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形吧!
【答】不是那樣,佛教裏的佛,確實有這麼一個人,並且是曆史上頂有名的人物,在各國的曆史上,都記載得很明白,一點也用不著疑惑。
【問】這個創造佛教的人,究竟是誰?
【答】這個人說起來誰都知道,他是印度迦毗羅國淨飯王的太子,名叫釋迦牟尼。他幼年的時候,對于世間的一切學問,都已經通達了。而後年紀漸大,他看見世界上的人和物互相殘殺,互相吞啖,循環不停。又感到生老病死是免不掉的,就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苦的。非求一個解脫苦惱的法子不可。因此到了十九歲時,他就抛開了富貴榮華,出家修行。在修行的時候,受了許多堅苦,時常忍著饑餓,但是他從不因此而灰心。到了叁十歲的時候,就得道,成佛了,成佛以後,就到各處說法勸化世人,世人誰肯照著他說的話去行,就可以脫離苦惱,就可以享受快樂。這樣說法說了四十九年,那時釋迦牟尼佛,已七十九歲,就入了涅槃,以後佛的徒弟們,把佛在四十九年當中所講的道理記載下來,就是我們現在所念的經。平常所說的佛,就是這位釋迦牟尼佛了。
【問】你說的涅槃,是什麼意思呢?
【答】這兩個字的道理很深,不容易拿俗話來講。在這個地方,涅槃的意思,勉強地講,就是除盡了煩惱,不生不死永久快樂安穩的意思。佛爲教化世人,所以才示現著世間人的樣子。等到教化的事情辦完了,佛就離開肉身,回到原來涅槃的境界去了。不知道的人,看見佛入了涅槃,就說佛死了。其實佛是永遠不會死的,佛若是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樣了,那還算是佛嗎?
【問】釋迦牟尼佛,到現在有少年歲了?
【答】自佛降生在周朝的昭王二十六年算起,到今天的民國二十四年,共有二千九百六十二年了,在現在的宗教中,沒有比佛教年代再多的了。在這叁千年中,經過了多少有才能有大學問名人的研究,都說很好,可見是不錯的。
【問】你說的那些名人是誰,可以說幾個讓我們聽聽嗎?
【答】我就揀幾個最出名的說說。例如晉朝的宰相王導。唐朝的宰相裴休、裴度、魏征、杜如晦、房玄齡、褚遂良。宋朝的宰相王旦、李沆、富弼、寇准、韓琦、呂蒙正、範仲淹、文彥博。清朝的宰相張廷玉、伯鄂爾泰。民國名人康有爲`、黎元洪、梁啓超。再說國的名人,如德國的杜裏舒、美國的阿爾格特、英國的斯賓賽爾、俄國的鋼和泰男爵、日本的左伯木村等,都是深信佛法的人,其余在家出家的人很,一時是說不清楚。
【問】學佛的,不都是出家的和尚嗎?你說的那些人,都不是和尚,爲什麼也學佛呢?
【答】這就錯了,學佛的人,不一定是和尚。士農工商一切人等,都可以學。
【問】佛法既然是那些有大學問的名人才能學,像我們這些平常人,不就不夠資格學了嗎?
【答】不是這麼說,比方說:大海裏的水,不管多麼大的動物,不能把海裏的水喝盡。不管多麼小的蟲兒,都能去喝個飽。佛法的深廣,也和大海一樣,雖然是絕頂聰明的人,不能把他學盡,然而平常人,也一樣能學的。
【問】佛教裏面的事,也可以對不學佛的人說嗎?
【答】佛教所信的事,是正大光明的真理,沒有對人不能說的事情。所以一切的經論,盡管讓人研究。不像別的教門,偏說有什麼真言密訣,不傳教給外人。
【問】學佛的人不貪圖財寶和勢力嗎?
【答】都不貪圖。你想釋迦牟尼佛,抛開一國的太子不做,無數的金錢不要,他可是貪圖財寶勢力嗎?學佛就是學佛的心理,學佛的行爲,自然也不該貪財圖勢了。不過要知道,做一點有益于大衆的事情,用自己的精神,或勞力換幾個錢,以養活身家,這不算是貪財。凡是在軍政機關做事的人,只要能本著良心爲大衆謀利益,爲弱者施無畏,這不算是貪勢力。
【問】和尚是專門學佛的人,怎麼有些和尚很胡鬧呢?
【答】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譬如:儒家讀書,專門講仁義道德,尚且有君子小人的不一樣。和尚是出家的佛弟子,有懂佛法的,有不懂佛法的,也不能責備他們都要一樣。你所說的,是不懂佛法的一部分。這些人因爲少知識,自然不免有些胡鬧。只能怪其不懂佛法,並非佛法不好。你不知自古到今,有多少高僧,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代佛宣傳,對人講說佛法福國利民,化度衆生,大有益于世間。現在雖不及古時,到處乃有講經說法,自行化他的高僧。因爲你尚未學佛法,沒有見到。你見到不懂佛法的庸僧。便懷疑佛法沒好處,這就大錯了。
【問】和尚也有懂佛法,不懂佛法,兩種的不同,我也知道相信了。但看到有些研究過佛學的人,他們的人品,怎麼也不見得都好呢?
