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五、書信禮儀
科技文明日新月異,人際間的溝通透過電話、傳真機或網路的傳送,既方便又快捷,書信的往來仿佛有被這些新興科技産物取代的趨勢。事實上,書信並未隨著文明的演進而被淘汰,因爲任何大小事情均可藉由書信來表達,無論是否同住,都可利用書信連系,許多不便直接陳述的事情,利用書信表達,將較爲婉轉貼切;書信的效用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
寫信的目的在敘事達意,因此,行文要切合格式,措辭用字宜力求簡練明晰,尤應了解套用語句及應酬語的含義,使字裏行間自然流露出真摯的情感。以下就書信的結構、書寫要領、書信的折法和信封的書寫等基本常識及應注意事項,一一說明。
(一)書信的結構及書寫要領
書信的結構包括叁個部分:前文、正文、後文。
1.前文:包括稱謂語、提稱語、啓事敬辭、起首應酬話。
(1)稱謂語:寄信人在書信的開端對受信人的稱呼,即爲稱謂語。稱謂語要切合收信人與寄信人雙方的關系,是信函中最重要的地方,既不可省,更不能錯用。如「父親大人」、「意公吾師」。
(2)提稱語:緊接在稱謂語下,是表示對受信人的禮貌,以及請求查閱的意思,又稱敬稱語或知照敬辭。如「膝下」、「尊前」。
(3)啓事敬辭:緊接在提稱語下,作爲正文的發語辭,現多不用。如「敬禀者」、「敬啓者」。
(4)起首應酬語:應切合受信人與寄信人之間的關系及情景,表現出真摯的情感,恰當生動。如「叩別慈顔,時保孺慕」。
2.正文:是書信的主旨所在,不能輕忽草率,凡敘事、論理、說情,必須文字通順,層次分明,具體扼要地將自己的感情、思想、意見表達與對方知悉,才算達到寫信的目的。
若信件內容含糊其辭,不知所雲,則易讓人發生誤解。
3.後文:包括結尾應酬語、結尾敬辭、署名、署名之敬辭、日期等。
(1)結尾應酬語:這是書信結尾的應酬話,不外含有候覆、盼禱、致歉、保重之類的話。套用這些語句時,應適合受信人與寄信人之間的關系。運用得宜,可增添書信的力量,不當套用,不免贻笑大方。
(2)結尾敬辭:作爲結束上文的敬辭。結尾敬辭可分爲兩部分,一爲敬語,如「肅此」、「謹此」、「端此」、「草此」之類,敬語如用來申訴自己的情意,對信中已表示過的事作個綜合收尾時,稱爲「申悃語」,如請對方收鑒,與申悃語具有連帶關系,並可連起來用的敬語則稱爲「請鑒語」。一爲請安語,如對父母,用「敬請福安」、「跪請金安」;對親友長輩或長官,用「敬請崇安」、「祇請鈞安」,對師長,用「敬請道安」、「敬叩铎安」;對平輩,用「順頌時祺」、「祇頌臺安」等。
(3)署名:書信在正文寫完之後,必須在左方下端簽署寄信人的姓名。在信末具名時,一般對家屬及至親好友,只寫名不寫姓,對普通朋友應寫姓名。署名的右上角要加上自己和受信人關系的稱謂,這個稱謂必須和起首的稱謂相呼應,如對父母,用「兒」、「女」,對長輩用「晚」,對平輩用「弟」、「妹」,對晚輩兒女用「父」、「母」、「愚」等。
(4)署名下敬辭:在署名下須再加敬辭,如對尊長,用「頂禮」、「作禮」、「敬禀」;對長官用「敬呈」、「敬上」;對老師用「敬叩」、「敬上」;對平輩用「敬啓」、「謹啓」、「謹上」、「合十」;對晚輩用「手書」、「手啓」、「手泐」。
(5)日期:在署名敬辭的右下方用略小的字體寫下寫信的日期,以表示書信的時效。一般僅寫月日,有時年月日可全寫,甚至加上時間。遇有節氣或特殊日子時,亦可加寫,如「端午節」、「中秋節前一日」。
(6)附候語或補述語:在書信末尾另行補注,除非事實上的需要,否則宜避免之。對于內文未述及而必須補充的事情,可在署名之後,另起一行書寫,稱爲「補述語」。「附候語」則是附筆問候的意思,也要另起一行書寫。
(二)書寫信封應注意事項
1.字體:應力求工整,絕不可潦草,尤其寫給尊長,最好用正楷書寫。
2.地址:受信人地址及寄信地址均應書寫清楚,不可省略,尤其寄挂號信及限時專送時,寄信人應將地址、姓名詳細寫明,以備無人收信時退回,避免誤事。
3.姓名:受信人姓名應寫在信封上長方形框格內,首字不可低于受信人地址的首字。寄信人姓名亦應寫明,尤其是寄挂號信及限時專送信件。不過一般平郵信件多將其簡略化,只寫姓。
