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且人人都有能力辦到。我們若能把財布施變成每天的生活習慣,每天都作多多少少的布施,哪怕每次只施一顆飯粒予一蟻,將會爲自己的未來及現世福樂帶來很大的好處。衲認爲大量的布施固然好,但卻未必常常能做到;反而日積月累地每天作一點點小布施,細水長流地便能積下廣大功德。
財布施不單能積功德,且有其它益處。如佛典中說:「由施遮止餓鬼趣,亦斷一切貧困因」,這是說布施不單是長壽之因,且能斷除今生與未來生貧困缺乏資財的業因,也息滅未來生墮餓鬼道中的惡因。因果是奇妙的定律,如果你布施越多,反而會得到越多。
我們雖說在家人以財布施爲主,但並非說在家人不能行法布施。大家不要以爲只有大法師登座說法才算是法布施。我們在每天讀經、持佛號或誦咒時,可以觀想天衆、非人等來臨聽聞,這便是在觀想中進行法布施。如果所在地剛巧有昆蟲、貓、狗等聽到,則是實際上的法布施。又如我們在與親友來往時,依情況談及一些令他們信仰佛法的內容,甚至不提及佛教名詞,單單令他們的愛心、忍耐等善德得以增長了一分,也屬于法布施,這些我們都能做得到。對身邊的人,我們作法布施必須視乎情況,不應對不信佛法的人強行推銷佛法,也不可能神經錯亂似地對人日夜誦念佛經。我們大多人並無資格正式登壇說法,所以宜在生活對話中談及慈悲、忍耐及愛心,這樣的話對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有利益,既不會逆耳或令人反感,而且恐怕不易說錯。此外,若我們以金錢資助弘法活動、僧人教育或印經等,雖並非直接的法布施,但卻因間接與法布施有關連而能得法布施的功德。
無畏布施,是指令衆生免于各種怖畏,例如在火場中救人、對面臨被宰殺烹食的動物放生等等善行。這些善行也是我們有能力辦得到的,譬如見一只飛蟲掉在水中,我們只須彎身動一下指頭,便能令牠免于水難而得生,又如買回魚、蝦等水族而放生,這些無畏布施我們可以輕易辦到。放生等無畏布施,既能令功德增長,也能令壽量增長,因爲令衆生脫難延生與自己的長壽有極爲直接的因果關連。
衲經常提倡捐血、贈藥及承諾臨終捐贈器官等善行。這叁種善行在布施物的角度來說,應歸類爲財布施;但因爲它們能令他人免于死亡之怖畏,故亦可說是無畏布施。這叁種善行同時可以積集財布施之功德、無畏布施之功德及因令衆生延長了生命而令自己壽量增長的益處。此外,捐血及臨終捐贈器官二者,所布施的正是本來源自父母身體的東西。這兩種善行能令不論是在生與否的父母得益,故也可說是對父母福田的供養。有關布施善行,佛法中有不少開示,但今天因時間之限只能說這麼多(注:有關布施的詳細開示,可參考法師著作《福份無量》;有關捐血及捐贈器官之功德,可參考法師著作《孝份無量》)。
如何延長壽量
要延長壽量,有多種不同的方法,現在我們將會一一提到。
戒殺與不傷害衆生
在各種具延壽作用的法門中,最有奇應的莫過于戒殺及不傷害衆生之善行,它們是最直接能導致長壽及中斷夭壽業因的方法。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自稱爲「叁寶弟子」或「佛教徒」,但這些名詞的定義是什麼呢?如果不明白「佛教徒」的定義,單單自稱爲「佛教徒」是沒有絲毫意義的。如果不具備一個「佛教徒」的基本條件,單單自稱爲「佛教徒」,不論你重複說多少次,也不會令你成爲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或「叁寶弟子」的定義,不是指單單參加過一、兩次皈依儀式,也不是說你天天上香膜拜泥造的像、口念佛號等。「佛教徒」或「叁寶弟子」是指真正在心中對佛、法、僧生起覺受依止的衆生。自稱爲「佛教徒」,就等于是在聲稱:「我是一個不傷害衆生的人!」,因爲不害衆生是佛陀的最基本教示,也是法的最中心思想和一個佛教弟子的起碼要求。佛教也稱爲「內道」,是內心的修持而非外在的改變。即使你對叁藏佛法說得頭頭是道,著作等身,甚至能披著法衣吸引很多人依隨,如果你的心中對叁寶沒有真正的依止覺受,也絕不能稱爲一個叁寶弟子,你所做的任何事絕不可能成爲成佛之因。反過來說,一位文盲老婆婆雖然目不識丁,也不可能懂太多的義理,但如果她心中對叁寶有依止心,她就是一個完全名實相乎的叁寶弟子。所謂對叁寶的依止,並不指對佛像盲目地膜拜。叁寶中以法寶爲主要依止對像,而依止法寶是指依法奉行,法寶的最基本正是不害衆生的精神。如果自稱爲「佛教徒」,卻又傷害衆生,這便等如自打嘴巴,因爲傷害衆生這行爲正顯示你連最基本的佛法也未曾依止奉行。
戒殺及不傷害衆生,是皈依叁寶的基本學處、十善業的首項及居士五戒的第一條,也是導致長壽的最直接因素。沒有任何延壽方法比戒殺來得更有效、更見成果及更直接的了。如果一面修持長壽本尊等法門,又同時傷害生命,這等于是一面在努力積集長壽的因,同時卻又在造強而有力的短壽之因,就似是一個笨商人每天辛苦地賺上十元,卻天天把一張一張的一百元隨便丟進垃圾桶同樣的道理。如果這樣地修,怎麼修也不會見成效!