【答】這也不可一概而論,董卓、曹操、王莽等,這一流的人物,古今的許多亂臣賊子,都是讀過孔子書的,這也不可以歸咎于儒教。佛教良莠不齊,也不能歸咎佛教。要知道,一大片的田地裏面,有幾棵椑子,總是不免的。況且這些少數略懂佛法,品性不能全好的人,如果完全不懂佛法,他們的人品應當會更壞。
【問】從表面上看來,佛教比其他的教門,確實高超的多。但內容如何,也要說一說,我才肯相信?
【答】好吧!我們就談一談佛教的內容。
參、佛教裏講些什麼道理、他的目的是什麼?
【問】比較起來說,佛教固然比別的教門可靠。但現在是破除迷信的時候,佛教再以前雖然很興盛,將來恐怕難免被打倒吧?
【答】這到用不著挂心。因爲佛教不是迷信的。他有他高深得哲理,這種哲理,是無論經過多少年都不會改變的。如果你的功夫來得及,你可以把佛教裏的書多讀一些,到時候你就知道,現在實興的一些學說,一切主義,都逃不出佛法的範圍。
【問】佛教的書籍太深,我不能多看。你能不能揀一些容易明白的道理說來聽聽呢?
【答】可以。現在的人,不是常說平等,博愛自由嗎?佛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都可成佛。所說的衆生,並不是專指人類,連一切有性命的東西都包括在內。這樣說來就是蒼蠅、蚊子、蝼蛄、螞蟻一樣可以成佛。等到成佛以後,也就和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這才是真平等。既然連蒼蠅、蚊子、蝼蛄、螞蟻都有佛性,所以我們愛護他們,應該和愛護人類一樣,這才叫真博愛。佛教是專門講究脫離苦惱的方法,等到煩惱斷盡了,心裏無挂無礙無憂無慮,這才是真自由。從這裏看來。佛教的道理,不但不和現在的學說相反,並且還要更徹底些。如果人人都照著佛的說法去行,你想世界還會有瘟疫刀兵盜賊嗎?況且這不過是最淺近的道理,拿一點來作個樣子罷了。至于高深的道理,任你說多少年,都說不完,真是無窮無盡啊!
【問】這麼說來,想要避劫,最好是學佛了,是不是?
【答】是的,不過學佛的好處,先要明白衆生的不好處。且就我們人類來說吧!我們一生下來就和苦惱訂了合約,一輩子爲吃爲穿,勞勞碌碌。親愛的偏偏碰不到頭,仇恨的又偏來纏攪。以及天然的災害,意外的禍患,任你有錢有勢,他還是跟在後面。即使那些擺脫得了,卻沒法不病不老,更不能不死。這是因惑造業,因業受苦。佛是覺行圓滿,在涅槃界,不受諸苦,這便是成佛的好處。佛看著我們受苦,像在火坑裏一般,所以教給我們許多成佛的法子,就是爲了救我們脫離這個火坑。
【問】既然這個世界是個火坑,學佛又很費功夫,我們不是最好弄點毒藥要把自己毒死,不就一了百了,立刻可以跳出火坑了嗎?
【答】這卻是很大的錯誤。這個世界雖然是火坑,只要大家肯發心學佛,是可以用我們的力量,把他變好的,這是佛教裏頭積極的精神。法華經上說:“火坑變成池”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自己尋死,死後真的一切完了,那到也未嘗不可。要知道,死後並非一切完了,還要轉生。而自殺是大罪的,在轉生得報會更苦,那豈不是跳到火坑更深的地方了。
【問】人死後有靈魂再去轉生,這事是真的嗎?
【答】怎麼不是真的?自古以來,正統的史書上,記載死後轉生,和借屍還魂的事,不知有多少。就是現在,也常有這一類的事情發生,你以爲都是騙人的嗎?
【問】自然不全是騙人的,但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答】你聽說過六道輪回嗎?我們平常所說的靈魂,在佛學上叫作神識。人的肉身死了,他的神識是永遠不死的。人死以後,他的神識,憑著他生前行爲的好壞,或者升天。或者再轉生爲人,或者作阿修羅(阿修羅,是一種惡神,常和諸天打仗)。或者變畜生,或者變餓鬼,或者入地獄。這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就叫做六道。等到這道受報應完了,再轉入那一道去。這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來回輪轉,永遠沒有停止的日期。
【問】這六道裏面那幾道是好的?
【答】比較起來說,天到最享福,壽命也最常。人道是也享福也受罪。再往下說,就一道不如一道。餓鬼和地獄兩道,所受的罪,那就不堪設想了。
【問】那麼我們最好想法子生到天上去享快樂,不知有方法嗎?
【答】方法雖有,不過我們卻不應該希望生在天上。因爲上面說過,無論生在那一道裏,等到報應完了,就要轉生到其他的道裏去,那麼生到天上,就算作個玉皇大帝,等到天福享盡了,也非死不可,死後仍然可以到畜生道裏去受罪。可見只要在六道裏面。沒有一處是安身之地。要想享受永久的安樂。就非想法子跳出輪回不可。
【問】怎樣可以跳出輪回?
【答】那只有學佛了。
【問】我們憑著良心,多行善事,不能跳出輪回嗎?
【答】那不行,行善的人,將來得著生天道或人道的好報應,上面已經說過。這些好處,是不常久的。要脫離六道輪回,非學佛不可。單靠行善,是不夠的。
【問】常聽說人的生死,是玉皇大帝跟閻羅王管的。…
《歧路指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