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男女關系,衆生一律平等;沒有經濟占有,沒有物質匮乏,人民生活逍遙;沒有惡人騷擾,沒有政治迫害,社會安定和樂,則極樂世界的一切都可以在我們的眼前實現,這個世界就可以成爲人間淨土了。
「人間淨土」是未來的理想社會,要達到此一理想,圓滿此一目標,必須人人持守五戒。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法。所謂五戒: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叁、不邪淫;第四、不妄語,第五、不吸毒。五戒分開來講有五條,其實從根本上看只有一條--不侵犯衆生。人間的爭鬥、動亂、不安,主要就是由于彼此相互侵犯,不尊重他人而引起的。只要人人奉行五戒,則不亂殺,這是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不去侵犯;不亂取,這是對別人所有物的尊重,不去侵犯;不亂淫,這是尊重別人的身體名節,不去侵犯;不亂說,這是尊重別人的名譽信用,不去侵犯;不亂吃,這是尊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智慧,不去侵犯。如果世間的每個人都能嚴持五戒,進而實踐四攝六度、明白因果業報、奉行八正道法,那麼人間淨土的理想就不難實現了。
人生一期的生命,從過去延續到現在,從現在慢慢走向未來。在未來的道路上,生命分段的生死,雖然只有幾十年的歲月,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一次又一次的往無盡的未來走去。
未來是什麼?未來會如何?一般人莫不希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甚至希望能夠預知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因此就有許多人求助于算命、蔔卦,企圖藉算命蔔卦來預知未來。其實,未來是什麼?未來無始無終!未來好象一個時鍾,滴答滴答的往前走,走到什麼地方停下來,這是不可知的謎。既然知道未來是無窮無盡,我們又何必斤斤計較于現在?現在,今生,百年的歲月,在無窮無盡的未來裏面,能占有多少呢?因此正信佛教不主張求神問蔔,也不必算命蔔卦,因爲未來是沒有辦法預知的,如果我們一定要預知自己的未來,那麼就把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爲《叁世因果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如是因」必然招感「如是果」,自己的命運是可以由自己來決定的。
因此,欲知未來,不如把握現在。人生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其實,過去的也未嘗過去,它影響到我們的現在;現在的時光雖不停留,它卻領導著我們走向未來;未來還有未來,生生世世就這麼輪轉不休。廣義的過去,無量「阿僧袛劫」;廣義的未來,還是無量無數的「阿僧袛劫」。對于過去的行爲,吾人可以作爲反省,也可以自我檢討,從中吸取經驗,改進未來;對于現在,吾人不能停滯,不可固步自封;因爲不放棄後面的一步,又怎麼能跨步向前呢?所以,生命的價值,不光是生命的過去,更大的價值是生命的未來,因爲未來就是每個人的希望。當我們在播種之時,必然希望有所收獲;看到太陽下山了,我們希望它明朝依舊升起。人生就是活在未來的希望裏,因爲知道有未來的幸福可期,所以現在無論如何的艱難困苦,我們都能甘之如饴。如果沒有理想,談何方向?談何實現?沒有未來,我們就沒有目標,就沒有理想,也就無法享受成功的喜悅。
所以,佛教的叁世因果觀,帶給人生無限的希望與未來。所謂叁世,前世、今生、來世,是叁世;過去、現在、未來,也是叁世,甚至前一秒、此一秒、下一妙,都是叁世。叁世在我的當下一念,在我的一心之中。因此吾人要好好的把握過去、現在、未來,使它善行循環,善念相繼,如此才能有美好的未來,才會有圓滿的人生。
--------------------------------------------------------------------------------
※ ※ ※
佛法分世間法、出世間法,佛教最終的目標雖然是追求出世的涅槃解脫之道,不過人生在世是離不開世間法的,即使是佛法也主張「先入世再出世」。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人既然不能離開世間而生存,也不能沒有入世的生活。但是一般人的生活,大部份是過著:
(一)以物質爲主的生活,因爲物質占了我們生活的主要部份。
(二)以感情爲主的生活,因爲人是感情的動物,所以佛說「衆生」爲有情。
(叁)以人群爲主的生活,因爲人不能離群而獨居。
(四)以根身爲主的生活,因爲一般人都是依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追求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快樂。
人雖然過著物質的生活、感情的生活、群居的生活、根身爲主的生活,但是:
(一)物質是有限的,不能滿足我們無限的欲望;所以我們要有「合理的經濟生活」。
(二)人情是缺陷的,不能永遠令我們滿意,所以我們要有「淨化的感情生活」。
(叁)人群是利益沖突的,不能長久和平相處,所以我們要有「六和的處世生活」。
(四)根身是無常的,因緣會招感聚合離散,所以我們要有「法樂的信仰生活」。
以上所說,都是規劃人間佛教的藍圖、建設人間佛教的淨土不可或缺的內容。
