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大歡喜 -- 往事百語3 星雲法師
六根互用
佛教認爲人生和宇宙之間的關系,是由六根、六識、六塵互相牽連而成。根,有生長的意思。六根,指眼、耳、鼻、舌、身、心等六種能生起感覺的器官。塵,是動搖、汙染的意思。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六種能汙染身心,並且動搖變化的境界。識,是認識、了別的意思。六識,指眼、耳、鼻、舌、身、心六根,和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接觸時,所産生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心識等六種認識、了別的作用。因此,以現代的話來說,六根是生理的器官,六塵是物理的世界,六識是心理的作用,叁者構成了整個世界。其中,六根追逐六塵,而後産生六識,所以「六根」又常被稱爲「六根門頭」,意謂六根居于守門的地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般人都認爲「六根互用」是諸佛菩薩才具有的能力,其實,誠如《華嚴經》所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衆生本來就具有「六根互用」的潛能,因此有些人經過練習之後,不必用耳朵聽聲音,眼睛也可以看出聲音來;肉眼即使沒有接觸,身體也能感觸到外境的狀況,像聾子,雖然聽不到你的聲音,但是看到你嘴唇動的樣子,也能會意明白;盲人,雖然見不到東西,但是靠著觸摸,也能了解周圍環境的狀況;啞巴,雖然不能講話,但是借著比手劃腳也能溝通彼此的情誼;一些口足畫家,雖然身體有著某些殘缺,但是靠著其他健全的器官,也能謀生自立。修行到某種程度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像文殊菩薩能看出八歲龍女具有龍象之資;奕尚禅師能從森田敲鍾的聲音中聽出他是佛門棟梁;雲蓋守智禅師從洞山克文的臭布裙中嗅出真理的法味;珠光禅師能嘗出「無心之茶,柳綠花紅」的色味,這一切都說明了「六根互用」的能力。經典裏說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可以用「觀」看聲「音」的方式救苦救難,更是衆所周知的事實。依據我多年的佛法體驗,「六根互用」是經由練習、修行得來的工夫,對我們人生的擴大、升華有很大的助益。
有趣的是,不但人類具有六根,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植物,將可以發覺植物雖然只有生機,沒有生命,但是它們也具有六根的功能。像一些爬藤植物,有的攀著牆壁往上爬升,有的纏繞著其它的大樹,作寄生的發展,你能說它沒有眼睛的功能嗎?花草樹木如果經常聽到優美的旋律或主人的稱贊,就會長得茂盛青翠,這不就相當于耳朵的功能嗎?植物有光合作用,而且在空氣汙濁的城市裏,長得比較幹癟瘦小,如果罩在沒有空氣的地方就會死去,可見植物也有鼻子的功能。植物會吸收土裏的水份和養份才能活下去,好比人要進食喝水一樣。植物如經移植,會産生水土不服的現象,中國有句話說:「橘逾淮而北爲枳。」不也證實了植物有身體的功能?根據科學家實驗,如果有人拿起斧頭作狀要砍殺植物,甚至只是心裏在想,而未行諸于動作,植物內部都會顯示明顯而高亢的波動,這不也類似植物有心的功能嗎?
至于動物,和人類一樣具有六根,而且有些比人類更出色,像螞蟻,能以嗅覺辨識路徑,知悉安危,以觸角分辨食物,知道敵友;鴿子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就是靠它來傳遞書信;狗的聽力奇佳,所以常被訓練用來尋找逃犯、失物、毒品、*等。這些都是人類所不及,但是因爲人類聯想、推理、分析、綜合的能力比較強,所以便自稱爲「萬物之靈」。
「六根」如同家族的聯合國一樣,不但彼此合作,有時還能相互爲用,例如,耳朵突然聽到了什麼聲音,眼睛就會幫忙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鼻子感覺不到的特色,可以用舌頭嘗一嘗味道;眼睛看到遠處有什麼好東西,手就要去拿,腳也會幫忙走過去;身體上破了一塊皮,馬上眼睛看,手去摸,各種感官都會給予幫忙。
可惜的是,人類往往由于不能善用「六根」,而爲自己帶來很多煩惱,甚至惹來殺身之禍。例如:眼睛喜歡見到美色,耳朵喜歡聽聞好音,鼻子喜歡嗅到香味,舌頭喜歡品嘗珍馐,身體喜歡觸感細滑。如果順從己意,就貪著執取;如果違逆己意,就瞋怒怨恨。我們的情緒在這喜惡之中,每天不知波動起伏多少次。其實,事物本身沒有美醜淨穢之別,分別往往來自于我們主觀的感受,例如:臭豆腐,喜歡吃的人,吃得津津有味;不喜歡吃的人,則避之唯恐不及。明月出雲,在情侶看來詩意盎然,在小偷看來是破壞好事。
此外,同一個人對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的情境下,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我們高興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很順眼;生氣的時候,看到什麼東西都討厭;悲傷的時候,目睹花兒也會落淚;恐懼的時候,一點點事物也可以引起驚懼。像「杯弓蛇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望梅止渴」等中國成語故事都足以說明「六根」的感覺虛幻不實。
