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應大家的請求,在此開示一下一個很短略,意義卻十分廣大的供養法門。
我們修行的人,必須小心考究傳承的來源。今天開示的法門是依據藏傳格律派班禅善慧法幢大師(Panchen Lobsang Chokyi Gyaltsan, 1569 - 1662)所編著的儀軌而解釋的,但熏煙供養法門卻並非始于這位大師,而是具有更悠久曆史的一種大乘法門。
在不同的佛教宗派內,都有大同小異的熏煙施供儀軌,各有其傳承依據。我們今天選講的儀軌,乃由班禅祖師依據傳承法門開示而編著成之一本短短的法本,以方便大家修誦。在格律派的修行人當中,很多都是依這一套儀軌來修熏煙供養的。
儀軌只是薄薄的幾頁而已,大家若果發心修持的話,最好是把它背誦憶記起來,那麼可以避免了要一面閱讀、一面觀想,卻還要作手印的困難了。若能把內文背熟,手印等也修學得不假思索便能馬上配合的話,修此儀軌時就可以集中精神在心上面的功夫了。
這一個儀軌是觀世音大士的其中一種法門,屬于事密部,所以必須特別注重清淨莊嚴及具備一切需用之如法法器。外在的整潔要好好保持,包括衣服、法器、供品等等的幹淨。
前行開示
修法的最好時間是在「日與夜交替之時」,亦即等于黃昏的時分,但其它任何時間也可以修供,並無限製。
法器方面,要備有一個如法的供爐、一對小銅钹及上插以孔雀毛與吉祥草的事業瓶一個。供爐可以用任何大小適中的紅銅爐皿,或用陶瓷所造的小爐皿也如法,一般市面上見到的紅銅和陶瓷檀香爐都可用作熏煙供養用途。小钹以能發出清澈響聲的爲佳,在一些有售西藏及尼泊爾法器的店鋪中不難購得。事業瓶則是一個以金屬製造的法器,有一瓶嘴,頂上另有一支頂嘴,插有數根孔雀毛及吉祥草(注:事業瓶可在較大的佛具店尋得;孔雀毛在造羽扇的店子有售;吉祥草即舊式掃帚所用材料,在新淨未用過的吉祥草掃帚上拆下即可),瓶身可以用彩布裝飾,面裝入約叁份二容量的幹淨清水。若未具備事業瓶的話,也可以用幹淨小杯或小瓶裝水,另備數根吉祥草或如楊枝一類之植物代替頂嘴也可以。
這個儀軌是以炭火燒出熏煙來作供養的。熏煙是供品置炭火上所熏出的香味。上乘的炭火是無煙的火,我們在爐中准備一塊燒透了的炭塊或煤塊即可。供品可以預先製造一大瓶,放冰箱中貯藏。造法是把白面粉滲加「叁白叁甜物」,即牛奶、酸奶(Plain yoghurt)及牛油各少許(注:以上爲「叁白」)及黃糖、白糖與蜂蜜糖各少許(注:此爲「叁甜」)混和拌調,用時以銅或瓷質小匙取出少許(注:約一湯匙之量)置炭火上燒出香氣即可。這種供品不需每天製造,可以預早造好整月用量,儲于瓶中置冰箱內使不變壞即可。若要更爲殊勝,可以加入「六香」粉末(注:Tsangduk,亦稱「六佳」,于大型的藏藥店有售)少許。若要簡便從略,則只用白面粉(不加「叁甜叁白物」)就可以作供了,或者用面包糠亦可以,總之是要幹淨的同類食品就可作供(編者注:上師開示時並未詳述各成份之份量,查民國初年之我派祖師開示錄中有述:以面粉一斤混「叁白叁甜」各一兩即成)。
炭火必須在開始修供前燒透,預先置于爐皿內。修法時可以把供爐放在戶外或窗臺上,免令室內煙霧彌漫,自己則站立或坐于爐前念誦儀軌。
正式修供時,首先要生起清淨的修行發心,想:「爲了要積聚資糧以成佛境及利益衆生,我現在就修誦這個儀軌!」在確保心中生起了正確的發心後,就誦皈依及發心偈叁次或更多次,同時在心中生出堅定不移依止叁寶的決心及誓願爲衆生得樂離苦而修持佛境的菩提心。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覺 佛陀正法以及聖僧衆
因作布施等諸修持故 願證佛境利普有情生
念誦以上之皈依及發心偈時,也同時敲擊小钹叁次。钹的敲法是把左邊钹的邊沿以九十度垂直打在右钹的邊沿上,然後反過來以右钹邊擊左钹。在這時響钹的意義是表征禅定之音,也是召請聖衆前臨之意。
正行開示
念誦了皈依及發心偈後,就到了儀軌中之正行部份:
觀想自成聖者觀自在
念至這一句開始,我們要參想自己之體性爲緣起,而並無一個個別、單獨及有自性地存在的「我」。在達到這個空性見時,便住于此空性之定中,再觀想自己變化成爲觀世音大士之相。儀軌中所說的「觀自在」,即就是觀音大士的一種尊稱。大部份人都暫沒能力生起前述之空性正見,更不要說入于空性定中了。那麼的話,就只好觀想自己凡俗之身蘊溶化于虛空之中,再由虛空中變化成爲觀音化相。大家可能心中不太明白,爲何要先入空性定或觀身溶入虛空呢?原因是如果直接觀自己一變就成爲諸佛之悲心化相(注:指觀音),恐怕不易把自己凡俗之身、語、意觀爲與大士的超凡身、語、意無異。大家又可能有疑惑,爲甚麼要自觀爲觀音呢?答案是因爲儀軌中必須加持供品及解除中陰身等之痛苦,若我們以凡俗之身、語、意來做,則沒能力做得到這些事業,故須依賴變化成爲觀音之化相的方法及依靠大士之能力,才可以圓滿做到這些事業。儀軌並無明指行者要觀自己變化爲甚麼化相之觀音大士,但傳統上曆代的行者都在修此法時觀己身爲四臂相的觀音。若要觀爲其它化相的觀音,也無不可。在觀想自己已變成觀音化相時,可以加誦大明六字咒百次、千次等數。我們不單只觀自己身體如同觀音,心念也要盡力生起與觀音相合之悲心才是圓滿。
