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二▪P5

  ..續本文上一頁正見、淨戒功德來慈悲攝受他們。因爲他們本心本性仍是善良,只是一時不覺,妄造惡業,若有善緣協助,則他們的良心終會覺悟,舍邪歸正的。

  

  六、一稱聖號成佛道

  

  諸位聽了這番話,信心應該十足了吧!大家要常來打佛七,不要打一個七就不來了。如果知道自己善根淺、罪障深、沒福報,那就要多多念佛,精進用功,業障才會消得快;唯有多念佛才能消業障、增福慧,否則一杯水,是不可能把車薪火撲滅的啊!我們要有信心,堅信「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一定信今生就可往生西方,今生能生西方那多快樂呀!那裏還要再等二生、叁生呢?一生就已經夠苦惱了,更何況如佛陀時代的「老者」,過去等了八萬大劫,今生始得度,那多生多世的生死苦怎麼受得了啊!我定要今生回到西方老家去,彌陀慈尊必來接我,請拭目以待!

  

  

  大家每天念贊佛偈:「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往生品位分上、中、下叁輩,各輩又細分成叁品,計爲九品。由衆生因行有淺深,故感九品之不同。念佛得理一心者生上品;事一心者生中品;能真信切願持名,雖然未得一心,也可生下品。犯了五逆十惡能念佛忏悔者,也能生在下下品。這是仰仗彌陀大願力帶業往生,是爲彌陀淨土特別法門。分九品者,所謂一分因一分果,就像世間人說的:一分錢一分貨;貨好,價錢當然就貴!價錢低,何能買到高貴品呢?所以懈怠人若能精進念佛念到一心,當然得生上上品,待菩提道圓滿就與佛平等。

  

  因此,大家要以至誠心念佛拜佛,那有不生西方的?不但生西方,而且品位還高呢!當知「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希望諸位,要好好的精進念佛,求生西方吧!

  

  第五天富貴心歇能求道成佛方爲無上尊

  

  首先,真爲諸位高興歡喜!在這末法時代,釋迦佛已滅度,彌勒佛未降生,也就是正處于佛前佛後的八難之一。諸位能有這個因緣,聽聞到無上的佛法,且又能遇到淨土法門,甚而肯克服種種的困難,來到本山清淨道場打佛七,實在是往昔之中曾于諸佛菩薩前種諸善根,發大精進心,今天才有這殊勝的因緣。否則就是來了,也不可能安然自在地參加佛七,來念佛修行。這點大家應該感到慶幸才對!

  

  一、求出世的真富貴

  

  我們學佛最主要的大前提是要有正知見,沒有正知見,雖學佛法也是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就有如指南針使用錯誤而達不到目的地是一樣的。大家應該知道,我們學佛的人念佛修行,並非同世俗人一樣只爲求富貴、升官發財,而是爲了解脫人生之苦而學佛;若只爲求富貴,那麼信其他外道也一樣可以的。這麼說,佛法就不講求富貴了嗎?在佛法中也講究求富貴的,但所求的是出世間的真富貴。

  

  世間的富貴往往是成就道業的大障礙,所以應當揚棄不可要。常言:「富貴學道難」,富有財、貴有名,財、名是五欲中之二種欲,這如同兩條鎖鏈,有這財富名望的人,就會被束縛得緊緊的,要想修行,那真是難呀!所以,只要身體健康,生活安定,衣食住行不缺就可以了;如果衣食不夠,當然是要想法子營籌,否則也是難以修行的,因衣食缺則身不安,身不安心也難安;身心不安又如何修行呢?

  

  生在這個時代,尤其是生在臺灣這個寶島,大家生活安逸又富裕,那裏還會有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我們有這樣的好環境,就不要再求名爭利了,那樣會障道害自己;大家一定要把富貴之心歇下來,才能真心求道啊!

  

  事實上,造業作惡的大多是富貴人。據我們所觀察,富貴者有幾人能夠真正自動爲國家社會貢獻?富而不迷不驕的又有幾人?人一有了富貴,很少能不貪迷于五欲的。但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呀!一貪迷就會墮到叁塗裏,所以千萬不要費心于追求世間的假富貴。

  

  佛法講的富貴是什麼?修六度萬行就是最富,超出二死是爲最貴。什麼叫二死?就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在六道輪回中生生死死叫分段生死。凡夫修道,證了阿羅漢果,就了脫分段生死超出叁界了。阿羅漢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破無明證法身,圓成佛道,就是解脫了變易生死。若菩薩道圓滿,已成就了佛道,那就是超出二死;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無量諸佛都是已超二死,自由自在爲九界之最尊,這是何等的高貴!

  

  佛陀又名爲世尊,就是爲一切世間之所尊;又名天人師,這是何等的尊貴!佛陀之所以爲世尊,就是因爲他具有大慈悲大智慧,能救拔衆生苦,並能使衆生得樂。我們看看世間的富貴者,有幾人能如此拔苦與樂的呢?我們學佛就是要向佛陀學習,必要得到出世的真富貴,具如此的向上心,那才是真佛子啊!