蔣經國先生曾經說過兩則很有趣的故事,生動地刻劃出六根是不可以全然依恃的:
第一則故事是說,日本人侵略中國時,重慶方面接獲情報:「日本來了一架飛機。」電話的另一頭急切地問:「你再講清楚!是多少架飛機?」「是一架。」結果,傳到第二個人時,「是一架」被聽成「十一架」;再傳到第叁個人時,「就是十一架飛機」被聽成「九十一架飛機」,就這樣,才一會兒的功夫,敵機的數目膨脹了九十倍之多。
第二則故事是說,有一個士兵提著兩只鴨子走進辦公室,當他看到平日不茍言笑的長官時,心情突然緊張起來,結結巴巴地說道:「報告鴨子,抓了兩個營長來了!」周圍的人哄堂大笑,士兵這才發覺自己說錯了話。
六根就是這麼淘氣,經常地愚弄著我們!我們常聽人說:「這件事情是我親眼看到的!」「這件事情是我親耳聽到的!」「我明明是這樣講的,對方怎麼會聽錯?」「我明明是這樣做的,怎麼結果會那樣?」其實,即使是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也不見得正確;親口講出來的話,親手做出來的事,也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原意。我們必須找出一個究竟的方法,來彌補六根的不足。
佛陀將我們的身體比喻成一棟房子,如果像主人翁一樣的真心無法管轄這個房子,讓六個像盜賊一樣的六根住在裏面,就會不得安甯。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喚醒沈睡已久的真心,叫他做好自己的主人翁,調禦六根的盜賊成爲自己的家兵家將,就能太平無事了。有些人沒有抓到要領,以爲將六根壓製,不讓它們爲非作歹就好,其實這就好比將六個盜賊全都關起來,只能收一時之效,一旦釋放出來,惡性未改,依舊會起惑造業。
過去有一個仙人收了兩名徒弟,跟著他在深山裏修道,仙人爲了讓徒弟早日證得仙果,從小就將他們與外界完全隔絕。等到兩人長大的時候,仙人爲了想要試驗他們的道心,將他們帶到一個熱鬧的都市裏去。
「師父!那是什麼啊!」小徒弟指著一個婀娜窈窕的妙齡女郎。
「吃人的老虎!」仙人說的時候,看都不看一眼。
回到深山以後,仙人問這二個弟子:「徒兒啊!你們今天下山走了一趟,覺得什麼東西最好看?」
沒想到兩個徒弟都異口同聲地答道:「吃人的老虎最好看!」
經雲:「善惡是法,法非善惡。」俗謂:「解鈴還需系鈴人。」既然是六根攀緣五欲六塵闖出來的禍,我們就必須引導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塵的善惡,啓發本自具有的般若智慧,來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古時的禅宗大德用作務、問答、棒喝、參話頭等教育方式,無非就是在藉此讓徒衆們斬除迷執,斷惑證真。今人所實施的視聽教學、互動教學等等,固然在科技的運用上,或許更勝一籌,但論及實效,卻不如祖師大德的教法靈活,直指人心。
記得我十二歲出家時,師長們就教我們要閉起眼睛,練習眼觀鼻,鼻觀心,結果觀久了以後,連上下臺階,拐彎抹角,都可以不用眼睛看,用心觀照就可以感觸得到。有的時候,老師又要我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並且即席點名,問你問題,讓你不得不振作精神,提起意志,強行了知周遭的環境。這樣訓練了一段時日之後,我的心思變得細密周全,「六根」也變得機警靈巧起來。
有了這些體驗之後,我知道「六根」並非生來如此,可以經由訓練來增強能力,所以我很認真地學習,例如:我最初看報紙的時候,覺得內容很多,但仍然堅持自己在繁忙中抽空讀完,一段時日以後,閱讀速度自然增快,如今,報紙一攤開,豈但是一目十行,簡直是一目了然。我曾經擔任過六年的《人生雜志》編輯,剛開始學習校稿時,也是備覺辛苦,甚至看上好幾遍,都校不出錯字,但進入熟練情況之後,就十分駕輕就熟了,錯字好象會自己浮現出來,告訴我:它就在這裏。我讀書、寫作的時候,經常專心到廢寢忘食,往往另外一件事情進來,才醒覺過來,但是竟然一點也不覺得餓,也不想睡,這才想起小時候常聽人說:「我看飽了!」「我聽飽了!」原來,目看、手寫、心想真的可以當飽。我平常睡眠不多,然而一旦決定要睡,無論行住坐臥,都可以入眠,不但不會受到外界幹擾,而且時間一到自己就會醒過來,心裏好象有一個時鍾似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更體悟到:六根、六塵、六識,誠如《楞嚴經》所說,是真心一念不覺才有的妄想分別,如果我們能夠泯除對待,去妄歸真,則朗朗乾坤就在當下。
常有人問我:「怎麼能同時處理那麼多的事情?」這就是「六根互用」的功夫了!回想我在佛學院就讀時,最高興的事莫過于到齋堂行堂,爲幾百個人添飯加菜了,因爲我可以一次舀出適當的份量,很准確地放在每個人的碗裏,不讓一粒米飯、一滴菜汁流到桌子上,也能夠很迅速地完成任務,讓大家吃得歡喜。最讓我得意的是,我可以一面手動腳走,一面感受周遭的情況,一面想計劃,打腹稿。我發覺一旦…
《皆大歡喜 六根互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