4.受信人稱呼:書寫受信人稱呼,佛教徒可寫「居士」、「大德」,亦可視受信人的身分而定,如「同學」、「老師」、「法師」、「師父」等,然對于政府官員及具有相當社會地位的人,則應把受信人的官銜及職稱與姓名一並寫出。
5.收啓字:收啓字因受信人與寄信人之間的關系不同而有所分別。對尊親屬如祖父母、父母可以用「安啓」,對有官銜者可以用「勳啓」,與大德通信應寫「慈展」、「尊啓」、「道啓」等,對老師可以用「道啓」,對長輩可以用「賜啓」,對尊長及長官可以用「鈞啓」,對平輩則用「大啓」、「臺啓」、「惠啓」,對于晚輩可以用「臺展」、「臺覽」、「收啓」、「親展」或「啓」,如屬機密性書信,不願別人窺看的,則可用「親啓」、「親鈞啓」,或「密啓」。寄明信片時,則無開啓的動作,所以對受信人只能用「臺收」、「收」。
6.郵票:郵票的粘貼並無定則,不過郵票之圖案多爲我國的風光寶物、先哲名賢、名畫典故,應將其正貼,若是貼倒或貼歪,還是不妥。
7.封緘字:在寄信人的署名下用「緘」或「寄」字,對長輩則用「謹緘」、「謹寄」。如果寄明信片時,由于沒有封閉(緘)的動作,所以只能用「寄」。
8.托人帶信:在信封長方框外右側寫「敬請」或「敬煩」,然後空一字,寫「吉便帶交」或「轉交」、「轉致」、「轉陳」、「轉呈」、「攜交」、「面呈」、「面陳」、「面致」等字樣。在長方框外左下角寫「○○○拜托」、「○○○敬托」等字樣,並附月日。
若在「敬煩」或「敬請」字上加注寄交者的姓名及稱呼,其首字不得低于受信者姓名首字。
9.請對方送信人帶回的信:在信封長方框右側寫「藉複」或「藉陳」,「回文」、「回陳」等字樣。在長方框外左下角寫「名內具」,受信人是尊長時則寫「名內肅」。
(叁)折信法
過去對于信紙的折法十分考究,現在比較不重視,但仍應把信折疊整齊,放入信封時,使稱謂語在上方,靠向封口,當受信人啓封時,可以先看到稱呼他的稱謂語。
附對佛教人士尺牍稱謂表:
稱 別
開首(任用)
結尾(任用)
自署(任用)
對
長
輩
某公大德仁座
敬請慈安
後學某某跪白
某公大和尚慈鑒
恭請尊安
晚某某和南謹上
某公大法師尊鑒
祇頌得大自在
弟子某某頂禮
某公長老佛眼
跪頌慈安
晚學某某拜禀
某公法師講席
恭祝福慧無量
侍學某某拜啓
學人某某作禮
對
平
輩
某某師兄慧鑒
順頌淨樂
弟某某合十
某某道兄淨鑒
即請禅安
小弟某某謹啓
某某我兄道鑒
即頌法喜
慚愧弟某某謹白
對
不
明
平
長
輩
某某法師慧鑒
敬頌道綏
學者某某敬啓
某某大德淨覽
祇請慧安
不慧某某和南
某某仁者蓮右
謹頌法安
不學某某謹上
某某上人法鑒
敬祝智慧圓滿
學人某某頓道
某某和尚惠鑒
肅叩法喜無量
末學某某謹白
1.與大德通信,稱呼當尊之以「長老」。自稱「學人」、「弟子」、「學生」、「門徒」、「叁寶弟子」皆可,信封面應寫「慈展」、「道啓」等字。
2.盡量尊稱大德字號,不全稱名諱,或以上下一字稱之。
3.若爲在家衆,則尊稱爲「居士」。
--------------------------------------------------------------------------------
六、應用文件
除了書信往來,在生活、工作中,也會遇到其他須應用文字語言的情況,如聯語、幛額、便條等,現各舉數則供參考。
(一)聯語
1.佛寺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近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鎮江定慧寺)
山中鳥語花香,活潑天機,好參妙谛;
湖上風清月白,真空景象,即是如來。(杭州上天竺寺)
松聲,竹聲,鍾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杭州韬光寺)
古今來宗教幾何?自由平等,無如我佛;
東西國文明進化,言論高尚,獨讓法王。(漢陽歸元寺)
暮鼓晨鍾,驚醒世間名利客;
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普陀普濟寺)
問一聲汝今何處去?
望叁思何日君再來!(佛光山頭山門)
兜率娑婆去來不動金剛座;
琉璃安養左右同尊大法王。(佛光山寺大雄寶殿)
…
《佛教叢林語言規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