  

  二、盡形壽至誠稱名

  

  大家學佛,修淨土宗,首先須具足信、願、行。彌陀要解說:「非信不足啓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我們在此打七念佛就是重在行。

  

  念佛應如何念法?一般講有四種念法,我現在就單提一種人人可行,且容易成功的妙法--持名念佛。持名,持何名?就是持念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當然持其他諸佛之名,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那麼釋迦佛爲何于無量無邊諸佛中就單提一尊阿彌陀佛,要我們稱念禮敬呢?這是因爲「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爲何第一?因爲阿彌陀佛的願力最大,他發了四十八大願,要普度一切衆生。因此,我們應該要好好的念阿彌陀佛,不要又想念藥師佛求生東方,免卻一心挂兩頭,以便專心,古德有言:專修則萬修萬人去。

  

  我們念佛時,不管是念六字或四字,每個字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從恭敬清淨心中念出,再用耳根清清楚楚地聽入心中。一句佛號如此念,就是千句萬句也是如此念;今天這麼念,明天仍然是這樣念;今年是如此念,明年乃至百年也如此念,你以這樣的方法來念佛就對了。最重要的是恒常心,千萬不可今日這樣明日又那樣,心不專一生不了西方,太冤枉了。

  

  至于應該念四字還是念六字較好?其實都是一樣的,並不是六字就比四字佛號好;經典上都是叫人執持「阿彌陀佛」,但爲什麼要加「南無」二字?南無就是皈投的意思,也是含有「一心」的意義,要我們以一心皈投阿彌陀佛。如果你要念慢一點可持六字;若要快一點,四字佛號比較好念。

  

  我們念佛要同吃飯一樣,每天都要吃;打從我們出娘胎就開始吃,直到現在每天仍然要吃,究竟要到何時才不用吃?那就要等到閻王來抓你的時候才不用吃了。我們念佛也是一樣,要清清楚楚的念,念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並非只念一天、二天或打一個七、二個七就好,大家千萬不要搞錯!而是要盡形壽地把這句佛號念熟,沒有停止的時候。這好比小學生讀文章,一遍不熟,再讀二遍、叁遍乃至百遍,如此讀下去,到最後總會熟的;不能因爲一兩遍讀不熟,就放棄不讀。所以,我們念佛,也是何時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到那時候才暫時告一段落。

  

  我們生到西方後,並不是馬上就成佛;凡夫到了西方,是先到凡聖同居土暫住,而後再到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最後才進入常寂光淨土而成佛。我們爲何要念佛?就是爲了成佛;成佛做什麼?爲了度衆生,因此我們要發大菩提心來念佛,爲菩提道求生淨土來念佛,這樣,目標才正確;你若舍了菩提心而念佛,那等同指南針的方向指錯了。一旦生了淨土,就要回入娑婆,駕大慈航度衆生。度衆生要到何時爲止?要到衆生界盡,佛的覺行才圓滿。

  

  叁、背塵合覺向佛道

  

  我們念佛究竟是念什麼佛呢?所謂「心即佛,佛即心」。我們的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的心,甚至整個大法藏界、整個虛空也都是我們的心,而虛空是無邊際,我們的心也是遍滿整個太空宇宙。何謂宇宙?上下左右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換言之,宇宙即是指時間空間。我們說心包太虛,其實衆生本有的心就是超時空,是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故此心乃非因緣所生,若是因緣所生,則會隨因緣而滅,那就非真實的了;而我們的真心,就是自性清淨心,亦是佛及衆生之本源,是真實不生不滅的。

  

  阿彌陀佛是斷德究竟,也就是已斷除一切的煩惱,永不造惡業,清淨無爲解脫自在;不但是自利已圓滿,利他的功德也已圓滿。換句話說,福慧皆已究竟圓成,已證法界藏身,也就是證了本有的清淨心。其實法界一切衆生也都有這清淨心,也都能證得法界藏身,但衆生不成器,不好好修行,使本有的清淨心不能顯發,那有什麼話可說呢?唉!是天不佑我嗎?是地不助我嗎?是自己懈怠不精進,夫複何言!

  

  佛陀的身是萬德莊嚴的清淨身,而我們的卻是造諸惡業而成的業報身;只因佛陀是背塵合覺,修一切清淨法,而我們凡夫卻顛倒背覺合塵,昏迷于一切塵勞中。這塵就是五欲,也就是衆生所喜樂的財色名食睡,地獄的五條根。如果我們要想轉凡成聖、轉染爲淨,那就必須要念佛。凡夫所以能把殺、盜、淫等諸惡事做得那樣純熟,入木叁分,那是因爲多生累劫來做慣了,習氣太重了,若不要他做他還是要做;而我們現在學佛了,就應當要轉衆生所熟之習染成生,于修清淨法上要轉生成熟。

  

  四、念佛即是念自心

  

  「心即佛、佛即心」,就是衆生即佛,佛即衆生;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我們念佛即念自心,阿彌陀佛是我們衆生心中的佛,並沒離開我們的心,所以,念阿彌陀佛即是念我們的自性佛。既然佛是我們心中的佛,那麼我們念佛還是感自己的心,自己感自己,那裏有不感應道交的道理呢?不但阿彌陀佛是衆生心中的佛,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諸佛,也是衆生心中的諸佛;衆生亦如佛心中的好兒,既是佛心中的好兒,佛那有不垂慈接引?那有不憫念的呢?彌陀慈父總…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