從自心間放光作召請 恭敬功德悲憫冤債賓
悉皆降臨安住所欲座
我們念至此段時,要強烈觀想自己就是觀音大士,從自己的心間放出耀目的大光明照遍十方,把所有聖衆與凡衆都召請來到面前,坐在我們眼睛的高度之對面虛空當中。這些受供的來賓分爲四組而安坐面前。
中央之後上方有本師釋迦牟尼如來居于中央,周圍有上師與曆代祖師、四密部所有本尊及所有佛、所有菩薩、辟支佛、聲聞、羅漢、空行父母、護法等衆圍繞安坐。諸佛之種種報身相及化身相都要觀想在前面。因爲衪們是衆生所應該恭敬的對象,這一組賓客稱爲「恭敬賓」。
面前之左方,亦即「恭敬賓」的右方,是以文殊師利大士(Manjusri)爲主之另一組賓客。文殊師利坐于這一組的中央,旁邊圍繞一切世間護法、地神及其它有大力量的世間衆生。這一組賓客稱爲「功德賓」。
面前之右方,亦即「恭敬賓」之左方,是以四臂觀音(Avalokiteshvara)爲主的一組賓客。六道一切有情衆生圍繞觀音而安坐。因爲六道衆生是我們應以悲心救度的對象,這一組賓客稱作「悲憫賓」。
中央之前下方有金剛手(Vajrapani)安坐,周圍是所有的冤債主、魔軍及魔衆等。這些是我們曾于過去生中結怨的衆生,常欲加害我們以報仇,所以牠們稱爲「冤債賓」。
這四組之主尊是本師釋迦牟尼、觀音、文殊師利及金剛手。觀音、文殊與金剛手亦稱作「聖叁部主」(Rigsum Gonpo),分別代表諸佛之悲心(注:以大悲觀音代表)、智慧(注:以大智文殊代表)及力量(注:以大力金剛手爲代表)。大家應努力熟習這四尊的形相。
我們剛才已經談過,修事密部儀軌者,必須小心注意法器之如法及外在的清淨。若一切能做得如法,當生起召請之念時,聖衆及天界衆生、「非人」衆、中陰衆等都會馬上來到受供。若果法器或衣服、地方、身體及指甲等不幹淨的話,很多喜愛潔淨的「非人」衆就不會到臨,那我們就無從供養了。另者,修法時應觀面前之虛空無邊無際,四組賓客亦充斥無際的虛空,必須盡力觀得廣大。若觀不得廣大,則效用、利益與功德亦不大。
然後我們以幹淨的銅質或瓷質小匙,取少量供品置于修法前早已預備妥當的爐中熱炭上以熏出香氣,同時誦以下的真言:
唵 班渣 阿密烈打 滾達利 哈那 哈那 吽 呸
om vajra amrita kundali hana hana hum phat
誦咒時以事業瓶頂上之頂嘴灑淨水于炭火上,觀想所供之香氣已經淨化了,除卻不淨及魔障等等過失。若未備事業瓶者,則以吉祥草或楊枝沾淨水作同樣之灑淨程序。
唵 森巴華 淑打 沙華 打瑪 森巴華 淑多 杏
om svabhava shuddah sarva dharma svabhava shuddho hang
轉化成空性 從空性之中具種字 轉化成爲諸廣大寶器 其內唵阿吽字化光華 出生圓滿妙香熏 具足五欲 彌漫充滿大地 遍虛空一切方所 唵阿吽
念這空性咒時,必須入空性定中。對空性無足夠理解及體悟者,則應觀宇宙一切萬物溶爲虛空。由誦「轉化成空性...」一句開始,要一邊誦念內文,一邊作觀想:由虛空之中生出一個藏文「種」(bhrum)字,這字又變爲廣大無邊的寶皿,皿內有「唵」(om)、「阿」(ah)、「吽」(hum)叁個藏文字,這叁個字溶化變爲香氣,如煙霧般溢遍宇宙虛空。這些香氣是不會耗盡的,而且能令見者、聽者、嗅者、觸者及食者都生出滿足。
此段誦文文尾之「唵」、「阿」、「吽」叁字要誦念叁遍。此叁字分別代表諸佛之身、語及意,面所包含之密義很深妙。
修至這部份,所供香氣已非凡俗的煙霧或氣味,而是經過了真言加持變化,成爲廣大無邊的妙香了。所供之熏香現已如法准備好,隨時可以用作供養,就如一窩飯已經煮熟了,只待賓客享受。
南瑪 沙華 他化格他 阿華路格地 唵 森巴啦 森巴啦 吽
nama sarva tathagata avalokite om sambhara sambhara hum
這句是【令得甘露真言】(注:漢傳佛教寺院于日…
《《福份無量》--積福之道開示 熏煙供養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