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是一樣呢?
外表是一樣,實質上有根本的區別。好像演員在演戲,雖然演得逼真,但他卻知道自己的角色。菩薩遊戲人間,雖然與常人相同,但他心中卻有度人的使命。衆生隨業力而輪回六道,菩薩則以願力度脫衆生,衆生迷而不覺,菩薩則自覺覺他。所以說有根本的不同。
429.往生極樂世界的目的可不可以歸納爲兩點:第一、厭娑婆世界之穢,求極樂世界之淨;第二、在極樂世界受阿彌陀佛無上功德的感化,培養善種,增強慧根,作好乘願再來的准備。我認爲要把第二點向大家講清楚,以便引人入勝,登上更高境界。
淨宗大義,本來如此。經論不都說發菩提心是淨業正因嗎?淨宗的叁重因果也講得很清楚,念佛是因,見佛是果,見佛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度生是果。不過後世大乘根器很少,爲了對機起見,所以對第一點演說得比較多。因爲自己都不肯度,怎麼還談得上度別人呢?
430.我幾十年來一直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度過了很多危難,現在修淨土,是不是仍舊可以專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呢?
觀音和彌陀是一家,達到的目的也相同。但修持淨土,就應該依教奉行,經中教我們往生淨土,要念阿彌陀佛。
431.生淨土與外教禱告生天是不是相似呢?
目的不同,所得果報也不同。生天仍舊是六道輪回,生淨土則是成佛,究竟解脫。
432.釋迦牟尼佛經叁大阿僧祗劫才成佛,在未成佛前,燃燈佛給他授記,爲什麼不教給他淨土法門,讓他一生成佛呢?
各有本願,不能違背。經中記述多劫以前,彌陀爲國王,釋迦爲宰相,國王發願成佛要成就淨土,安樂衆生,宰相發願成佛要在穢土度生。兩個人願望不同,佛不違衆生願,怎麼會改變他們願望呢?要知道,證道以後,就無淨穢。釋迦身入穢土,心則在淨土;彌陀身在淨土,心則時刻挂念穢土衆生,智者、永明、豐幹等等都是他的化身。
433.有人說念佛念到心空佛也無,是不是與淨宗求見佛有矛盾呢?
初下手時不要去唱這樣的高調,念到心空佛也無,是更高一著的說法。憶佛念佛,花開見佛,是因地,心空佛也無是果地,沒有因,怎麼會有果呢?
434.淨土法門既然是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爲什麼《楞嚴經》中文殊菩薩不選擇大勢至念佛圓通法門,卻選擇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呢?
《楞嚴經》這一章源于“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爲圓通”的問題,十八界和七大合爲二十五類,“誰”字是單指這二十五類而言。又要知道,這一章本從前章“六根受用,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爲圓通,誰不圓通”一段而來,在這一段裏,釋尊已經暗示耳根最爲圓通。問與答必須有聯系緊密,不能答非所問。所以各位大士就按照二十五類講出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大勢至菩薩雖然講出念佛圓通法門,但他的著重點在“都攝六根”一句。觀音菩薩雖然說上合慈力,下合悲仰,他的著重點在舉耳以對。著眼點在二十五類誰最圓通,選擇者也當依照這個範圍去回答。觀音的回答,暗合佛意,所以被文殊選定。不要誤會就是輕視念佛法門,要知道六根是一回事,念佛又是一回事。
有些大德對這個問題作了一些抽象研究,即不以二十五類作主體,而以兩大士之對作比較,其中有一段話說:“若對此方之機,娑婆衆生耳根利故,所以觀音當選;若對十方通論,念佛法門,都攝六根,橫超叁界,直截生死,速證菩提,無有何門可及,故稱第一。”這話說得非常透徹。實際上觀音和勢至都是彌陀的輔佐,協助彌陀接引念佛衆生,同列爲西方叁聖,怎麼會反對念佛呢?如果觀音不主張念佛,那麼觀音又怎麼能解圓通呢?
435.觀經說上品上生的人要發叁種心,就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請問它們是什麼意思?
“至誠心”就是真誠不虛僞,“至”就是專一、徹底的意思。“深心”就是說此事此理必求深入究竟。“回向發願心”就是說一切功德都要回向衆生,發大願普度衆生。
436.念佛使惡業不遇外緣而不起現行,是不是念久了就能使惡業種子消滅呢?
消不消亡,全在于緣,果然能夠淨念相繼,就沒有惡緣,等到往生西方,覺悟無生,罪惡種子並無自性,心亡罪亡兩俱空了。
437.請問死後神識沒有馬上往生,中陰身在四十九天之內能否依賴平時念佛之力而往生?
