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社會關懷 - 節慶不是玩樂天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

  

  

    節慶不是玩樂天

  

  問

  

  臺灣許多佛教團體爲慶祝佛誕節,整個月都有相關活動,相形之下,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的氣氛愈來愈淡,節日只爲了放假而已,這對文化的延續會不會是一種損失?

  

  答

  

  我先講一則故事,四十年前我在閉關期間,正好遇到春節,寫了封信給在日本留學的好朋友。我說:「春節到來,很關心你,希望在東京的你也能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但是朋友回信澆我一盆冷水。他說:「那是中國人的習俗,在日本沒有春節;中國春節當天,我還在學校上課,根本沒有過年的感覺。」

  

  我過年閉關,還可聽到年節氣氛,但在日本的朋友沒有一點感覺。後來我發現就連中國大陸的年節氣氛,也變得很淡了。

  

  耶誕節在美國人來說是過年,連著元旦放長假,他們見面就說Merry Christmas和Happy New Year,兩個假連在一起。

  

  臺灣現在的小孩還是喜歡過年,因爲有紅包拿、有好東西吃、有新衣穿。過去我在日本看到他們很認真對待傳統節慶,儀式、裝扮都是依照老傳統,變成文化展現,也是觀光資源。

  

  回頭來看臺灣,對于節慶儀式是否也保留傳統呢?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除了這些之外就是烤肉。但早已忘了吃粽子是紀念屈原,吃月餅是漢人爲對抗蒙古人的典故。

  

  如果我們能有些儀式,藉以提倡關心國家的精神,可能對民族國家會有正面的功效。可惜現在端午節和中秋節只是吃粽子和吃月餅的節日罷了,並沒有特定的意義。

  

  在臺灣,佛誕日雖已是國定假日,卻是不放假的。但佛教國家如泰國,就非常重視佛誕節,每年都會很隆重慶祝,全國歡欣,並且舉辦世界性的大法會。

  

  日本將佛誕日訂在陽曆的四月八日,正好是櫻花盛開之時,因此將那天稱爲「花祭」。曆史記載,佛陀出生在花園裏,花園名爲藍毗尼園,佛陀出生時,所有的花都在盛開,因此日本稱此節日爲「花祭」,隆重慶祝,以紀念佛陀。

  

  耶誕節在商業的炒作之下,除了少數的宗教信仰者外,已被視爲娛樂、狂歡的通俗性、休閑性的假日,少了反省耶稣提倡博愛精神,並爲人間帶來平安的宗教意義。

  

  對各式節慶,應該追溯它的原始本意,思考與反省節日的意義,而不是玩樂,才能保存節慶的傳統與意義。

  

  思考與反省節日的意義,而不是玩樂,才能保存節慶的傳統與意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