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入門▪P25

  ..續本文上一頁用耳朵;自己閱讀佛教的經論,看佛教道場的莊嚴神聖和僧尼的威儀齊整,是用眼睛。凡此種種,只要能夠使你的身心得到若幹乃至少許益處的,均稱爲聞慧。

  進一層,悟性高的人,或者修學佛法有了相當工夫的人,他們可以從與自然界各種現象的接觸之中,學習到佛法,也能從人與人的平常應對接談之間,學習到佛法,尤其在中國禅宗的記載,這種例子特別多。因此佛法不一定在佛經之中,世間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才是真實的佛法。不過,人們最初理解佛法,需要通過佛經的說明而已。

  (二)思慧──缜密研究:

  對于已經聽到和看到的東西,應該下一番研究的工夫,來消化它們,將你從各方面學得的東西,當作沒有經過處理的原料,然後,依照你的理解程度,分類研判,把你覺得適合你程度及當前用得到的,接受下來。被你懷疑的東西,你尚無法理解的東西,或者覺得無關緊要的東西,便把它們擱置一邊,作爲參考,當你的程度高升到某一階段之時,現在以爲沒有用,不合理的東西,也正是那個階段覺得最有用、最合理的東西。因此,佛教徒的學習態度是精密而且客觀的。

  (叁)修慧──實際體驗:

  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出來。慧的表現,是全部身心的實際體驗,它與知識的最大不同者,知識可以販買,可以現買、現賣,一般的知識分子,可以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慧則不同,慧是身心內在的體驗,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清楚,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可以傳授如何獲得慧的方法,慧的本身乃是無法傳授的。又所謂「大智若愚」,正因爲慧不是知識,無從說明,所以有大智慧的人,很可能是不善于辯論的人,但他必定是有完美人格的人。如果要認識「慧」是什麼形態,也許可以從考察一個有道之士的實際生活中,得到若幹印象。

  修慧,修什麼呢?修習如何獲得慧的方法。關于這一點,我己告訴了諸位:從聞、思所得的慧,指導我們持「戒」和習「定」,便是修慧的具體內容,再由持戒和習定,産生更強的慧力,如此循環不已,最後,便是最高、至尊、無上人格的完成──佛陀。

  一九七六年五月九日講于美國佛教會佛誕法會

  

  

  四、小乘當真不好嗎?

  中國是大乘佛教的再生地區,所以中國的佛教徒,不喜歡小乘一詞,一談就是大乘法門的菩薩道與菩薩行,如果被人戴上了小乘人的帽子,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事實上,大乘精神,固然偉大,小乘佛教,也就當真不好嗎?

  小乘人的缺點,端在自求解脫,而此解脫之道,卻非佛果的圓滿,所以被大乘佛教斥爲「自了漢」斥爲「焦芽敗種」。其實,凡是信仰佛教,而達于聖位的境界,他自己解脫了,也必影響他人走向解脫之道。辟支迦佛是小乘聖者,但如有人供養了辟支迦佛,便可有願必成,也將必可得到解脫之道;佛時的諸大弟子,都是大阿羅漢,阿羅漢是小乘,但是除了少數的例外,絕對的多數,無不盡其所能地去度脫有緣的衆生。許多的阿羅漢,當他們尚未證果之前,專事修持,一旦「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之後,便去積極地爲僧團大衆服務了,比如沓婆摩羅子,即是最好的例子,再如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留陀夷等,在他們的行誼之中,根本看不出所謂「自了漢」的惰性來。相反地,中國的大乘佛教,比如禅宗的祖師,主張于未悟之前要尋師訪道,參得個「入處」之後,倒要在水邊林下去長養聖胎了。這種大乘精神,豈能不算自了?當然,禅宗的開悟,只是悟得一個「入處」,並非即是證果(即使也有可能證得大乘賢聖的階位),所以開悟的人,未必已能決定不再退轉,所以他們仍要如理修持,長養聖胎,而不立即廣度衆生。

  中國佛教之隱于山林,而與人間隔離者,與禅宗的風氣,有著深長的影響,雖然禅宗之隱于山林,仍能吸收新的份子,但此總不能算是大乘佛教所獨有的精神。南傳的是小乘佛教,如說小乘只管自度而不度他人,南傳佛教應該早已滅亡了,實則竟又不然呀!

  大乘佛教的義理之高超,境界之廣大,這是無可否認的,也是值得我們大乘佛教徒所引以爲榮的。但是中國佛教之未能將大乘精神充份地表達爲實際的力量,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甚至以大乘佛教的招牌作爲掩護,竟把小乘佛教的美德也拒之于千裏之外了!

  大乘經論中,每皆呵責小乘,但是也有贊歎小乘的。大家都在好高骛遠地「迷信」大乘佛教(未解大乘勝義,未能如實而行者,僅僅以耳代目,僅僅拾人牙慧,豈不等于迷信),實則尚不足以衡小乘人的心行。故我希望中國佛教徒們,應該返身過來,重新肯定小乘的精神,再談大乘也不爲遲(其實,原始佛教中,根本沒有大乘與小乘的問題)。

  《涅槃經》中說:「五篇七聚,並是出家菩薩律儀。」

  五篇七聚是比丘戒,比丘是聲聞衆,所以嚴格地說,比丘戒是小乘戒,比丘也是小乘衆,比丘之成爲大乘衆,乃是由于菩薩戒而來,但是比丘成了大乘菩薩,仍不能因了大乘戒而廢棄小乘戒,以此可見小乘戒的重要性了。

  《菩薩戒本經》中說:「若作如是言:菩薩何用聲聞法爲?是名爲犯。何以故?菩薩尚學外道異論,況複佛語。」

  《地藏十輪經》中說:「叁乘皆應修學,不應驕傲,妄號大乘,謗毀聲聞緣覺乘法。」

  小乘乃是大乘的基礎,如果抛棄了小乘,而光談大乘,除非是大權示現,那就要求升反墮了。可惜,今世的中國佛教徒們,尤其是出家弟子,竟在大乘的外衣下,兩頭落了空,中國佛教的衰微,原因即在于此,如果再不猛省回頭,便要不堪設想了!同道們,不要自欺欺人,自我陶醉罷!試問:我們表現了那一點是獨有的菩薩精神?除了素食之外,又有多少成績比小乘佛教表現得更好?

