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年新春團拜導師開示
(一)970330
「新年新景新希望 春風送暖福滿堂
共祝新春開新運 無上佛果莫思量」
中臺禅寺從過去到現在,每年都會舉辦新春團拜,出家、在家弟子四衆和合,一起慶祝新春。在新年的開始,要有新的希望。有了新的希望,才有新的願景,才不會迷失方向。
昨天晚上是除夕,今天是新春。除夕就是去舊迎新,所以是一個跨年度的活動。一年的開始很重要,有新的願景、新的希望,才會有新的成就。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這一年有新的希望、新的計畫,就是春。從現在起,就要有一個很好的規畫,家庭有家庭計畫,公司有公司的計畫,國家也有國家的計畫,計畫這一年要朝哪個方向努力、要做哪些事情?「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世間法做得很好,就是福報、就是佛法。中臺禅寺也有新的方向、新的計畫,除了遵照往例之外,還有一個新建的大工程──普臺高中,預計明年二月完工,九月開始招收學生,這就是第一個新的計畫。
第二個新的願景,是中臺佛教文物館的建設,預計于今年底落成揭幕。藉由佛教文物的展出,使佛法提升,使佛法生活化。古德雲:「百尺竿頭坐底人,雖然得入未爲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今年除了這兩個新計畫之外,還有新精舍的成立。這些規畫就是新的願景、新的希望、新的功德、新的福報,所以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人生就是要有新的規畫,不是懵懵懂懂、糊裏糊塗地過一生。「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天當中應該做什麼事,也要有計畫,而且要提早計畫。「一生之計在于勤」,佛法的勤就是精進,世間的勤就是勤勞。所謂「勤能補拙」,無論是勤勞或精進,都能對治懈怠的習氣。
今天是一個新的開始,要達到「新年新景新希望」,要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一個期許,有好的開始,這一年、這一生就不會虛度。要如何期許自己,才是一個好的開始?儒家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就是一個努力的方向。「見賢思齊」,見到他人的好處、優點,要向他看齊,不要嫉妒、排斥。「見不賢而內自省」見到別人的習氣、毛病,也不要排斥或看不起對方;看到別人懈怠、偷懶,檢討自己有沒有懈怠、偷懶?這些都是很實在的。修行就是要在當下,禅宗祖師說要「腳跟點地」,走路要落實,腳跟要點地;腳跟不點地,走路就會跌倒。如果做人不實在,修行就很難有所成就,甚至走錯路,起邪見。所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是最真實的道理。
「新年新景新希望」,無論是道場或是個人的修行,在新年的開始,有新的希望、新的規畫、新的工程之外,還要作一個全盤的檢討。好的要保留、發揚光大,壞的要檢討、改進。檢討後,訂定一個新的方向。
昨天晚上是除夕,除夕,就是把心當中的垃圾除得幹幹淨淨,去除了以後,心當中就煥然一新。《大學》中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就是檢討反省。所謂「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想沈澱心當中的垃圾,就要打坐,「不動」就能把心當中的塵勞、妄想、渣滓沈澱下去。如果只是靜坐,不知道檢討、對治,沈澱下去的渣滓、垃圾,就不容易化掉。因此,一方面要禅坐,二方面要返照,要覺察、覺照。我們的身口意叁業要清淨,如果叁業不清淨,就要返照、對治、看破,所以八萬四千個法門都是對治法門。
覺察,就是要找出自己的煩惱、無明。佛經裏講「叁惑漏盡」,要把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找出來,這些都是心當中的賊人。賊人,即煩惱無明、妄想顛倒。除舊布新,就是要把賊人變成好人。如何感化心當中的賊人?就是用善法將惡法化掉。首先,心要起善念,口要說佛法、講好話,身體要做善事、做佛事,這就是轉化,這是第一步。當善法通通成就了,最後,善法也要放下,所以說:「先以善舍惡,後以舍舍善」,這就是一個次第。
--------------------------------------------------------------------------------
(二)970406
萬丈高樓從地起,一切都要腳踏實地。地,就是因地,就是心地。如果不從因地上努力,建立完整的人格,要想超凡入聖,是不容易的。所有的佛、菩薩、緣覺、聲聞,一切賢聖都是從因地開始修行。有因才有果,不要好高骛遠,無論禅、淨、密、律,都必須要先建立完整的人格。如修建高樓大廈,地基要先打好。地基就是做人做事;以修行來說,就是持戒清淨。持戒有心戒、口戒、身戒。簡單來說,只起善念,不起惡念,是心戒;只講好話,不說壞話,是口戒;只做善事,不做壞事,是身戒。除了消極的不做壞事以外,更要積極地去做善事,就是真正的菩薩行,就是萬丈高樓從地起。先要老老實實做人做事,人格完成了,再進一步──無念、無住、無爲、無相,這就是第二步。