生西在臨終後刹那之間,臨終後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中陰身轉生並不是一定要經過四十九天,只是說最遲不會超過四十九天。凡是誠心念佛的人,第八識田中都落下了種子,永遠不會喪失,但到什麼時候萌芽、生長、成熟,就要看那個人功夫。只要改惡向善,一心念佛,臨終自然沒有障礙,一刹那間就往生西方了。中陰身念佛往生,要有善緣幫助,但念力是不是很強,所以要感佛接引,就沒有把握了。密宗中有度中陰身往生的辦法,但這種緣分難以遇到。
438.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嗎?
有鹦鹉往生之例,因爲它們能作人言,性情靈敏,教以念佛,朝夕不變。說到底它們能夠念佛往生,仍舊是因前世善根深厚,今世又遇善緣,所以能夠往生。
439.觀經說下品下生的人在蓮花中要坐十二大劫,在蓮花裏要坐這麼長的時間,其情形是否和娑婆世界的動物冬眠相似呢?
爲什麼要這樣想像呢?動物冬眠昏沈,往生住于蓮胎則類似禅定。雖然暫時沒有花開見佛,但在蓮胎裏非常自由,內有七寶宮殿,遊戲快樂。時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無量壽經說“並無劫數之名”,華嚴經說“娑婆一劫爲極樂世界一晝夜”。既然往生,就已經解脫,雖入蓮胎,如入禅定,十二劫只是一瞬間的事。經說要住十二劫只是說明衆生有利鈍,開悟有早晚。時間來自于心,心能轉變時間,時間並不能轉變心。
440.佛七中應該講些什麼話?
佛七是爲了使大家達到一心不亂的目的,講經說法,恐怕會使大家因聞思而起分別心。要講些東西,就要簡明扼要,使大家更好地集中精力念佛。講些什麼內容,要看具體情況,總的來說要契理契機。
441.一心念阿彌陀佛,別的什麼也不作,連往生回向也不作,可否往生?
六字洪門,本是不回向法門,雖理論如此,但信願行是淨土資糧,回向就是發願,無願就不能往生,所以回向不可以廢除。至于說“別的什麼也不作”則未嘗不可,所謂專心致志,不搞雜修。但念佛要與戒定相隨,要與福德相隨,如果懶散放肆,不反省自己,光想用幾句佛號搪塞,哪有往生的分?
442.看見畜生被殺時,爲它念往生咒,不知它能否受益?
誠心念咒,它就一定會得益。即使心裏散亂,看見殺生,能起悲心,也在第八識田中種下了菩提種子。
443.助念時每次要用幾人?
少則兩人,多則四人,再多則聲雜,反而亂了。
445.助念要用法器嗎?
使用引磬、木魚,不但聲調整齊,而且還有淨心的作用。有些大德認爲木魚聲音重濁,引磬聲音清越,所以專門用引磬而不用木魚。也有看往生者的好惡,如果他喜歡聽木魚,就不妨引磬和木魚並用。
446.助念要分幾次?每次念多少時間?
助念要輪班,每次一小時爲宜。因爲助念不同于自修,必須出聲使病人聽到,如時間過久,恐聲嘶力竭,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447.助念是在生命垂危時實行,還是在往生後再實行?
助念宜在生前進行,但氣絕以後,神識未必馬上就離開,所以要繼續助念,念到二十四小時佛聲不斷,才能萬無一失。
448.助念場所大部分在屋內,但在外面突然遇到意外災禍,可不可以在現場實行?
只要條件許可,當然可以,亡者能夠很快得益。所顧慮的是當時環境,各有障礙,不宜念佛。
449.對沒有信仰的人或者非佛教徒,可否實行助念?
既然是說助念,當然本人應該是淨宗學人。如果他本人不相信,甚至還傲慢侮辱,念佛自然不起多大作用,死後輪回六道,感應的力量更是很小了。即使爲他念佛,也不能叫做助念,只能叫做超度,依賴佛力,使他種下善根,今後自然有果。
450.無量壽經中說往生的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假如在未學佛前,做了這樣的事情,學佛後忏悔改過,能否往生?
衆生沒有學佛以前,都是迷惑顛倒,不明事理,五逆十惡,在所難免,今世未犯,前世必犯。學佛就是新生命的開始,改邪歸正,接受戒律,至誠忏悔過去罪業,從內心裏真正把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所以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表面上學佛,習氣依然未改,雖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是念心,心不正,清淨世界從哪裏來?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401問~450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