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151問~200問▪P3

  ..續本文上一頁車平路,快馬加鞭,很快就過了百年;我們這裏,車身很重,路又不平,快馬加鞭,一天也走不了很遠,只怕馬力不足,所以還要加油。其他佛土,善多惡少,作善百年沒有極樂那麼容易,但比我們這裏則強多了。在我們這裏作善如果不加正心齋戒的條件,當然就比不上極樂百年的功德,但還可以比得上其他佛土百年的功德。

  189.夏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聖誕,這個日子一定有來曆,請能詳細說明。

  阿彌陀佛本來是法藏比丘,在無量劫前出生。古今中外的曆法互不相同,怎麼能用中國的夏曆來確定阿彌陀佛的聖誕呢?這個日子只不過是後人敬仰阿彌陀佛,假定一個日子以作紀念罷了。傳說宋朝時永明延壽大師是這一天出生的,因爲大師宏揚淨土,救度了很多衆生,人們崇敬他,就用這個日子作紀念了。

  190.贊佛的頌詞中“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是說佛的身體,不知怎麼理解,請指示。

  這是形容佛身偉大。佛相兩眉之間,有一盤白毫,世俗稱爲佛頂珠,它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佛的眼光爲绀色,即黑紅色,眼睛有四海那麼大。于是我們就可以想像佛的偉大了。

  191.離開我們這裏,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這個世界誰最先發現呢,有沒有根據?

  世界上的知識許多都是別人傳授的,我們的生命有限,怎麼能遊遍知識的海洋呢?佛陀是說真話的人,他所傳授的佛法就叫聖言量,我們還有什麼懷疑呢?

  192.嘗見感應錄中,往往有念誦《地藏經》令已亡父母超升極樂,回向偈中也有“願我宿現諸父母……接引往生安樂刹”的句子,我私下裏認爲,我自己念佛未到一心,往生尚且沒有把握,而爲亡者念誦反易往生嗎?況且往生先要具足信願,若亡者信願不足,怎麼辦呢?

  淨土法門是大乘菩薩道,既然是菩薩道,就必須發自度度人的菩薩心願,雖然暫時無力度衆生,但已種下普度之因,只有具備這種發心,才能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就是使自己先有普度衆生的本領,然後再回娑婆重續舊願。發信度亡父亡母,是淨宗學者的助行。《阿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無量壽經》說往生正因“要當孝順”,《觀無量壽佛經》說欲生彼國,當修叁福,第一即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至于亡父亡母雖然暫時還不具信願,也能增加福德,並種得度之因,若已具信願,則增蓮位。

  193.禅靠自力,淨依他力,又說自他不二,究竟禅淨是一是二?

  禅也離不開經教,其中就有他力了。淨要信願念佛,其中就有自力了。但二者有輕重之別,無他力自力不生,無自力他力不應,這就是自他不二啊!

  194.一般念佛的老太婆能夠明白唯心主旨的有幾個呢,她們和那些心外有法的外道又有什麼區別呢?

  老太婆雖然不理解唯識學說,但因爲她具備信願持名,非常虔誠,不起分別心,所以往往容易成就,不能輕視她們。

  195.信外道的人也念佛號,以後如果有往生極樂的願望,是否能得到佛菩薩的接引?

  求法必須遠離邪見,成功在于是否專一。既然皈依佛門,就應當遠離外道。邪正混雜,修行就不真。修法既然雜亂,念頭怎麼能夠專一。雖然有往生的願望,但恐怕是可東可西的搖擺心理。叁資糧不具備,怎麼能有往生的份呢?世上的人有的信仰宗教,有的不信仰宗教,有的信仰這種宗教,有的信仰那種宗教。雖然千差萬別,但只要他轉過來相信淨土,並發往生的願望,他就一定能夠往生。

  196.佛說的極樂世界,是不是爲某些執著小我,貪戀五欲的衆生而說的一種方便法門,還是實實在在有一個極樂世界?

  居士這個問題,正是你自己不通佛理,自以爲是。應該知道,我佛說法,權宜和真實是圓融貫通的,現象和本質是不相分離的。我們應該依照佛的教導,信受奉行。如果認爲極樂世界是方便假設,那麼淨土叁經都變成謊話了。

  197.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外無所求,內無煩惱,極樂世界的情景出現在眼前,耳朵聽到彌陀法音,眼睛看見菩薩化身。那麼是不是這時已生極樂,還是要等身體死後才能往生?

  我們的身體好像一個旅館,旅客坐在館中,想往美國,美國的情景就出現在他的眼前。請問,這個時候這個人是已經到了美國,還是必須走出旅館,搭上輪船或飛機才能到達呢?

  198.念佛是念自心佛,還是念心外佛?當念佛的時候,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融會爲一,心佛無二,即心即佛,念佛即是念心。如此念去,不知是否有誤?

  居士這段高論,雖然來自書本,但你對于什麼是自心,什麼是心外,什麼是心佛無二,什麼是即心即佛,沒有真正了解它們的意義。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啊!鄙人四十年來才曉得幾分“心內”,至于“心外”還不能明了。莫如一切不管,集中精力,全力念佛,自念自聽,就一定能得到實用。應該知道這個“當前一念”微妙難言,不必另外去多找麻煩。你能說這些大道理,表面上是高明,實則是妄念,仍舊是凡夫知見。不能頓悟,就不要去高談唯心淨土,還是老實念佛穩妥。

  199.看印光大師的在家男女學佛程式上說,修習禅定,就是修習止觀,而念佛就是修習止觀的一種方便法門。爲什麼很多書上說禅淨不能雙修呢?

  “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怎麼不容許禅淨雙修呢?但必須深刻理解什麼是禅,什麼是淨,如果不明白道理,就會錯上加錯,到那時禅不禅,淨不淨,一無所成了。你所提的印光祖師那一段話,只是說禅淨都是“止觀”,並不是教人同修禅淨,請不要誤會。

  200.佛教巨星印光大師圓寂後,經中國佛教協會審議通過,列爲蓮宗十叁祖,爲全國佛教徒所矚目。後來我的哥哥卓智立在福州功德林念佛會時,據某居士說:“印公大師往生後列爲蓮宗十叁祖,這件事還有暫時性,並沒有最後確定下來。原因是福州鼓山湧泉寺住持高僧虛雲大師以及圓瑛大師還沒有圓寂,必須等二位高僧往生後,佛教會才能作最後的決定。”這件事是否實在?

  名分已定,人心已歸,怎麼能夠朝叁暮四,隨意變更呢?何況虛公爲當代禅宗大德,自然有他的本宗地位。圓瑛大師禅淨雙修,和紫柏、憨山大師相同,後人自然奉爲祖師,何必一定要列爲蓮宗祖師!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151問~200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