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壇之供置與供養
如果我們在家修行,便應在家中有一個修持的地方,在這裏安置佛壇,日常的功課也在這裏修誦。在西藏,一般家庭都會把最好的一間房建爲一個小佛堂。在現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可能沒有這個條件,但可以在家中一個較清靜的角落布設佛壇及修持。這個角落或房間不拘大小,但最好是比較能坐得舒適自在、較少外界幹擾的一個地方。
如果我們家中尚未有佛壇,在第一次安設時,我們固然要好好地先打掃一番地方。但即使我們已布設了佛壇,在每次上座修持前,就算佛壇及修持地方十分幹淨整潔,我們仍要打掃一下。這種打掃並非單只爲了去除外在的塵垢,而是一種具有兩重極大意義的前行准備功夫。
打掃的外在意義是爲對聖衆表示恭敬。我們在世俗生活禮節上,遇上有朋友或貴賓來訪時,我們必定會事先把居室打掃一番,以迎接來賓及表示尊敬對方。在每次修持時,我們都會召請佛陀等聖衆前來,如果不認真地打掃地方,豈不是說我們認爲自己的親友比叁寶更尊貴?有些人會說:「佛陀早已超越了俗念,不會介意有塵或無塵!」以這種觀念來支持自己不好好作前行打掃,是十分幼稚的想法。佛陀當然早已超越了俗念,但我們自己還沒!修行的人是我們,不是佛陀。此外,我們的修行路上,亦依靠許多我們見不到的世間天神和護法來護持。這些護法及天神,很介意地方清不清潔。如果地方不整潔,他們便不會來護持。
打掃的內在意義是,我們在清除外在的塵垢時,把這種功夫轉化成同時在消除內在貪、瞋、癡等煩惱心垢的修持。
大家可能都見過寺院中的十八羅漢像吧?這十八位聖者中,其中一位名爲「小路尊者」(Chudapanthaka)。這位小路羅漢,本來是一個極爲愚笨的和尚,就連一段四句偈子也背不懂,以致其它長老表示無法對他開示佛法。後來,佛陀釋迦牟尼親自賜他「拂塵除垢」這數個字,並命他去打掃寺院。小路在打掃時,怎麽也掃不完塵垢,在剛掃完左邊再掃右邊時,左邊又變回灰塵滿地了,在又打掃完左邊時,右邊又滿布垃圾了,這是佛陀故意以大悲心施展神通力所致的。就這樣地,小路只好不停地努力打掃,心中念念不忘「拂塵除垢」這幾個字,慢慢便把業障清淨了。有一天,小路突然心生一疑念:「佛陀命我掃塵,到底祂是指外在的塵,還是指其它的甚麽塵呢?」在思維此疑問後,小路便豁然開悟了,此時他的心中突然顯現了叁段偈子:
此塵是貪非土塵 密說此貪爲土塵 智者能除此貪欲 非是無慚放逸人
此塵是瞋非土塵 密說此瞋爲土塵 智者能除此瞋意 非是無慚放逸人
此塵是癡非土塵 密說此癡爲土塵 智者能除此癡毒 非是無慚放逸人
這叁偈的內容是說,「塵」並非指外在的塵,而暗指心中的貪欲、瞋恨及愚癡,具智的人會摒除這些心垢,而精進地追隨佛的教法。在參思這叁偈的意思後,小路竟然證得了羅漢之境界(注:此段史事可見于《增一阿含經》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中)。
在上述的曆史故事中,小路尊者單
#123;掃地修行而得證羅漢的境界,成爲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十八羅漢之一。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曾親手打掃僧團駐錫之處。曆代的DL喇嘛宗座,也曾很努力做打掃之修持。所以,我們萬勿輕視這種前行功夫。有些人或許會以爲這是修行前的准備,其實這打掃過程本身就是修持。我們凡夫一輩,在坐下來修的時候,也沒可能修得有多好。因此,前行修持及結行等,便更應被重視了。如果以「大修行人不必執外相」的原因而不重視這修持,豈不是說自己的境界比佛陀及宗座法王更高嗎?
