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即是叁昧境界,正是一把無相掃帚,掃去心中凡塵。
2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力這樣強大,平時除念佛以外,還有什麼好辦法來預防魔病嗎?
定力和戒德,足以擊退魔障。戒、定、慧叫做叁無漏學,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28.平時不信佛,也不敬佛,臨終遇到善知識助念,這個人不知道念佛的道理,他能夠往生嗎?
立即發出信心,隨教隨念,就能往生,否則沒有多大利益。
29.念往生咒和念阿彌陀佛的意義有什麼區別?
往生咒和阿彌陀佛的功用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繁簡難易程度不同罷了。
30.如果在臥室或者在廁所裏,不管是出聲念佛,還是心中默念,是不是不恭敬?
臥室可以出聲念佛,但是躺下以後,只宜默念,不能再出聲念。在廁所裏,也只適宜默念,不宜出聲。這裏不存在不恭敬的問題,因爲大小便是不可避免的,而臥室又是經常生活的地方,念佛要念念相繼,怎麼能夠停下呢?在不潔淨的地方,就可以采用默念的辦法。
31.聽說某居士專念阿彌陀佛,不念其他,連觀音菩薩也不念,這樣的修法是否可行?
單刀直入,未嘗不可。
32.阿彌陀佛的接引像,是坐著,還是站立?
接引像是站立的樣子,象征急引終生遠離娑婆世界,哪裏還能坐等呢?
33.念佛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貪心?
哪裏能說是貪心呢?求生西方,是爲了得道後再回娑婆世界,普度衆生。但是,如果認爲往生西方,是爲了享受富貴,則與彌陀本願相違,即是貪心,如此便難往生。
33.經上說,自心是佛,那麼我一心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成就?
念心當然可以成就,但名字與心不同,念它恐怕會增加我見。果然不起分別心,例如采用數息或參話頭的辦法,未尚不可。但這些辦法是靠自己的力量了脫生死,與淨宗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兩種力量相互感通,完全不同。上面不是說周利槃陀伽念掃帚都得到了解脫嗎?但周利槃陀伽遇正法時代,即是殊勝因緣,勇猛精進更非一般人可以比擬,他的辦法豈非人人可以仿效,末法時代的人更是望塵莫及,所以真修行人,還是老實念佛,莫換題目爲好。
34.家庭事情多,念佛的正課時間少,散念或默念的時間多,能夠成就嗎?
果然心中經常默念,持之以恒,就容易進入念佛叁昧境界,哪裏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35.正課念佛回向以後,再念大悲咒和其他的經典,不知是否妨礙正課?
回向以後,再有念誦,那出屬于另外的願望,只要不違背淨宗的旨意,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就沒有妨礙。
36.看小說,看電影,唱戲,聽戲,都能達到忘我境界,一心不亂,請問這種一心不亂和念佛的一心不亂有什麼分別?
近來的小說、電影、戲劇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誨淫誨盜,悲歡離合,觀衆一看,便生喜怒哀樂,如醉如癡,如此心動神移,那正是墮落的表現,怎麼能說一心不亂呢?這種汙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不亂,怎麼能夠相提並論呢?淨宗一心不亂是淨念相繼,離開世俗的汙染,放下萬緣,八風不動,心如止水。但是,所謂心如止水,並不說心如石頭,是非不分。真正的藝術是對真善美的歌頌,是對假惡醜的鞭撻,能夠淨化人的心靈。所以我們並不反對去欣賞真正的藝術(欣賞的同時,也是念佛的過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例如唐朝的佛教變文,即開辟了通俗小說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藝術的瑰寶。佛教梵樂,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37.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觀想,但我念佛時,思想不能集中,有什麼好辦法對治嗎?
佛號發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再印于心,要使它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複始,這樣就能做到思想集中。如果仍然不能集中,就可以采用計數的辦法。一氣念叁句,再一氣念叁句,最後念四句,一共十句。這種計數方法,最容易集中思想。例如銀行職員點鈔票,速度就如秋風掃落葉,但數目卻清清楚楚,不會混亂。
38.念佛不吃素,臨終能夠往生嗎?
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還是練習吃素好,“不結冤孽債,臨終無障礙。”如果沒有條件吃素,就可以方便吃五淨肉。
39.念佛念到臨終重病,非常痛苦,不能念佛,能夠往生嗎?
