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禅式管理學
聖嚴法師
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包容才能溝通
包容才能溝通
從夫妻之間的溝通,到民主社會的集體溝通,
如何才能真正明白對方的觀點?
身爲領導人,又應該具備那些溝通特質?
所有的人都有堅持己見,自以爲是的習慣。這是衆生相。衆生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心相;我們得承認,每個人不僅相貌互異,思想的模式、觀點也都不盡相同。
我待人處事通常是設定在無我的立場,無我並不等于放棄自我,而是包容他人;但不是以個人的自我爲中心來包容他人,而是以大家的觀點來包容他人,然後變成無我。換言之,無我的意思是允許任何觀點或任何現象的存在,並且明白任何舊觀點都會改變,任何新現象也都可能出現,就像長江後浪推前浪,經常地、不斷地在變動一樣。過去被人認定的真理,今日可能會被另外一個真理所代替;一個新的定律出現,日後又爲另外一個新定律所代替。
時代的巨輪不停地向前推進,任何觀念終究也會爲另外一個觀念所取代,任何一個觀念的出現,必然有它的原因和作用,但總有一天又會被遺忘,之後,另外一個又出現,正所謂各領風騷數十年。又如同正在舞臺上演得渾然忘我的演員,下了舞臺後,另一批演員會再度出場,沒有一定的角色是臺上的,也沒有一定的角色是臺下的。時而臺上,時而臺下,交錯進行著,沒有永恒且獨立存在的現象,只有因緣的聚合離散,這就是無我。
公是公非的原則
至于整體所包容的一切,平常稱爲大我,也不是經常或永恒存在的。放下自我,沒有小我,也沒有大我,那才是無我。不過,整體的大我是無我的過程。例如,夫妻之間,有兩個人的公是公非。維護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整體的大原則,這是公是公非,一旦危害家庭的完整性,那就是私是私非;各執一詞,彼此鬥爭不已,這個家庭就沒有辦法維護了。要挽救瓦解的危機,唯有靠雙方真誠的溝通與妥協。當你認爲最好的,你的配偶沒辦法接受時,不妨退而求其次,采取次一級的公是公非也是途徑之一。團體有團體的公是公非,公司有公司的公是公非,國家有國家的公是公非,世界有整個世界的公是公非。
傑出始自胸襟
其實,不理想的狀態就是理想狀態的反映。人與人之間,要彼此相互尊重對方的想法。所謂民主的時代,就是平民的時代,不是僅僅靠幾位傑出人物就能運作出來的時代。傑出的人物能看到遠景,清楚大局,但一般人是不容易看得到的。因此,傑出的人,要善用智慧並且盡其所能來讓大家明白遠景是什麼?大局又是什麼?要不斷地公開宣導,更重要的是開放胸懷、察言納言,讓大家有表達意見的管道。一般人的想法是平庸的,平庸是正常的。公是公非本身就是平庸的想法、平庸的觀點。傑出的人才要爲千年大計、萬年大計設想,爲無限的空間規畫。有遠大眼光的人要能包容平庸的人,要設身處地爲平庸的人著想,他們究竟在想什麼?他們的需求又是什麼?要保護他們,讓他們能平安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能夠包容平庸的人,才能夠遠大、恒久,才是現在與未來的領導人。否則僅僅一時得志,猶如高空中的彗星,光芒萬丈,瞬間消逝。(原載《天下雜志》一八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