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靈保持清淨安詳,眼、耳、鼻、舌、身、心「六根」既可以個別活動,也可以互相協調。及至年長,經過世事磨煉,書本上的知識稍能融會貫通,成爲活的學問,因此我在開示的時候,即使沒有准備,內容和事例也會如鏡花水月般浮現腦海,脫口而出;我在開會的時候,能夠一面看文件資料,一面聽人發言講話,一面想著如何裁決。後來法務倥偬,身邊總是圍了一堆人,吃飯也不得閑,邊挾菜,邊聽講,邊回答,還得邊招呼新來的人坐下,但是我都能忙中有序,提綱挈領,把事情一件一件解決妥當。
此外,我能用眼睛一看,就看出來者的心事;用耳朵一聽,就聽出報告的重點;很多人來我這裏,責怪某甲不對,我卻可以從話裏面得知某甲的優點;有些事情被大家所否定,我卻能夠一語道出它的重要性。像園藝組每次剪樹,總有人向我投訴,說他們破壞了庭園的美感,我默不作聲,因爲我知道臺風侵襲的時候,大家一定會看出他們的功勞來。過去有一個沙彌,大家都埋怨他不夠莊重,脾氣又大,建議常住開除他,但是我卻看得出他很聰明,假以時日,必定會走出一條路來。果然數年前,他爲教界一位長老完成了全集的電子書。
禅門裏有一段故事,即使在今日的社會仍富有啓示的意味:有一天,玄沙師備禅師向大衆開示時,說道:「諸方長老大德常以弘法利生爲家業,如果說法的時候,遇到盲、聾、啞這叁種病人,要怎麼去接引他們呢?假如對盲者振犍槌,豎拂塵,他又看不見;對聾者說任何妙法,他又聽不到;對啞者問話,他又不會言表,如何印可?」大家聽了,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其中的一個學僧就將這段開示向雲門禅師請益。雲門禅師聽了以後,即刻說道:「你既然請問佛法,應該禮拜!」學人依命禮拜,拜起時,雲門就用拄杖向他打去,學僧猛然後退。
雲門說:「你不是盲人嘛!」又大叫:「向我前面來!」學人依言前行。
雲門說:「你不是聾子嘛!」停了一會兒,又問:「你懂嗎?」
學僧回答:「不懂!」
雲門說:「欸!沒有盲、聾、啞的人,如果有,你才是真正盲、聾、啞的人。」學僧聞言,若有所悟。
社會上有許多人本來不聾、不盲、不啞,卻因爲心地不明,以致成爲盲、聾、啞者,更有甚者,聞善言而不著意,見人好而不歡喜,口裏說不出好話,不是比聾子、盲人、啞巴還不如嗎?反觀海倫凱勒,既聾又盲,卻能夠憑著學習的毅力,成爲世界聞名的教育家。她利用鼻子的嗅覺,可以判斷自己到了那一個國家;她利用手指的觸覺,可以感受到音樂優美的旋律;她雖然六根不全,卻能做到「六根互用」,造福社會。有人說:「健康就是財富。」但許多人往往擁有了寶貴的財富,卻不知善加珍惜,爲大衆創造幸福的生活,比起海倫凱勒,豈不汗顔!所以,我更加勉勵自己要慈眼視人,察納善言,勤說佛法,多做佛事,永不休息,好讓我笨拙的「六根」爲世間留下善用。
我趁雲遊世界弘法之便,參觀過各地的名勝古迹,每次「六根」融入久遠時空的那一刻,我往往情不自禁地和曆史人物同悲同喜。所以,當人們對于萬裏長城的雄偉壯觀贊不絕口時,我卻仿佛聽到多少冤魂呼喊的聲音充盈耳際;當人們對于法門寺地宮的香光莊嚴歎爲觀止時,我卻依稀感覺高僧大德焚身殉教的烈火迎面而至;當人們對于羅馬技擊場的雕梁畫棟稱許不已時,我卻好象嗅到君主暴政的血腥撲鼻而來;當人們對于倫敦塔橋的古意盎然流連欣賞時,我卻似乎看到骨肉阋牆的悲劇曆曆在目。如今世界上許多地方仍烽煙四起,戰禍不息,我常在想:時空輪回數百年之後,今日的人將是明日的成堆白骨,但人類是否記取了教訓,達到世界和平的境地呢?念及于此,我更加發心地弘揚真理,甚至發願生生世世永作和尚,度化衆生。
從鄉村到都市,從國內到國外,每一場的弘法,我無不是「六根互用」,盡心盡力。雖說如此,每年我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講經,一聽說萬人以上,座無虛席時,我都感到無比慚愧,因爲我看到大家伫立在寒風中排隊索票,冷在他們的身上,卻也冷在我的心中;每年我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說法,面對聽衆熱情聞法的時候,我更覺得赧然以對,因爲我看到許多人因爲位子坐滿了,有的貼牆而立,振筆疾書,有的站在外面聽廣播器傳出來的聲音,辛苦在他們的腳上,卻也辛苦在我的心裏。所以,我衷心希望大家不要只聽到我在麥克風裏傳出來的聲音,要用心耳聽聽我心裏的聲音;不要只看到我在臺上說法的情景,要用心眼看看臺下聞法者的虔誠;不要只贊歎我一個人講經的辛苦,要贊歎所有人的共襄盛舉;不要只將法喜留在現場,要將法喜帶回大家的家裏。
「善于將六根互相爲用」的人,就能夠擴大自己生命的領域,因爲從一砂一石中,我們可以看到無限的世界;從飛湍鳴澗中,我們可以聽到真理的聲音;從剎那法緣中,我們可以感受永恒的未來;從明月清風中,我們可以體悟清淨的自性。所以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以「六根」來創造我們的淨土,讓我們共同用「六根」來散播歡喜的種子,讓我們將來都能享有豐盛的菩提花果!
(佛光卅叁年-一九九九年七月)
《皆大歡喜 六根互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