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 七、十善依據五戒四波羅夷而做適應性的調整

  七、十善依據五戒四波羅夷而做適應性的調整

  十善的內容,通常多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無貪欲、無瞋恚、具正見的十個條目爲准,若從大小乘諸經論中所見,也有一些出入差異,今舉十種數據,列表對照如下:(見下頁)

  由表上所見(注),十善的次第排列不盡相同,內容名目也不盡相同,乃至相同的內容而其所用名稱也不盡相同。殺與盜兩項,大體一致;第叁項的不邪淫是對在家居士說,不得淫他男子是對在家女性說,不淫是對出家人說;第四項的不妄語,也全部都同;其中的《玉耶女經》、《玉耶經》、《十住毘婆沙論》均將不飲酒列入十善,乃是配合五戒的作法。意業的叁項,出入最多,叁個項目,竟然在十種經論中出現了不嫉妒、不瞋恚、信善得善、不怒、不癡、不祠祀、不貪取、不邪見、不悭貪、不貪欲、不喜隨愚癡等十一種名稱。足以證明十善的內容,除了配合五戒,也是依據出家別解脫律儀戒的四波羅「殺、盜、淫、妄」而爲考量,其次則爲了適應不同的對象和不同的情況,做了少許的調整。經論名稱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善總稱《大正藏》出處《玉耶女經》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佚不妄語不飲酒不惡口不绮語不嫉妒不瞋恚信善得善是名十戒二卷八六五頁下《玉耶經》不得殺生不得偷盜取他人財物不得淫他男子不得飲酒不得妄語不得惡罵不得绮語不得嫉妒不得瞋恚當信作善十戒優婆夷法二卷八六七頁上《寂志果經》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罵詈不怒不嫉不癡修十善一卷二七二頁中《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讒人喜隨愚癡瞋恚祠祀一卷八七七頁下《長阿含》卷一五《究羅檀頭經》殺偷盜邪淫兩舌惡口妄言绮語貪取嫉妒邪見十行一卷一○○頁上《大乘十法經》殺生偷盜惡欲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悭貪邪見嫉妒二卷七六四頁下《長阿含經》卷七《弊宿經》不殺不盜不淫

  不欺

  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绮語不貪取不嫉妒不邪見一卷四叁頁中《漸備一切智德經》卷一離于殺生不竊盜

  舍愛欲

  邪淫不竊妄語離兩舌不罵詈不绮語

  不嫉妒

  不發癡心無瞋恨棄邪見十善德一○卷四六五下~四六六頁下《十住毘婆沙論》卷叁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恚

  飲酒

  邪命二六卷叁叁頁中《大毘婆沙論》卷一一二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虛诳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貪欲瞋恚邪見惡行二七卷五七八頁上

  批注

  中村元博士曾于《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十九卷第二號一叁頁,于十善法的名目,做過五種經典數據的對比,本文對照表中的前五種經典,即是參考該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