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吃素也開方便。要知道吃素吃成了習慣就沒有問題,但是在沒有養成習慣以前,心裏面就會有煩惱,好象少了什麼東西,吃了覺得肚子裏沒有味道,嘴巴裏也沒有味道,飯也不想吃了,爲了避免這些影響,所以幹脆一個月吃六天素,就稱之爲六齋日。有很多人是初一吃素,吃一天素這也是不錯;有的吃早上也可以,都是一個慈悲心。但真正要達到好處,就要吃六天,根據佛經裏面的記載,並沒有吃早齋,也沒有初一、十五吃素的,這是爲了世間上的方便。若真正要依據佛法,那就是六天,一個月當中吃素六天,就稱爲六齋日。上半月,初八、十四、十五;下半個月,二十叁和月底最後兩天,一共加起來是六天。這六天當中絕對不要吃衆生肉,不但不吃衆生肉,而且這六天當中,盡量保持身口意叁業清淨。眼睛不看壞的,耳朵不聽壞的,鼻子不聞臭的,嘴巴不說人家是非,心裏也不打妄想,身體多做些善事,這在我們佛法當中,就稱之爲六齋日。
有的人在這六天,或其他的時間受八關齋戒,這些都是給我們增長福報,消除業障的。爲什麼要持六齋日?我們這個世間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初八這一天是四大天王的部下,來巡視人間的善惡。天龍八部都歸四大天王來管理,這一天天龍八部來巡視人間的善惡,你剛好做了很多善事,天龍八部馬上把你記下來,送到四大天王那裏去,這一生就能增福壽。假使做了壞事,說不定這一生大災大禍很快就要臨頭了,也不用到來世才受報。爲什麼?罪大惡極,四大天王不給你來世報,所以這一生很快就要受報。十四這一天,是四大天王的太子,來巡視人間善惡。十五當天,是四大天王親自出馬,來巡視人間善惡,下半個月也是一樣。我們在這六天當中,「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六天當中不管世間善法、出世間善法,都精進不懈,不去做惡事,就能真正增福壽。
有很多人講,師父你這種說法,好象因爲有四大天王來了,我們才做善事。其實這是個方便,等到六天統統養成習慣了,那這一個月,等于就是六齋日一樣。我們人,好的習慣不容易養成,壞的習慣,卻很容易養成。譬如:抽煙、吃酒、嚼槟榔,乃至于過夜生活,這些習慣我們本來沒有,是後來慢慢養成的。壞習慣養成很快,抽煙不到幾次就學會了,但想把煙戒掉是不簡單的。吃酒也是如此,慢慢吃,吃上瘾了,要想把酒戒掉,也是不容易,佛法就告訴我們,先把最重要的壞習慣慢慢戒掉,好的習慣、好的念頭養成了,心當中就是一片光明。所以吃素有幾種好處:第一個是長養我們慈悲心。怎麼能完全達到吃素的目的與利益?就是要發心正確。發什麼心?我們也不是貪著功德,功德不能說是沒有,功德是從什麼地方産生出來的?就是從慈悲心長出來的,從平等心長出來的。我們知道,念佛有功德,誦經也有功德,吃素也有功德,究竟功德在那個地方呢?這些都靠我們發心。假使我們沒有發這個心,沒有平等心,也沒有慈悲心,吃素只是爲自己著想,爲自己就是我相,爲我就是貪。貪著自己的身體來吃素,雖然可以達到健康,但是心中天天增長愚癡和無明,並沒有什麼功德,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就是要發心正,發心正而吃素,就有無量的功德、無量的福報。
發心不正,雖然是同樣一件事情,就不一定有很大的福德。剛才講的這位學者只看到表面,說這個牛馬羊吃素不能得到解脫,牛馬羊爲什麼不能得到解脫?因爲它們沒有發心,沒有發慈悲心,沒有發平等心,完全是業報非吃不可,若不吃草就會死掉,一旦吃草就等于受罪一樣,這是過去的一種惡報,而不是發心,所以那位學者完全是一種偏見。爲什麼産生這種見解?嘩衆取寵!我們修行學佛,無論在家也好,出家也好,都要親近善知識,能親近一個真修實證的大善知識,這是最重要的。
發心吃素,對修行人而言,是很重要的。我們再來講講現在的歪風。什麼歪風?有很多人本來學佛很精進,也吃素、也受五戒了,最後說密宗可以吃肉、可以吃酒,于是就學密去了。問他爲什麼去學密,他說學密很好,可以吃肉,可以吃酒,既可以享受世間的五欲之樂,又可得到解脫,可以即身成佛!我們想想,那有這種事情?這些就是知見不正!密宗爲什麼不吃素?以前在西藏是畜牧生活,那個地方沒有蔬菜,所以吃牛羊。現在密法到了臺灣,環境改變了,所以有很多人還是吃素。現在很多投機取巧的人,借著修密法,來行自己的方便,放縱五欲,走錯了路,這就糟糕了。
我們要知道,爲什麼修行學佛要吃素?就是一個慈悲心、平等心。有很多人講,吃素沒有營養。前幾年,有一位居士,很晚很晚到萬裏山上來敲師父的門,他講,師父很抱歉,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所以晚上來請師父給我開示。我問他什麼事情,怎麼這麼晚上山來?他說,師父,實在是不得了,我已經一個月都睡不著了。我問他爲什麼會睡不著覺?心當中一定有些問題。他說,在十年以前,曾經向觀世音菩薩許了個願,祈求觀世音菩薩慈悲,若能買了一棟房子,就開始吃素,現在不但買了一棟房子,而且還買了兩棟。照理說應該吃素了,可是又覺得蔬菜沒有味道;另一方面我太太也不給我吃素,說蔬菜裏沒有營養。到底是吃素或是不吃素好呢?如果不吃素,觀音菩薩又滿了我的願,就對不起觀音菩薩;如果是吃素,既不好吃,又沒有口味,又沒有營養。究竟是吃或不吃?不吃,對不起觀音菩薩;吃,又有這些問題出來了,爲了這個問題,始終在心中不停地打妄想,想久了,問題就來了。師父!你是拜觀音菩薩的,請師父慈悲跟觀音菩薩講一講,等我在迪化街買了一棟房子,我再來吃素,好不好?我說,就算你在迪化街買一棟房子,你還是不可能吃素。因爲你現在認爲迪化街的房子很貴,現在這個市政府已遷到吳興街、叁張犁那裏去了,將來叁張犁那裏的房子漲起來了,你可能又要求觀音菩薩,給你在叁張犁買棟房子,再來吃素,就算你在叁張犁買到房子了,也是一樣不可能吃素!
