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壽份無量--修持延壽本尊法門 (修持延壽法門的意義)▪P2

  ..續本文上一頁爲世俗飲食操心,這一點是十分大的有利條件。在西方國家的僧尼,則不一定有這一種圓滿了。綜觀以上十種圓滿,基本上我們可說是完全具備了,這的確是難得湊足的十種妙緣。

  善用暇滿身命能得的利益很多

  如果一樣東西單只是珍貴難求,而不能帶來甚麼實際利益,它終究亦不過是無用的物品。我們談論了在六道輪回中人身的難得,又說了具備八種有暇及十種圓滿的人身之稀有珍貴,但到底這個珍貴難得的身體及生命能爲我們帶來甚麼益處呢?人的身體及生命不單只珍貴難得,而且能爲我們帶來極深遠、極廣大的利益,只看我們懂不懂得去善用它。

  先從無限的生死輪回中之短暫利益來說,我們在此生中的福樂都可以靠善用人身而輕易獲得。在世俗的心態中,有人希求財富地位,有人希求健康,也有人希求其它的利益,這些全部可依賴善用身命而得到。只要廣作善行,這些此生中的好處不難求得。

  有些人眼光較長遠一些,希望在未來生生于叁善道中,免于叁惡道的痛苦,或進一步希求于未來生位高權重、資財富足、美貌過人及才智聰敏等,這些一樣可以靠善用現在我們已經具備的暇滿身命而達到目的。我們可以透過布施善行、持戒、供養福田等等方法及行十善業,積累于未來能得所求如意的善因。于真正的佛教徒來說,我們應不只滿足于未來生的世俗福樂,而應再進一步發願于未來生得遇正法、得遇明師、生于佛陀淨土中、得到修持佛法的各種有利條件等等。以上所提到的未來生之世俗及非世俗所求,一一可以靠今生善用身命及發願回向而達成。

  在西藏及印度,人們常常提到一種叫做「如意寶」或「如意摩尼」的東西。這如意寶據說能令擁有者的任何世俗要求一一實現,要財得財,要子得子。在西方文化中傳說,有一種叫做「點金石」的東西,其主人能夠靠它點石成金,變出很多很多的黃金。在世俗短暫的目光中,大家或許都很想得到一顆如意寶或一塊點金石,但即使我們能得到這種傳說中的神物又如何呢?它們頂多只能爲我們今生短短的幾十年帶來益處,卻完全無助于我們千千萬萬次的未來生。大家必須理解,我們現在的一生或許能長達百年,但若比起過去曾經曆的所有轉生,又或與未來將經曆的轉生相比,這頂多也不過一百年的一生算得了是甚麼?即便與天界的衆生或地獄道的衆生相比,在他們的眼中,我們的一生不過像是他們一眨眼的時光而已。一顆如意珠頂多只能利益我們這區區幾十年的生命,但具備十八暇滿的身命,如果能善加利用卻可以利益我們千千萬萬的來生,所以它遠比千千萬萬的如意寶或點金石更有意義。人們只懂一味希求得到如意寶或點金石,卻不知自己現在已經擁有的身命遠比它們來得難求,而且用處更多更大,這是因爲我們沒有好好想一想人身的意義及益處。在究竟的利益上,暇滿人身亦一樣有意義。小乘發心的佛教徒,因爲體驗到六道輪回之苦,看透了生死之本質,所以希求得到解脫,而依賴以暇滿人身去修持正是達到解脫自在的方法。大乘發心的佛教徒,因爲不忍見衆生受六道生死之苦,發願要成就佛境,以便得到無上的圓滿慈悲、智慧及能力來救度衆生脫苦得樂。要達致圓滿的慈悲、智慧及力量(亦即指佛境、佛的果位),必須積聚福德及智慧的資糧,這亦正可靠暇滿人身而進行乃至完成。以佛教大乘顯宗的角度來說,成佛必須經叁大劫的長時間。在這叁大劫中,可以說絕大部份積聚福德智慧資糧的修持,都要以暇滿人身來進行。即使是已達聖位菩薩境的行者,亦常乘願生于人間利益衆生及進行自己的修行。以佛教大乘密宗的角度來說,依靠摩诃無上瑜伽密的生起及圓滿次第,可以即身成佛,但前提亦是必須具備一個具足暇滿的人身方能成就。總而言之,不論你是希求小乘、大乘顯宗或大乘密法的成就,不論你是願證解脫自在或更上的圓滿佛位,這個你已具備的暇滿人身都可以令你達成這些究竟的願望。

  于六道輪回中,下者如叁惡道中衆生,多不堪修持善行,或因愚癡不能學習修善之義,或因大苦而無暇修持,或因不遇正法及明師而無從學習,雖有某些如龍族等叁惡道衆生亦能修持佛法,但卻不能與以人身修持之極大效益相比。在叁善道中,天界除極爲少數的衆生因過往修行習氣而能修持及得成就外,絕大部份在其中投生的生命忙于享樂,而且根本不具備修持證悟的基本條件。在人間的轉生,與上述轉生完全相反,只要我們能善巧地修持,即使一彈指的時間已可得其它道中的衆生多劫亦不可得成之功德及智慧。所以,這個暇滿人身的壽命,每剎那都堪能帶來不可思議及不可言盡的殊勝益處。

  再得同等暇滿身命極不容易

  要得到暇滿人身並不容易,必須在一生或多生中善持戒律、廣作布施及發大願心叁者並行方能獲取;也就是說,我們要不斷地持戒,積累無數大小布施善因,再強力地發願祈求回向,方能獲得在人間轉生的善果。

  即使能清淨地持戒,若並未廣大地布施,即使生于人間亦不能具備所有暇滿條件。如果布施廣大卻未能圓滿地持戒,則感生爲龍族之果。龍族雖坐擁無數珍寶,卻只不過是畜牲之一種,連叁惡道也跳不出,莫論要得其它暇滿了。就算圓滿具備了持戒及布施的因,若未能以此猛利地回向發願,則亦不能保證未來能生爲暇滿人身。

  依據以上所說,我們若細心思維便能在心中生出兩個結論:

  (一)我們在過去生中,定曾經過極大努力,今天才感得此暇滿人身,所以我們絕不可把它白白浪費;

  (二)回顧我們今生所作所爲,不要說圓滿地持戒、布施及發願,即使最基本的一條小戒亦不敢說曾完美無瑕地守持,來世又如何能指望再得暇滿人身呢!