除了在因地上努力之外,同時,修行的目標也要遠大。如果目標在成佛,向佛的方向去努力,即使成不了佛,還可以成菩薩。發了菩薩願行,菩薩位做不到,最低限度還可以證羅漢果。發了證羅漢果的願行而做不到,最低限度還可以保持人身。假使連這些願都沒有,只想老老實實做人、保持人格完整就好了,這就是目光短淺。因爲每一個人都會懈怠,都會原諒自己,如果只想做人,卻做不到五戒的要求,人格也建立不起來,最後可能還要墮入叁塗惡道。所謂「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取法乎下,就什麼也得不到了。因此,我們的目標要遠大。
目標雖然遠大,卻不能自高、自大,因爲自大就會狂妄、就會落空,修行學佛就無法成就。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對自己的努力沒有一點信心,每個人都有佛性,不要看輕自己。人人都有佛性,乃至于一切蜎飛蠕動,都有佛性,這就是本具的資糧。每個人都有個自性佛,這個佛能不能住世,要靠自己努力。有了這種信心、知見,就能不卑不亢。
每個人都想做大事、成大功、立大業,都想證無上菩提,這是一個很遠大的目標,但是要能從日常生活上開始做起,才能步步光明。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在人間成佛的,沒有一尊佛是在天上成佛的,一切都有因有果。經上說:「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凡事要靠自己努力,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要從因當中來努力,絕不能坐在這裏等待。天下沒有什麼事是僥幸成功的,也沒有一件事是靠奇迹來成就的,都是由于過去的努力所成就,這就是正知正見。
禅宗祖師說:「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知見就是一條大路。知見不正,則南轅北轍,要向南方走,卻向北方前進,始終沒有辦法到達目的地。所以,知見很重要。什麼才是正知見?相信人人皆有佛性,並在因地上覺察、覺照,最後就能達到覺悟的境界。這是自己的事,誰也幫不上忙,完全要靠自己努力。
所謂「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明明白白,就是諸位聽法這念心。覺性,就是一條路,六祖大師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性,就是我們本具的覺性。過去起惑造業,現在知道要覺悟,修戒、修定、修慧,面對自己的問題、煩惱,予以檢討、反省、改進、破除。
古德說:「藥無貴賤,治病者良」,不要認爲最貴的藥才是好藥,便宜的藥就不是好藥,只要能治好病的藥,就是好藥。佛法也是藥,我們心當中有種種病,要以佛法來對治。佛法八萬四千個法門,都是用來對治我們的煩惱。所謂「法無高下,應機者妙」,能對治自己毛病的法,就是無上法。把所有的毛病除得幹幹淨淨,道自然就現前了。
修習種種佛法,誦經、持咒、打坐、參禅……是加功用行,不屬于修道,見道之後才是修道。什麼是見道?明白、契悟聽法這念心,這念清淨心、無爲心、無染著心、大慈悲心、平等心、真空妙有心、菩提心、涅槃心,就是道。這一念心不打妄想、不起無明,廣大無有邊際。這些都要靠自己努力,沒有從因上努力,等待一千劫、一萬劫,仍舊無法成道。
因此,現在正是最好的開始,不要有絲毫的猶豫,不要再等待。如果想要等待來世再修行,就是走了遠路。要直下承擔,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個心,沒有妄想,即是由相對達到絕對。想知道修行有沒有進步,就是檢討自己心當中的煩惱有沒有減少?身口意叁業是否清淨?對于善法是不是有排斥、懈怠的心?如果對善法有排斥、懈怠的心,就是退步,退失了菩提心。依此反省檢討,就能找出自己的毛病,也能檢視自己有沒有進步。因此,並不是開悟才是進步,也不是得了神通、感應才是進步,叁業清淨,煩惱減少,才是真正的進步。
開悟,是指這念心清淨了,契悟凡夫心原來就是無上菩提心,相信了這個道理,就是理上開悟了。理上悟了,還要時時刻刻與這個理相應,這就是修。相應,並不是修一個清淨心、無爲心出來,而是時時刻刻檢討、反省、改過,這念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清淨。
--------------------------------------------------------------------------------
(叁)970413
今天是新的開始,要作全盤的檢討。「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從今種種譬如今日生。」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追也追不回來,不要再去煩惱,從現在開始約束自己、提升自己就好了,發大慚愧心、發精進心。佛經中說:「一念淨心成正覺」,一念清淨心相應了,就成正覺。我們過去修了…
《九十七年新春團拜導師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