  有人說,大乘佛教是東方文化的遺産,到如今我們這些大乘佛教徒,竟是破落戶的守財奴了,甚至連守的責任都未能盡到哩!如果再不反省,我們將成大乘佛教的罪人了。

  

  五、佛子能拜鬼神嗎?

  我們中國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實那些神佛不分的佛教徒,如果嚴格地說,他們不是佛教徒,而是神教徒。不過他們之有宗教的信仰,仍是根源于佛教的關系,所以他們本身,不會否認他們信的是佛。

  既然神佛不分,他們所崇拜的對象,也就很複雜了,凡是泥塑木雕油漆墨畫的偶像,不論什麼名目的偶像,都在他們的崇拜之列。一般淺知者批評佛教的「滿天神佛」者,也就是指的這一現象。

  事實上,他們並不是佛教的正信弟子,他們也沒有歸依叁寶,如果歸依了叁寶之後,他們就不會如此的「迷信」了!因在叁歸之中,就有叁項規定:

  (1) 盡形壽歸依佛,不歸依天魔外道。

  (2) 盡形壽歸依法,不歸依外道邪說。

  (3) 盡形壽歸依僧,不歸依外道邪衆。

  既然不得歸依外道,自也不會再去崇拜外道的神像了。再說,一般人所拜的鬼神,都是低級的,都是不辨善惡的,敬他者未必得福,逆他者必定招禍,其實那些鬼神,多半是厲鬼之類的邪靈所化。

  但是邪不敵正,只要我們歸依了叁寶,這些邪靈,自會□迹,在《灌頂叁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中說,歸依叁寶之後,即有叁十六位鬼神之王,隨逐護助。

  如能再受五戒,每持一戒,即有五位護戒天神,隨逐護身。因此,在《佛說消災經》中又說,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可見凡是歸依了叁寶的佛弟子,一般的邪靈鬼神,不唯不敢受禮,並且還會遙遙地逃避哩!

  不過依照《優婆塞戒經》中說,在家的佛弟子們,爲了護持舍宅與身命,可以祭祀諸神,如果爲了恭敬諸天擁護佛法的功德,供養禮拜,也是可以的,並也可以禮拜世間國王、長者、貴人、老者、有德之人,但那僅爲恭敬,而非歸依。

  在家人,在俗隨俗,但卻不得因隨俗而流俗,而去敬信外道,宣說邪法。同時,禮拜天神,也僅限于擁護正法的天神。否則的話,便要失去歸依叁寶的身份了。

  至于出家人,無論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絕對不可禮拜任何鬼神,寺院內雖然莊飾護法伽藍的神像,僧人也不得禮拜,否則便是犯戒。

  

  六、觀世音菩薩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所以向諸位介紹偉大的觀世音菩薩。這對聖嚴本人來說,尤其感到無限的親切和無限的贊仰,因我自幼至今,無一天不是沐浴在這位大菩薩的恩光之中。

  我生而病弱,由我母親虔信觀音而得不死。我的兄姊皈依理教,我也參加過理教的法會,理教雖非正宗的佛教,理教的信仰中心「聖宗古佛」,其實就是觀世音菩薩。我在童年出家時的江蘇南通狼山,其所奉的大聖菩薩,原系唐高宗時代由西域來華的一位高僧,名叫僧伽,據《宋高僧傳》的記載,他曾現十一面觀音像,所以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少年時很笨,雖不像佛世, 的周利盤陀伽,佛經說他叁個月誦不會一首偈,教他「掃帚」兩個字,記住了掃字便忘了帚字,記住了帚字又忘掉了掃字,但他畢竟由于佛陀的有教無類而證到阿羅漢果。可是,據我母親說,我到了六歲才會講話,到了九歲才開蒙讀書,當我十叁歲出家之際,僅僅是個初小四年級的小學生。可是,出家之後,師父講給我聽的第一個故事,便是向觀世音菩薩求智慧得智慧的事例:宋朝的永明延壽禅師,因修法華忏法二十一天,夢見觀世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便得無礙辯才,他著有《宗鏡錄》一百卷及《萬善同歸集》,乃爲佛教史上的不朽名作,他的地位之高因此可見。

  所以我的師父教我每天早晚,至少要拜二百拜的觀音菩薩,我拜了半年多,邊拜邊作觀想:觀音大士手執楊枝,以甘露清涼淨水,灑在我的頭上,因此,我對厚厚的一本《禅門日誦》在數月之間就背熟了,當時連我自己也有點意外地吃驚。後來我到了上海,狼山的下院大聖寺,天天做經忏,適巧靜安寺創辦佛學院,現在我們善導寺的監院妙然法師及知客守成法師,也是當時負責院務及管…

《佛教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生淨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