓、草木都在陽光的普照之下得大利益,沒有烏雲遮住,我們可以看得到太陽。若烏雲密布將太陽遮住,就看不到太陽了,昏天暗地,沒有狂風暴雨就很慶幸了。

  所以同樣的道理,我們修道要把內心貪、瞋、癡的烏雲,無明煩惱的烏雲,會扯人後腿的烏雲,會嫉妒吃醋的烏雲,會說人我是非的烏雲、會挑撥離間的烏雲都淨化掉。你不能低聲下氣,喜歡毀謗人家,吃飽沒事專講是非,這些烏雲都要淨化掉,要萬法不立一塵不染!這樣才有「絕千古」可言。否則,如何見性成佛?所以他才告訴你,我們之所以會生死輪回,就是無法絕千古,這些無明煩惱無法淨化,終究要做個凡夫衆生沈淪生死。所以開悟聖僧第一句話就一針見血告訴你「一念清淨絕千古」,我當初看到這偈頌,當下就,哦::原來修道就是這樣修的喔!我們多生累劫以來,都將這些無明煩惱累積在心裏,像收垃圾一樣收一大堆,沒辦法處理,因此積一堆病,這些都是構成凡夫生死沈淪痛苦的原動力,你若有辦法一念清淨,一切都好說,絕千古!多生累劫的生死,到這一世,STOP起來,永遠不要再見了。不再見到什麼?不再見到你過去凡夫衆生的曆史重演,從此以後你就是聖人,聖人就是你,如此「一念清淨絕千古」啊!

  「十界依正無纖塵」,四聖六凡加起來叫做十法界,正報依報包含十法界,全都不會在「清清淨淨一靈光」的自性當中建立,換句話說正報、依報在你心裏都不存在,十法界在你心裏也不存在,達到真空的狀態、無住的狀態,已經見到法身的狀態,叫做「十界依正無纖塵」。如果心裏還有所謂四聖六凡,還有法塵的話,如此不能叫做無塵埃、無纖塵。心裏還有人我是非不能堪稱爲「無纖塵」。還有善惡、好壞、人天的果報,不能稱爲「無纖塵」。還有六道衆生,有聲聞、緣覺、菩薩和佛的境界,還有這些法塵的話,不能堪稱爲「無纖塵」。

  所以見性以前要掃除你心裏所有一切法,掃到清清淨淨和虛空一樣,虛空無纖塵,虛空如同你的心,心如同虛空,像這寶鏡清清淨淨看起來無任何塵埃。說到此我想到有一次我到百貨公司買一些日常用品,門口的那片玻璃門擦得亮晶晶的,使人不知有玻璃,我走過去頭撞到玻璃,當下額頭腫一大塊,差點昏倒。所以我們的心如果能夠修得像那面鏡子一樣,沒有塵埃,光光明明,可以照天照地,從這邊看過去,或從那邊看過來,都透視無障礙,如此「十界依正無纖塵」你和諸佛菩薩沒有兩樣。因爲佛也是見到真如本體,也就是見到他的如來藏性,見到他的法身時,他的內心「十界依正無纖塵」。

  接下來又加上兩句更美的話:「識得此念是何物,世間忽然少一人。」我們要得的結果就是這樣了,如果你認識你的心,見得了你的性時,是長得圓的、扁的,還是其他什麼形狀,了解你本來面目時,「世間忽然少一人」突然世間少了一個人。你會想,那少一人是什麼意思?少一個凡夫的意思,因爲你見性了,有明心見性的人,世間那裏允許再多一個凡夫呢?你想要增加都困難了,既然少一個凡夫衆生,後面再加上一句話,多一位聖人。所以少一個凡夫,增加一位聖人,其實世間也是不增不減,這是以見性未見性來認定爲凡夫或聖人。

  修道若能按照祖師這些法語來用功修道,若不會開悟證果,那麼開悟祖師要負一切因果。可是,我要告訴諸位,開悟聖僧之所以稱爲開悟聖僧,是他不會打妄語,如果會打妄語,如何稱爲開悟聖僧?如何能出離叁界頓斷六道呢?所以佛陀常說:「我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這叁大阿僧祇劫,從來不曾打過妄語。」佛叁大阿僧祇劫未曾說謊過,所以有多少人按照佛陀的教法去修行,按照叁藏十二部教典去用功,開悟證果的人何其多啊!見性的估算不盡,悟性之人是無量無邊啊!所以按照佛陀的方法去修道,我相信不久的未來,你可以「克期取證」,要明心見性,證成無上菩提,完成佛道,也是非你莫屬了。見性非常重要,所以開悟聖僧才說了這四句開悟的法語,我們再念一遍:

  「一念清淨絕千古,十界依正無纖塵,

  識得此念是何物,世間忽然少一人。」

  我們修道在修什麼?「修」,簡單說,就是將我們的行爲、思想、邪知邪見將它糾正就是「修」,行爲不要歪七扭八,才不會動不動就落入不好的因果中。不要做壞事,要積極奉行如來正法斷惡行善這就是「修」。那麼「道」是什麼?「道」就是心,心就是道,離開心無道,離開道無心。因爲一切萬法皆由心所生,所以修道就是修心。若一輩子求佛感應,求佛對你放光,求佛來爲你摩頂,求佛爲你加持!這種人永遠是怯弱的衆生,是相當感情化的,這是因信仰而信仰,是非理性的,這種人離開悟證果,還非常的遙遠,是下根機。所以修道到達某一階段時,要再向前邁出大步,要更上一層樓,不要停頓在原地踏步,否則你永遠都無法超凡入聖,那怕經過百千萬劫仍停頓在消災解厄中,如何成就聖人?要將你錯誤的行爲糾正過來,不要落入人我之中,要將是非、因果,全部頓斷,這就是「修」。

  「修」有兩個角度,第一從思想改變。第二行爲要端莊。修什麼?修道,道就是你的心,因爲心能建立萬法,萬法由心所建立,所以施爲動作要端正須從心下功夫,就如擒賊要先擒王一樣,賊王捉住以後,其他的喽啰、賊子賊孫,自然群龍無首,在群龍無首的狀況下一哄而散,崩潰了。所以,掌握住心,你的施爲動作一切都好說。所以修道就是修心,不能修心不能修性的話,這種人永遠與佛無緣。表面上在拜佛、學佛,在念經、誦經、消災解厄,這都是方便法而已,尚未入門。問他到底有沒有入門,要攻心爲上。

  萬法不離自性,自性能生萬法,離開萬法無自性,離開自性無萬法,講經說法不能離開心,叁藏十二部教典不能離開心來宣揚,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也沒有離開心,四聖六凡能離開心嗎?吃飯、走路、睡覺,能離開心嗎?行住坐臥能離開心嗎?你談情說愛能離開心嗎?你如此勤勞奮鬥能離開心嗎?一切萬法不離心,心能生萬法,道理在此,這四句開悟祖師證果見性的道理太莊嚴了,我們再念一遍:

  「一念清淨絕千古,十界依正無纖塵,

  識得此念是何物,世間忽然少一人。」

  世間忽然少一人啊!你我大家一起來「世間忽然少一人」大家都有份喔!你我大家要「世間忽然少一人」要「識得此念是何物」才行,如此,「十界依正無纖塵」,達到「一念清淨絕千古」如此你我大家說不要見性、不要成佛都困難呢!

  

  

《見性成佛 第四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