我們今天所說的戒殺,對像泛指一切六道中的生命乃至聖衆的化現肉身,下至似乎微不足道的一只小螞蟻,上至諸佛的應化身相。有些人認爲畜牲並沒有與我們類似的生命,或說牠們與人類不同,所以便可以隨便殺害,這是一種可笑的謊言。一尾魚會呼吸,我們也會呼吸;一尾魚需要食物,我們也需要飲食;在受傷時,我們會因痛而呻吟不已,一尾魚也會在受傷時痛苦地掙紮;在這麼多的共通點上,說畜牲在生命本質上與我們不同,是沒有道理的,衲從未聽過比這說法更無根據的謊言。也有人說魚類並無與人類近似的感官,所以不會感到痛苦,這也是無真實性的想法。我們不可以說因爲某種生物與我們不同,便可以肆意加害。也有人把釣魚及打獵作爲周末的娛樂;但在殺害另一個生命成爲你的娛樂時,你的生命其實是可悲的,試問一個正常人的生命怎麼可能會因另一個生命的結束而變得豐盛起來呢?也有人說:「我並不殺死魚類,我只是以釣取牠們爲娛樂,捉到後我便會把牠們放生,所以我並沒有殺生!」,仿佛這種行爲就十分慈悲似的。試想想:如果有一個人把你的子女以鐵穿透身體,把他們吊起來肆意玩弄一下,再把他們放走,你會有甚麼感受?這些動物與你的子女並無不同,牠們也是在六道中求樂畏苦的生命,所不同的只是外相而已。你今天所打的魚,也或許正是你去年死去的母親,這有甚麼不可能的呢?
我們各因個別情況,未必能茹素,但我們至少應戒除直接的殺生,包括釣魚、打獵及去海鮮餐館挑選活的水族而殺烹或由他人代殺等。
在殺生時,我們先有一個可殺的對像,心中生起一念:「這是一條美味的魚!」,然後基于食欲(貪念)而起殺機,而自己操刀或命人代殺,最後這尾魚死了,這殺生行爲便是一個完整的殺業,會帶來極大的果報。如果上述各條件並不完全具備,則並非一個完整的殺業,例如在意外地踏死了一條蟲的情況下,心中既無認定對像,也沒有基于貪、瞋、癡等煩惱而起殺心,所以並非一個完整的殺業。
一段完整的殺業,會帶來四種可怕的果報:
異熟果 -- 未來一生或多次轉世中都生于叁惡道中;
因等流果 -- 由于曾作殺業,于未來生中墮惡道時,及已遍曆生惡道中之異熟業報而轉生善道中時,都會有重複造作同等業因的傾向。如果我們觀察小孩子,便會看到在一些心性慈悲的家庭中,有些小孩卻天生喜愛殺害小動物,或加以殘害折磨,這便是過去生中殺生的因等流果;有些小孩天生就自然地愛護小生命,例如喜歡把掉在水中的飛蟲救上來等行爲作娛樂遊戲,這便是過去生中愛護生命的因等流果,令他們在今生中仍有這種傾向;
果等流果 -- 由于曾令衆生得被奪走生命之苦及被殺害之痛苦,于未來生在惡道中時及于已遍曆生于惡道的異熟業報而轉生善道時,會重複體驗被奪走生命及被殺害之痛苦,例如被殺及短壽等因緣;及增上果 -- 于未來生中,即使已遍曆生于惡道之果報而轉生人間,由于過往業力仍存,會投生于難得長壽之國度,例如生于戰亂連年、人心喜愛暴力、飲食不足、缺乏醫療物品的地區。
以上的四種果報,全都會由一宗殺業而生,而且四種都必須承受,殺生者並非只會體驗四者之一。果報的延續亦不只一生,可以延長多生。如果作的是重業,例如所殺的是自己師長或父母時,今生中便會開始遇上業報;在其它情況中,會在下一生中或再遲一點的未來生中開始體驗苦果。在這四種果報中,異熟果的苦固然不用多說了,果等流及增上果也都不易承受,但因等流則更嚴重。我們可以因爲一次殺生而得因等流果,而因爲這種再次重複同類行爲的傾向,我們會多次殺生,又再引發多套的四種果報,就此沒完沒了地盡未來生承受苦果,難以得脫,不要說求長壽,連再次做人的機會也近乎沒有可能!有好些人妄言「一切皆空,業報等事也無非是心作,並不真正存在」一類的胡言,等到生于惡道中時,這些痛苦便會令他們知道自己的見解並不正確了,但那已是太遲了!
我們說的戒殺及不傷害生命,並不單是說沒有殺生的行爲。一個小孩或許並未殺生,但他卻並非在進行戒殺善行或持不殺的戒。我們必須在心中生起不傷害衆生的動機,這才構成戒殺的完整修持。就似一段殺業必須具備四種因素才說得上是完整的道理,我們要認知分別戒殺的對像,因悲心或畏懼殺生果報等基礎而生起戒殺之動機,然後積極地防止殺生,最後生出不殺的決心,這才會成爲具備了對像、動機、行爲及完成這四種因素的一段完整戒殺善行。
完整的戒殺行爲也有四種果報:
異熟果 -- 未來生中生于叁善道;
因等流果 -- 自然有愛護生命的傾向;
果等流果 -- 長壽及健康;及
增上果 -- 生于和平、豐盛、人心良…
《壽份無量--修持延壽本尊法門 (修持延壽法門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