  我們平時對自己之言行及心念極少觀察,總以爲自己尚且稱得上是一個好的佛教徒或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一旦去觀察,便會發現自己連一條小戒亦不能真正圓滿地守持,心中總有各種煩惱欲望,連守持一條小戒的清淨心亦未具備,何況說要善持所有戒律呢?所以,我們若一旦觀察,客觀地去評估,便會發現轉生爲暇滿人身的善因不易積聚。在過去生,我們幾經辛苦經營,方能在今天終得此暇滿身命,絕不應入寶山而空手回,必須善加利用以達究竟利益,或起碼善用它令自己未來不墮惡道。另一方面,我們既知獲取暇滿身命所必須具備的無數因緣,又經觀察而自知今生並未積聚多少這些善因,便不難預計我們再得同樣條件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

  以上爲從因的難得之角度來說,現在我們又從其果的難得之角度來說一下。在《戒經》中,佛陀曾說:「生惡趣者多如大地土,生善道者少如指上塵!」。在六道輪回之中,絕大部份衆生生于叁惡道中,生于地獄中的衆生最多,生餓鬼道中的次之,生于畜牲道中的更少。在畜牲中,生于大地上的遠比生于水中的爲少。然而,我們知道畜牲的數目極多,即使一撮泥土中已有無數生命。如果這個數目尚算比地獄及餓鬼衆生少,可知生于地獄道及餓鬼道中的生命數量之多!六道中生于人間的生命與生在惡道中的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數目。

  在人間中,許多萬劫中才會有一劫能逢佛陀化現,而且只是在劫中的一段短時期中出現,人間絕大部份時間都是沒有佛陀化現的。我們現在適逢釋迦牟尼的教法尚在,在此之後便要等到彌勒佛化現才能于人間見佛化生了,這是四十二億萬年後的事。在此之間,人間沒有佛陀化現,即使是佛陀的名號亦不易聽到!在釋迦牟尼出現前及上一次在人間有佛化現之間,亦是以億萬年計的過去時段並沒有佛陀及佛法在人間。所以說,逢上佛陀化現人間的機會微乎其微。以上所說的時劫計算,乃佛陀所親說及佛經中記載,並非衲故意誇張形容的。

  即使生逢佛陀化生,亦未必就能得遇正法。在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地方盛行佛教,而且即使生于這些地方的人,也不一定就真正信佛,一家庭中或許不過一、兩人信奉行持而已。如果我們細細思維以上的數量計算,便會真正感受到要得生爲人,又適巧湊足各種圓滿及有暇,是億萬中無一的組合,再次遇上的機會可說近乎沒有。

  在佛經中有一個譬喻:在無邊無際的大海洋上,有一個小小的圓環隨浪飄浮不定。在深不可測、黑不見指的海洋下有一只瞎眼的海龜,牠每逢一百年才浮上水面一次。如果這只海龜在某一次浮上水面時,剛巧那隨浪飄浮不定的小環在其上方,龜頸恰巧穿過了小環,這機會有多大呢?我們不難感到這種機會是近乎不可能的,而生逢人間又具足其它有暇及圓滿的機會,甚至比這譬喻中的情況更加稀有難逢,但我們今生中正是逢上了!在以上譬喻中,大海喻六道輪回,小環喻在各世界間中才出現一剎那的佛法,一百年浮上海面一次喻人身之難得,瞎眼的龜喻自己及衆生因煩惱及無明而不具慧眼。如果海龜常常浮上水面,有天遇上小環的機會還是有的,但偏偏牠一百年才浮上來一次。同樣地,如果我們常生人間,便會有較多機會遇上佛法,但我們卻並不常得人身。另一方面,如果佛法永遠在同一地方弘揚,我們要遇上的機會會大一點,但佛法卻只在極少時段內出現,而且不一定出現在我們的世界中,就似小環在無邊的海洋上飄來飄去,不易遇到。

  總結而言,由因的角度看,要得暇滿人身的各種前因極難做到,所以我們再遇暇滿身命的機會不大,自知難以辦成;由果的數量來說,要生爲人尚且不易,要湊齊各種有暇及圓滿于同一時間及同一身上,更加是不可思議的機會,要再一次湊足它們是近乎不可能的了。

  寶貴的身命將極快失去

  衲今天應求講述延壽法門。照傳統來說,開示延壽法門或授予延壽灌頂時,一般不談及死亡。然而,衲認爲念死是一種極爲有力的修持助緣,故此亦想略提一下(注:有關念死法門之詳細開示,可參考法師著作《生死自在》、《甘露心華》及《甘露法洋》等)。

  如果有一樣東西雖然珍貴難遇,但我們可以永遠擁有,哪我們還沒有甚麼可擔心的。寶貴…

《壽份無量--修持延壽本尊法門 (修持延壽法門的意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