現在臺灣有很多富貴人家,不要說是一棟、二棟、叁棟房子,十棟、二十棟房子都有。他現在不能吃素,即使有二十棟房子,還是不會知足,還要在加拿大、紐西蘭、在香港、在大陸置産,這樣子沒完沒了,始終不會吃素的。我們吃素,好吃不好吃?那一個好吃?那一個不好吃啊?這不是絕對的事情。舉例來說,一般臺灣人都喜歡吃清淡的;廣東人又不一樣了,喜歡吃甜甜的、酸酸的、加一點鹽巴,說這個味道是廣東味,這個味道很好。那麼,湖南人又不一樣了,湖南和四川、湖北,這一帶的人喜歡吃什麼?喜歡吃辣的、喜歡吃鹹的,你這一桌子菜再好,假使不辣,也不鹹,他就認爲不好吃。另外還有江浙一帶的人,喜歡吃臭的,愈臭覺得愈香,你看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吃臭豆腐,但有很多人聞到臭豆腐,頭都發昏了,你說這個臭的是好吃,還是不好吃呀?還有南方人喜歡吃米,北方人喜歡吃面,你看那個北方人,他只要一個饅頭,裏面放一個大蒜,再加一瓢辣椒醬,包在這個饅頭裏面,就吃得津津有味,覺得這個東西比過年的食物還好吃,這個就是北方人的口味。這巴西一帶的人又不一樣了,他們喜歡吃酸的,這一桌子的菜,假使沒有酸的,就認爲不好吃。另外有人喜歡吃苦瓜,有位先生喜歡吃苦瓜,如果你要請他,先要准備苦瓜,假使這桌子沒有苦瓜,他馬上拍拍屁股就跑掉了。我們想想,酸甜苦辣,哪一個好吃?哪一個不好吃?我們明白了這個問題以後,就知道味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完全是我們心當中的一種分別、一種執著。
在我們佛法來講,諸法緣起、緣起性空,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所生。因緣沒有了,什麼都是虛妄,什麼都是空的。味道也是如此的,一方面是我們過去養成的習慣,一方面認爲這個味道很好吃,很符合自己的口味,這完全是個人的分別、執著。你說哪個好吃?哪個不好吃?再舉個例子來說,有很多做苦力的人,吃的並不好,可是身體卻很健康;反而有很多富貴人家,天天吃好的,甚至還吃補品,身體不一定健康。爲什麼?就是因爲心當中有煩惱。心當中有了煩惱,吃東西下去就不能消化,沒辦法吸收,吃下去就排掉了。所以,營養不營養,好吃不好吃,並不一定在蔬菜上面。
沒有吃素以前,總認爲:
大魚大肉很好吃
這是我們過去的習慣、執著
現在吃素吃習慣了,反而還覺得吃素又香又甜
不管我們是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在還沒有吃素以前,總認爲大魚大肉很好吃,粗茶淡飯不好吃,這是我們過去的習慣、執著。現在吃素吃習慣了,十年、二十年、叁十年、四十年,反而還覺得吃素又香又甜。過去認爲好吃的大魚大肉,現在覺得是臭的,一聞到頭都要發昏。我們想想看,這是什麼道理?過去認爲好吃,現在卻認爲不好吃了;過去認爲不好吃的,現在又認爲好吃了;過去認爲粗茶淡飯不好吃,現在吃到嘴巴裏又香又甜;過去認爲大魚大肉好吃,現在卻認爲又腥又臭。這是什麼道理?由此證明吃素、吃葷,那一個好吃完全在于我們這念心。有很多人跑叁點半的人,叁點半沒有解決。他的朋友說,我實在沒有辦法幫你的忙,只能請你吃一餐,叁點半的問題沒有解決,這一餐給他吃再好的,吃完了你問他,這菜好不好吃?他一定不知道,爲什麼?他心當中有問題存在,吃完了也沒有味道。所以我們了解了以後,吃素也好,吃葷也好,完全是我們心的問題。 一般人說蔬菜是沒有營養,這根本沒有道理。現在有很多吃素的,不一定是信宗教才來吃素。其他不信仰宗教的人也來吃素,就是爲了健康,蔬菜裏面很有營養。我們現在吃素,吃了幾十年了,從來也不吃葷的東西,身體很健康,這就證明蔬菜裏面的營養也很高。現在荷爾蒙、蛋白質,這一類的東西,有很多都是從植物裏面提煉出來的,很少是從動物裏面提煉出來的…
《吃素與學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