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二▪P4

  ..續本文上一頁,人人當自強;佛是凡夫成,敢不力求之?唉!有智慧的人啊!你能接受我的勸告把臂同行嗎?同行到安養佛國拜見彌陀慈尊!

  

  第四天生大慚愧發至誠如是念佛達一心

  

  一、衆生心具佛寶藏

  

  大家來山上打佛七,晚上的慧命香,依規定有一枝香是講開示的,至于早上或中午的過堂,就視情形而做方便開示。說到開示,真是慚愧,我那裏能夠講開示?只是拾前人牙慧胡亂說說而已,大家聽了,若認爲說得好就照著做,如果認爲講得不好,那聽過就算了;當然,若有錯誤請指正。

  

  「開示」兩字,應該如何解釋呢?就是打「開」每個人的清淨心門,展「示」每個人心中同佛一樣的無盡寶藏。人人心中都有寶藏,並非佛陀才有,只不過是我們把心門關得緊緊的,陽光射不進來,不透風也不透氣,裏面黑暗暗陰沈沈;雖然把這寶藏封閉在暗室中,沒有陽光的照射和空氣的對流,但它不像其他平常的東西會因放在暗濕濕的陰室而壞掉。不過雖是不壞,但把這個寶藏放在暗室裏不拿出來用,實在是太可惜了!

  

  佛陀有無量智,知道衆生心中也有同他一樣的無盡寶藏,只是我們不知將它顯現出來而已。因此佛陀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特從常寂光中降生到人間,慈悲「開示」衆生心中有無盡的寶藏,且要衆生覺「悟」這寶藏是自家的珍藏,每個人本已具足,不須外求,但須要自己深「入」把它拿出來用,佛陀不可能替衆生將此寶藏拿出來。

  

  我們現在雖是苦惱衆生,但要明白我們心中都具足同佛一樣的無盡寶藏。佛陀已得到寶藏,爲何我們還沒得到?唉!說來真慚愧,只因不長進、太懶惰、太懈怠了,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若不修就不得。我們聞到了佛法,明白道理後,就要依理來修持,否則聽了也是沒有用。雖知修行好,偏偏修不了,那都是被無始以來所造的惡業障蔽住了,真所謂「業力不可思議也」。業力雖是不可思議,但要知道,佛力更是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大家念佛不要怕業障重,只要大家懇懇切切的念佛,老老實實的拜佛,等待時間一到,功夫成就了,因緣具足,果報自然圓滿。

  

  二、轉凡夫心爲佛心

  

  諸位來山打七,要能善用這清淨的環境,好好用功精進念佛,不可同世俗人一樣醉生夢死;也不要太愛護這色身,這身體有什麼好愛護的,只會造罪業!父母辛辛苦苦的養育成就我們的色身,我們當好好善用它來念佛,精進辦道,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希望大家放下身心,好好把握這七天難得的稀有因緣,將心力集中,不要亂打妄想,這樣功夫才能進步,才不辜負你發心來山打佛七啊!

  

  我們打佛七就是要克期取證,要先將身口不亂動不亂說,而後將心守好,使在這七日中有所成就。所謂「打七」,依字面上可以解釋爲打掉我們的第七意識,因爲第七意識裏都是那些貪、瞋、癡,沒有好的;比如你想布施,它就悭貪舍不得。打七就是要把它轉好,轉爲「平等性智」,並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連第八識內一分生滅心亦要打掉,轉爲「大圓鏡智」而成佛。所以,我們打七的作用就是要把八識裏的壞念頭打掉,如此才能把凡夫之心轉爲佛心,念佛即是轉凡情爲佛心。

  

  什麼是佛心呢?心清淨就是佛心,不清淨即爲凡夫心;所以,衆生心和佛心本無兩樣,僅是清淨與否之差別而已。衆生心雖不能馬上清淨,不過現在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要有慚愧心、至誠心;一個人雖造了殺、盜、淫的惡業,全身都是罪障,但只要你能生大慚愧,真心忏悔,肯回頭發大至誠心行善斷惡,所謂「日日向東走,回頭便是西」,又謂「不怕念起,但怕覺遲」,所以只要能生大慚愧心、發大至誠心,再憑借這持戒、念佛的功德力量,那麼所有罪障無不消盡;罪障一清淨,六根必圓明,就六通自在了!你能以慚愧至誠之心執持聖號,必能生西方,圓成菩提果,廣度諸同倫呢!

  

  叁、生西圓證叁不退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好處是圓證叁不退:

  位不退、

  行不退、

  念不退。即是一生到西方,就同時證得叁種不退,不像一般經教上所說的叁不退是次第而得的。先談一般經典上所說的叁不退。

  

  在娑婆世界,要破我執,斷見思煩惱,一旦證了羅漢果,已經成聖了,不再退墮到凡夫地,這就是「位不退」。若證了初果必定能證得羅漢果,證初果就不會再退墮到叁惡道,只在天上人間往返輪回;而且即使每天只吃飯睡覺,最遲七世就能了叁界內的生死,如果能精進修行當然就不必七世,或許叁、五世就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不像我們凡夫實在可憐,還在六道輪回中打轉,一不小心造惡犯戒,就墮到叁惡道裏去了。

  

  發大心行菩薩道度衆生,不退墮到二乘地,見思煩惱已經落了,塵沙煩惱也破了,這就是「行不退」。所以,要證行不退,就要發菩提心,上求下化進趨極果。要想達到「念不退」,那就要念念流入佛果海,破無明,證法身。

  

  往生極樂世界,不必一定要斷惑,只要一心念佛,乃至十念功成,也可以帶業往生。從我們娑婆同居穢土,橫超到西方極樂同居淨土,于九品蓮華中托質,即能常與諸上善人俱會在一起,如此日夜觀摩熏陶,永離位的退緣,所以得證「位不退」;又因常聞法,樂修大乘之行,永離行的退緣,所以得證「行不退」;且華開見佛,常見佛的緣故,念念求成佛道,永離念的退緣,所以證「念不退」,故一往生即可圓證叁不退,那就可一生補處佛位,此種殊勝利益,只有彌陀淨土有之!