臨終的時候,是關鍵的時候,不能念佛,心即顛倒,怎麼還能往生呢?在這個時候,可以請同道來助念,這樣就能穩當。
40.平素按時念佛,並不間斷,如果突然遇到災難,例如被汽車撞死,不能念佛,能夠往生嗎?
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會出現這樣的奇禍。爲了防止萬一,平素應當練習第一念先念佛。什麼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用心工作完成時初換的念頭,睡醒時初起的念頭,應當念佛。如果形成了習慣,那麼即使突然被汽車撞死,神識受驚而昏迷,但中陰身出現以後,驚定念起,這時依靠平時念佛的習慣,第一念先念佛,中陰身就能往生。
41.念佛沒有斷五戒,沒有斷淫欲,能夠往生嗎?
雖然沒有受五戒,但是能夠自動戒殺、戒邪淫,信願具足,也能往生。因爲淨宗帶業往生。不過,仍舊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約束自己,這樣就更有把握了。
42.貪嗔癡叁毒,只能戒貪癡,唯有脾氣難改,不能忍辱,能夠往生嗎?
是否能夠往生,前面已經說了很多理由了。只有時時練習忍耐,臨終才不會遇到惡緣。嗔心不改,有時就會出大問題。例如王某一生修行,臨終的時候,旁邊的人用拂趕蠅子,誤打到他的面上,就生嗔心,因此墮落爲蛇身,應該引爲借鑒。
43.自己念佛,但家裏人有另外的人生觀、世界觀,每逢念佛聽經時,就受到阻礙,如此下去,臨終能夠往生嗎?
家裏人阻礙,那是前世的業緣所致。應該平心靜氣,慢慢引導,不可發脾氣。只要一心祈禱佛菩薩加持,總有一天會轉化。佛陀爲了度一個衆生,多劫受苦,我們要學習。真正做到持之以恒,還用擔心不能將逆緣轉化爲助緣嗎?
44.佛到臨終時,出現瑞相,當然可以證明已經往生,但是毫無證明,是否也往生了?
瑞相證明,分爲別人看見和自己看見兩種。由別人觀察,沒有一點瑞相,往生恐怕就靠不住。如果由自己觀察,就不必見佛聞香聞樂等等。因爲六根當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就是正念分明,決定往生。真念佛人不追求出神通,只是一心往生求解脫。若有貪心,易入魔障。所以對于念佛人本身就不要去追求瑞相,一旦淨念相繼,臨終自然會有瑞相,不求而自來。
45.信願堅固的人,臨終沒有人助念,是不是一定能夠往生?
臨終的時候,痛苦昏沈,一念之間,至關緊要,如果內心顛倒,或者外有惡緣,就壞了大事了。請人助念,就可以防止這兩樁事情的發生。但助念團並不是到處都有,所以平時佛化家庭,廣結善緣,就非常重要了。
46.因爲平時念佛熏染,中陰身突然回憶起了佛號,可以往生嗎?
古德的著作中,有中陰身往生的說法,但這個人的念力如何,大有問題,中陰身是否能夠回憶佛號,就更成問題了。因此要在平時養成淨念相繼的習慣,不要有在死後僥幸取勝的想法。
47.往生西方是幻生,還是真生?
真如本體,無始無終,不增不減,離此生彼,實際上並沒有生滅,說幻不幻,說實不實。從色身來說,如果懷疑西方極樂世界是假的,那麼我們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四大假合的身體,哪一處是自己呢?難道這皮包骨頭的臭皮囊就是自己嗎?
48.念佛是否要記數?
記數的辦法很好,一能集中思想,二能防止退心。
49.念佛時髒腑感覺清涼或者溫暖,不知是凶是吉?
念佛是修心,是爲了轉凡識成聖智,假合的身體,偶然感覺冷暖,是呼吸變化所致,與吉凶沒有關系,不要去想那些無關緊要的表面現象。
50.有時夢中誦經念佛,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毫無雜念,這種安靜的境界是平時沒有的。這個時候還明明知道是在夢中念佛,甚至希望繼續念下去,不願醒來。這樣的夢好嗎?
夢中能夠念佛,不現其他的境界,這是念佛漸漸能夠專一的好現象。夢中能夠念佛當然很好,但醒來仍舊淨念相繼,就更好了。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1問~50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