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甘情願 沒有待遇的工作▪P2

  ..續本文上一頁省佛教會各支會被選爲理事長、常務理事多次,都沒有待遇;甚至我擔任常務顧問、評議委員,也都是無給職;我參加各處道場開光剪彩,都不收車馬費。雖然做了多少「沒有待遇的工作」,初時默默無聞,可是爲我一生帶來多少善緣。

  

  我和發心的人一樣,一生樂于做社會的義工。我曾擔任蒙藏委員會的顧問、僑務委員會的委員、法務部的監獄教誨師,凡此都是「沒有待遇的工作」,但我做得很歡喜,很自然,因爲從過去以來,一直都認爲服務大衆是自己的本分事,好象生活裏的呼吸一樣,沒有特別的感覺。偶爾在過年或中秋時候,承蒙先總統蔣經國先生、總統李登輝先生派人送來一點禮品,我也趕緊以佛書相贈,表示禮尚往來。

  

  我不但自己不做有待遇的工作,甚至辦《今日佛教》、《人生雜志》、《普門雜志》、《覺世旬刊》的時候,還要自己義務爲文撰稿,自己掏腰包購買郵票、車票、稿紙、信紙;我辦佛學院叁十余年,曾擔任無給職的校長、老師,不但不收學費,還供給學生吃住衣單等等。雖然都是一些「沒有待遇的工作」,但當我看到多少社會人士得度,多少佛教青年成才,比什麼報償都來得更加欣慰。

  

  現在佛光山各別分院辦中文學校、才藝班,我希望他們不要收費,但徒衆卻說社會上請來的老師需要有鍾點費,因爲「因果業報平等」固然是佛門人士秉持的心念,但社會的遊戲規則卻是「義務權利對等」,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之事,因此也順應時代需要,讓大家都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所以,沒有待遇的工作不一定好,有待遇的工作也不是不好。尤其,我個人認爲想要未來的佛教有光明的前途,必須提供權利、義務對等的工作,不能只希望別人長期義務奉獻。

  

  過去多少年來,我看到前來佛門發心的人都是一些在社會上年老退休以後,已經不計較,也不需要金錢來養活家人和自己,才將殘余歲月的力量全心奉獻給佛教,自忖:「這樣的幫忙,能夠成就多少事業呢?佛門對于一些工作人員也應當給予合理的『待遇』。」所以當我成立普門中學、佛光出版社、普門雜志、佛光大學……時,對于所聘的專職員工,都支付薪津報酬,因爲有了待遇,才能解決生活問題,才能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地爲弘法利生而奉獻自己。如果個人不需要外財負擔家計,有了佛法,內心必定會更加富有,所以也不必拒絕接受待遇,所謂「有無一如」,不執不拒,無住生心的中道生活是最善美的一種修行境界。

  

  此外,我認爲:佛門對于一些學有專精,卻心甘情願在宗教裏奉獻,不要求待遇的人,也應該給予發展的管道。像高呈毅先生從經濟部高級工程人員之職退休以後,中國大陸邀請他前往指導長江叁峽的建壩工程,但他卻婉辭這項待遇優渥的工作,甯願殚精竭慮發心參與策畫佛光大學的建校工程;嘉義東元電機公司的老板遊次郎先生放下嘉義救國團總團部總幹事的工作不做,自願監督南華管理學院的工程事宜;住在高雄的國策顧問余陳月瑛女士爲了佛光山的事經常到各個階層奔走發言,我曾取笑她說:「你比佛光山的住持更像佛光山的住持。」她聽到這句話,也莞爾一笑。臺北的舒建中律師、高雄的蘇盈貴律師、專科職校的陳潮派老師等保護佛光山如同自己的性命一樣……。我想︰即使給予再優厚的待遇,恐怕也找不到如此獻身獻命的人。感念之余,我對他們倍加敬重禮遇。從他們的身上,我深深感到︰「沒有待遇的工作」實則收到的待遇更多。

  

  普門中學教職員的待遇按照一般公立學校來發給月薪,而佛光山徒衆沒有待遇,只有每個月叁百元的零用金,但有一次普門中學一位老師將薪水用罄之後,向佛光山一位職事說:「將你的叁百元也借給我好嗎?」可見得有待遇的人,不見得有,不見得多;「沒有待遇」的人,也不見得少,不見得無。

  

  今年(一九九八年)二月,我在印度傳授叁壇大戒,邀請二十多個國家的戒師穿越千山萬水,前來擔任戒場教誡工作,從來沒有一個人要求待遇多少。出家僧伽爲弘法利生而摩頂放踵,不計利益的美德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啊!巴西佛光會的張會長不但舍宅爲寺,又再添購大筆土地,計畫建設南美第一大寺,將來還要辦南美洲佛學院;美國休士頓佛光會的趙會長不但購地建寺,還到處張羅建設基金。現代居士大德爲興教利生而勇往直前,出錢出力的精神是多麼令人敬佩啊!比起大多數人缁铢必較的普遍心態,佛教的無相功德不是更豐富,更圓滿嗎?所以,有,是有限,有量,有窮,有盡;無,是無限,無量,無窮,無盡。「沒有待遇的工作」,實際上擁有了更多、更大、更寬、更廣的世界。

  

  我不但個人不曾要求「有待遇的工作」,甚至佛光山開山建寺,也是「以無爲有」,經常今日不知明日糧,日日難過日日過,正應了古人的詩偈:「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我時時刻刻都覺得法喜充滿,希望無限。《般若心經》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真是一點兒也不錯。所以,「沒有待遇的工作」看起來一文不名,實際上是心甘情願、歡喜結緣的工作;「沒有待遇的工作」看起來一無所得,實際上才是真正能獲得功德法財的工作。

  讓我們歌頌工作的權利義務有對等價值的同時,也禮贊「沒有待遇的工作」,因爲那不但是佛教有緣人的本分,也是一種能讓自己擁有無限,獲益無窮的生活哲學!

  

  

《心甘情願 沒有待遇的工作》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