  

  四、持聖號畢竟不退

  

  在其他經教中只有提到叁不退,沒有畢竟不退。什麼是「畢竟不退」?此乃專顯佛號、經名的功德,圓滿無礙,不可思議;不論你是定心念、散心念,抑或有心念、無心念;只要佛號、經名一經曆耳根,耳朵一聽聞了,即使你沒念,也會納入八識藏中,成爲成佛的種子,永遠不壞。假使今生不得脫苦,經過千萬劫後,善根成熟,畢竟能以此功德而得了脫生死乃至成佛道。

  

  佛號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就像佛陀時代,有一老年人到祇樹給孤獨園,要求佛陀許可他出家,當時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等,都是大阿羅漢,能觀八萬大劫以內的事,便用慧眼觀察;見其在八萬大劫內一點善根都沒種,年紀又大,如何能出家呢?就告訴他不能出家。這老者一聽到自己連一點善根都沒有,不能滿出家願,心裏很難過,于是就嚎啕大哭。此時,佛陀聽到了,就問是怎麼回事?弟子就將原由告訴佛陀,佛陀說:「他可以出家的,他在八萬大劫前有種善根。」

  

  如何種的呢?在八萬大劫前,這老者曾是一樵夫,有一次上山砍柴,遇到一只老虎,因怕老虎吃他,就爬上樹避難,于此驚嚇中稱了一句「南無佛」。這老者就只是念了這一句「南無佛」,現在這善根成熟了,可以出家修行,最後也證了阿羅漢果。這就同法華經裏所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就像世間一般人雖不信佛,但當遇到大水災、火災或大地震等危難時,也會脫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只要能稱「南無佛」,即種下成佛的種子,待因緣、時間和合,自然會成熟,終能圓滿佛道,是爲畢竟不退。

  

  我們現在打佛七,每天有十二小時用功,念佛幾萬聲,禮佛五百拜,如此功德那裏不能生西方?一定能生西方的!並非一定要到一心不亂才能生西方啊!經中說的一心不亂有二種解釋,謂:「事一心」和「理一心」。證到事一心即得「位不退」,生方便有余土。證理一心,即得「念不退」,生實報莊嚴土。我們凡夫念佛雖還未到理、事一心的境界,但只要念阿彌陀佛,就能得到「畢竟不退」,遲早都能往生西方。大家放心,只要你能以至誠心執持名號,就生得了西方;所以不要怕念佛的功夫不夠,仍有散亂心不能生西方!最重要的是看你能不能「執持」聖號,若能執持不失,又具足信願,就決定能生西方的。這生、不生是操之在你自己呢!

  

  五、彌陀甘露是法水

  

  世間常言:邪不勝正。但在某些時候,正的也有被邪的欺壓呢!好比現在是末法時期,邪說熾盛、是非顛倒、以是爲非,連真的也辯不過假的。在這五濁熾盛的惡世,佛法好象被外道遮蓋住了;不過這只是一時的現象,非長期的。爲什麼?諺雲:「善似青松惡似花,花笑青松不如它;等到一日霜雪至,只見青松不見花」啊!

  

  我們都知道,水是決定滅火的,可是若想以杯水濟車薪,這是不可能的;一小杯水怎麼可能去撲滅一車柴的大火呢?好比現在末法邪說熾盛,衆生善根淺薄,惡業障重,僅以微少的善根之水,怎能撲滅多世深厚的惡業之火呢?所以,大家念佛時才會妄念紛飛,拜佛時又有雜亂波浪,腰酸背痛。

  

  雖是如此,但也有多水的地方,如大火來了,沒有水,就要快想辦法去找水源,接長水管,就能普灑甘露,火就滅了;我們一念佛時,就妄想煩惱多,這時不要去理它,你仍然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如是一句接一句不斷的念下去,那麼妄想煩惱到最後也就自然會化爲烏有了。阿彌陀佛就如同是水,能執持稱名,就可接到阿彌陀佛的功德法水;這功德法水是清淨的,能洗淨衆生的塵垢,能消盡衆生無始的業障。

  

  大家來山上打佛七,這麼精進用功,就是要取清涼甘露功德法水。這聖號甘露法水是遍一切處的,有什麼大火不能熄滅呢?火能燒盡山河大地,但不能燒滅虛空;所以說,到最後還是邪不能勝正的。大家應當要有這種正知見,千萬不要看到外道或惡人是這樣的凶惡就怕。「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惡人雖能威武一時,總是不久長的啊!善是青松、惡事是花;松柏四季青,花無百日紅;所以他們爲惡,受苦報還是他們,我們要多多可憐他們,同時也要廣設方便以正知…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