在打掃時,我們想著掃帚就是一把能切斷無明的證空智之劍,把外在的塵垢想爲是一切不善及障礙等,在打掃時同時心中念誦「拂塵除垢」或以上之叁偈,想著自己正在以智慧劍切斷不善與障礙,我們亦同時想著外在塵垢代表了自己當時遭遇的病患、魔障或任何障礙。如果我們受到非人、邪靈或邪術的加害,在打掃時,可想著這些逆緣化爲毒蛇、蠍子及毒蛤蟆等,被我們掃除去。一般人在患病時,都認爲這是有細菌等外在因素導致的。其實細菌或病毒只是外緣,根本的病因是我們的業力。在打掃時,我們亦可觀病因爲黑泥等,現在被我們掃走了。這樣地觀的話,打掃修持則會有去除病患的利益,而且十分有效。此外,修道次第的人,在修到哪一章題時,便把阻礙我們生出該覺受的障礙想爲塵垢,一並消除,譬如說你正在修敬師章題,其障礙便是不敬師的心,所以我們可以把原偈改爲:
此塵不敬非土塵 密說不敬爲土塵 智者能除不敬心 非是無慚放逸人
到修菩提心的階段,障礙便是只懂利己的自私心,所以我們改偈文爲:
此塵利己非土塵 密說利己爲土塵 智者能除利己心 非是無慚放逸人
總之,我們可以靈活地運用這種打掃心法。如果不配合心法,打掃當然只是種世俗瑣務;但若配合上心法,這打掃便是一種極佳的修行,能令煩惱息滅、證悟易生,甚至能有效地解決魔障或令病患痊愈。
把修行之處打理整潔,有五種殊勝益處:
1.令自心清淨。
2.令他心清淨。
3.衆天神歡喜。
4.造集美麗因。
5.死後升天界。
第一及第二種利益,是指整潔莊嚴的地方,會令自己及其它看到的人都心生悅樂。第叁點中所說之天神,是指帝釋天及四大天王等。這些天神是仍處六道中的生命,但他們之中也有信仰佛法的,而且會護持修法的人。由于他們極有潔癖,如果地方不幹淨,他們是不太願意來護持的。此外,這一點也包含了令聖衆生歡喜心的意思。第四點是指整齊清潔能積于未來生有美麗形相之意。第五點是說,常常保持地方整齊清潔,能感召生于天界等的果報。作爲淨土行者,我們並不希罕生于天界,但如果好好地發願回向,這一點就轉化爲生于清淨佛土之因了。
在每天,不論佛壇及修持地方是否肮髒,我們必須起碼象征式地打掃。這種修持所用的「法器」,在傳統上是一把掃帚,但我們當然可以用現代之吸塵機等替代。打掃佛壇時,應用淨布清潔。拂拭佛像則用孔雀毛束起輕輕拂拭,不要用手去直接觸摸佛身。這打掃方法也可用在日常清潔工作上。如果能依此方法去做,則一切凡俗的清潔工作,都轉化爲內心上之修持了。
佛壇是我們積聚功德的一種工具及媒介,所以我們不可輕視它的布設。佛壇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設依規矩及莊嚴整齊,所以沒必要誇張地把家中布設成一座寺廟似的。我們在看電視新聞時,常會見到各國開議會時的片段。在這些會議中,誰坐哪位置都有所講究,不容有錯。在佛壇上,也是同一道理,佛像的放置各有其位,不能讓佛與菩薩等如同去流行歌星演唱會般自己找地方坐。如果胡亂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個佛桌上,反而會生出罪業。
我們安設佛壇,要有聖衆之身、語、意代表物。這些物品,雖然並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們借著觀看、敬慕及供養而生出功德。一個有證悟的行者可以不需要這些象征物,但是初學者就需要佛像提醒我們與覺悟者的連繋。
佛身以佛像代表,我們應至少供一尊本師釋迦牟尼像或其圖片,這是因爲祂是現今佛法的本源。此外,我們應供一祖師像或圖片在本熤胺劍躍礆v代師承。如果我們欲加供彌陀、藥師等佛像,應放在本師像的兩側同高度位置。漢人特別喜歡供觀音、地藏、文殊及大勢至大士像。這些大士其實早已成佛,但在本師示現之年代,爲了正法之弘揚,祂們以佛之八大菩薩弟子的形相示現,故此我們把祂們視作菩薩而尊敬,其像應供于佛的外側或較低少許之位置。如果欲供護法,應處更低位置。佛壇上不應供奉世間天神。天道之衆生尚未脫生死,也未斷煩惱,所以不堪當我們之依止對象。他們與我們一樣,你供養他們會得到一點好處,得罪他們時他們就會生嗔心而加害我們。供養他們頂多只能得些眼前的小利,並無恒久之利益,所以我們不應依止天道衆生。若必定要供養世間神祇也要分開放,不應與佛像放在一起,也不應對他們生起依止之心。如亦供祖先靈位,不應放在佛壇上。
在挑選佛像時,我們應挑按照傳統尺度比例而造或畫的形相,而且要選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歡喜心的,這樣會對以後自己日常觀看時很有益處。在請購佛像時,我們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們不應說「這個佛很醜!」之類的話,而應說「這尊像的工藝水平不高!」,以免在不經意間便積下口作之不善業。同時,在請購佛像時,若價錢不合,頂多去別處看便好了,不應說出像「這釋迦佛哪值這麽多錢呀?」一類的話。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實它們反映了我們是否真的視佛像爲佛之代表。在現今的商業社會,市面上有許多製造不如法之造像,挑選時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請購好佛像後,應當找寺院僧人代爲裝髒及開光。有些人以爲爲佛像裝髒是西藏的傳統,其實不然。在佛經上,清楚教示了裝髒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注:見《佛說造像量度經》)。另外又有些人以爲開光是指由高僧大德們「加持」佛像,這是很荒謬的說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請諸佛加持。只有佛陀來加持我們,哪有反過來由我們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謂「開光」,其實是勝住儀式,亦即依傳統請聖衆降臨住在像中之意。在開光以後,我們必須把佛像視爲真正的佛陀,不應以世俗衡量價值之目光來對待佛像,譬如說買了個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抛棄送走等等。我們也不應用手指直接觸摸像身。在非必要時,我們不宜移動佛像。在必要時,我們則應隔著淨布捧起佛像,而不應以手直接觸碰。在清潔佛像時,用一束孔雀毛輕輕拂拭就行了。有些人喜歡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這也是極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塵。但是,有些人卻又擔心佛像會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們上香的供養等,…
《《福慧明燈》--佛法入門導引 佛壇之供置與供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