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皆大歡喜 錯誤不能一直下去▪P2

  ..續本文上一頁權巧變通的律儀規章,也足以媲美當今任何的團體機構。可惜的是,後代的佛子不知道靈活運用,擴而充之。所以,雖然曆史上曾有高僧大德如道安、百丈等人融古彙今,編纂僧尼軌範,撰修叢林清規,但終因後繼無人或宗派分歧等因素,不能流傳久遠。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同樣的,沒有組織製度,如何凝聚成員的力量?有鑒于「錯誤不能一直下去」,我在早年成立念佛會,在壽山寺時,就著手擬訂寺院規範組織及辦法章程,後來辟建佛光山,更大刀闊斧地建立製度法規,並藉此鏟除教界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例如:修行人擁有日用物資雖然不是罪惡,但如果不能清貧守道,乃至遭致譏嫌,就是「錯誤」的。所以,佛光人不准戴臺幣二千元以上的手表,不可用臺幣五百元以上的念珠,不准私置産業,不准私蓄財物。化緣如果能化到對方的歡喜,化到大衆的善緣,固然是一件美好的事,但如果僧衆不憑自己的智慧道德苦勞犧牲來奉獻衆生,卻先想到別人的供養恭敬,從而損失了佛教的尊嚴、佛教的公益,就是「錯誤」的。所以佛光人不准私自化緣、不准私建道場、不可以經忏化緣爲事業。度人出家固然功德無量,但如果濫收徒衆,致使僧團水准降低,甚至造成徒衆各自衛護自己的師父,鬧得人我是非烏煙瘴氣,就會變成嚴重的「錯誤」。所以,佛光人不准私收徒衆,不准私交信徒。人才派到外地駐守,固然可以多方學習,但如果放任不管,任其行事,也是「錯誤」的,所以佛光山實行輪調及巡監製度。

  

  所謂「會得香雲蓋,到處吃素菜」,經忏佛事本來是佛教了生脫死,弘法度衆的法門之一,長久以來,卻因爲維生容易,而成爲一些僧侶的職業。眼看不知多少出家衆埋沒大志,墮落僧格;多少社會人士誤解佛教,喪失道心!在深惡痛絕之下,我決定從自己做起,「不讓錯誤一直下去」,所以凡有人要求我做功德佛事,一定要先成爲我的會員或佛教信徒,否則我都堅持拒絕,甚至爲此不惜得罪名門大戶。但久而久之,我發現經忏佛事雖然行久弊生,卻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因爲每個人根性不同,有些信徒可以一輩子不聽經聞法,但是百年之後,卻不能不找法師念經超薦;有些信徒可以在平日不參加法會誦經,但是在喜慶節日,卻一定要延請法師念經祝願;甚至有些人任你舌燦蓮花,講盡了佛教的道理,他也不信,但是參加了一場功德佛事之後,立刻就被莊嚴的壇場所攝受而皈依叁寶。自忖:對于經忏佛事如果一味抱持禁止的態度,徒然失去了度衆的方便,也是「錯誤」的,所以後來我訂出一套程序、辦法予以淨化改善,並且一再告誡弟子們,要讓經忏佛事做得莊嚴如法,而不以熱鬧應酬爲能事;要讓經忏佛事作爲和信徒結緣的方式之一,而不流于世俗經營;要讓經忏佛事能真正地超度亡者,安慰生者,成爲一種了生脫死的修持,而不是虛假的應赴;要讓經忏佛事促使大家了解佛教對日常生活的美化作用與實用價值,而不只是死後的追思。

  

  叁、四十年前,佛寺爭相舉行法會,但都是以誦經消災、聚會吃齋爲號召,徒有「法會」之名,而無「法會」之實。因此,我除了在例行法會中添增說法項目之外,更應當時信徒的喜好需求,到處成立念佛會,在共修中兼帶講經,一方面讓大家知道佛教的好處,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學佛;另一方面藉此提高佛教徒的水准。不久,佛教果然適應大家的根機,逐漸興盛起來。記得當時我曾有一理想:「希望將來有一天,世界各地的信徒都能在周末同一時刻,同聲念佛。」

  

  二、叁十年後,這個願望果真實現了,我卻又在佛光山開會中提議:「爲大衆在周末假日籌劃多樣化的弘法活動。」有些弟子不能了解,前來問我:「師父!周末同時同聲念佛,不是您過去以來一向的理念嗎?爲什麼突然要改呢?」我回答他們:「因爲時代不斷地變化,念佛會有其時代的意義及功能,在目前多元化的社會裏,如果我們依舊以過去的方式一成不變地推行念佛共修,就是『錯誤』的!」

  

  一九九七年,佛光山封山之後,首度推出「假日修道會」,列出禮忏、禅坐、念佛、朝山、抄經、齋戒、佛學講座、頭陀義工、親子營、青少年營等十種修持方法,供參加者選擇,就是一種嘗試性的突破。從目前教育界、軍警界、政府官員、醫護人員等紛紛組隊報名參加的情況看來,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從而更加警惕自己:「無論是個人或團體,無論是內修或外弘,固步自封,墨守成規,都是『錯誤』的,『不能一直下去』,我們必須像海水一樣,時時激蕩,時時更新,才能具有充沛的活力。」

  

  舍利弗曾經問佛陀:「爲什麼您製定的戒律,有時開,有時遮呢?」佛陀回答他:「這是爲了因時製宜,因爲有些事情,在此時應該要這樣做,在彼時必須要那樣做。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把握自利利他的原則來行事。」又說:「我所製訂的戒律,如果在其他地方不宜實施,就不要實行。」偉哉佛言!什麼事該不該做,必須因人、地、時、物等背景的不同而有靈活變通,否則也是一種「錯誤」的繼續,爲害或許更深。例如:慈悲爲懷是對的,但如果放縱歹徒,姑息養奸,就是「錯誤」的;隨緣無求是好的,但如果喪失原則,不知變通,就是「錯誤」的;男婚女嫁是對的,但如果認識不清,勉強湊合,就是「錯誤」的;養兒育女是好的,但如果視爲己物,任意處置,就是「錯誤」的;孝順父母是對的,但如果助其惡行,耽誤前途,就是「錯誤」的;廣交朋友是好的,但如果結黨組派,陷害他人,就是「錯誤」的;考試掄才是對的,但如果偏重成績,選人失當,就是「錯誤」的;出國深造是好的,但如果浮誇虛榮,不切實際,就是「錯誤」的。「錯誤」有時是因爲自己的一念之差,有時是由于前人的偏差誤導,但無論如何,一旦發現了「錯誤」,就必須要以無比的決心及毅力,阻止它「一直下去」,唯其如此,才能圓滿自己的人生,促進社會的進步。

  

  (佛光卅叁年-一九九九年七月)

  

《皆大歡喜 錯誤不能一直下去》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