此外,在《維摩诘經》中〈佛道品〉的內容,可以說都是人間佛教的內容,如: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爲父,一切衆導師,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爲妻,慈悲心爲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
弟子衆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四攝爲伎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爲音樂。
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
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爲車,調禦以一心,遊于八正路。
相具以嚴容,衆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爲華鬘。
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回向爲大利。
四禅爲床座,從于淨命生,多聞增智慧,以爲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爲漿,淨心以澡浴,戒品爲塗香。
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逾,降伏四種魔,勝幡建道場。
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悉現諸國土,如日無不見。
供養于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
「人間佛教」的思想理論,證諸經典語錄,佛陀的教示本來就充滿了人間性,人間佛教其實就是佛陀的本懷,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所以,人間佛教的藍圖,可以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就已經爲衆生規劃完備。只是,如何弘揚人間佛教,如何透過各種弘法活動,讓人間佛教的藍圖實際在人間呈現,這才是後世佛弟子所應該用心、努力的方向。
有感于人間佛教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層次,而應該以積極行動來落實佛法,因此佛光山開山叁十多年來,一直秉持著「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四大宗旨,從各個領域落實佛法。
例如在教育方面,爲了培養人才,除先後創辦了十六間佛學院、四所大學、二十六間圖書館、九所美術館之外,在全世界同步舉辦的世界佛學會考,更帶動全球各地的學佛風氣;以及各別分院道場舉辦的佛學夏令營、佛學講座、都市佛學院、星期兒童班等,更將菩提種籽撒滿世界各個角落。
在文化方面,除了至今仍在持續進行的大藏經編纂工作外,曆經數年完成的《佛光大辭典》于民國七十八年榮獲金鼎獎,對海內外學佛者的助益甚大。《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將佛經予以白話化、通俗化,有助于大家更深入理解經義。甚至爲讓有心學佛者通盤了解佛教,五年前我特別集合了近百人,先後編撰《佛教叢書》及《佛光教科書》,把佛教做了一番有系統而完整的介紹。
去年開始,佛光山又創辦了一份《人間福報》,以及編輯《普門學報》、《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中國佛教文化論叢》,帶動佛教的學術研究風氣。此外,「佛光衛星電視臺」爲佛教廣開言路,也爲傳播佛法盡一份力量;香海文化、佛光文化、如是我聞等事業機構更發行雅俗共賞的佛教刊物,以現代化的視聽影音技術弘法利生。
在慈善弘法方面,大慈育幼院、施診醫療隊、老人之家、萬壽園等的設立,使生老病死皆有所安。在布教修持方面,佛光山在世界各地的信徒于每周六同一時間念佛共修,其他因應當地情況的定期共修法會及十余所禅堂、念佛堂、抄經堂、禮忏堂,都對淨化人心發揮了預期的效果。
在我自己的這一生當中,自認一直都很用心的在推廣「人間佛教」,當我在講述佛法時,要讓大衆聽得懂;書寫文章時,要讓大衆能體會;興建道場時,要讓大衆用得上;舉辦活動時,要讓大家能參與;開辦法會時,要讓大家能法喜;海外弘法時,也總是會提供語文翻譯,我隨時隨地顧及大衆的需要,因爲實用的佛教,才是人們所需要的佛教。
甚至爲了順應時代的需要與衆生的根機,早在民國四十叁年,我率先發起倡印精裝本的佛書,我提倡街頭布教;慢慢地,我又將之發展爲監獄學校的弘法以及電臺、電視的講演。我組織了全臺灣第一個佛教的歌詠隊,從事環島布教,宣揚佛法教義。四十多年來,我努力將寺廟演進爲講堂,將課誦本演變成佛教的讀物,將個人的修行擴展至集體的共修,將誦經轉化成講經;甚至爲了擴大在家信衆參與弘法的空間,我創辦了國際佛光會,建立了檀講師的製度,希望讓人間佛教的藍圖,逐步在佛光普照的理念下,一一實現。
終于,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以及在十方信衆的護持下,佛光山的確已經成就了不少值得皆大歡喜的貢獻,例如︰
(一)臺灣佛教人口增加
(二)青年學佛風氣日盛
(叁)在家弟子弘揚佛法
(四)人間佛教獲得認同
(五)傳播媒體重視佛教
(六)佛教文物廣泛流通
(七)佛教梵呗受到尊重
(八)佛光人會蓬勃發展
(九)教育學界肯定佛教
(十)政黨人物實踐佛教
(十一)演藝人員皈依佛教
(十二)佛學會考成績輝煌
甚至影響所及,已經帶動臺灣佛教:
(一)從傳統的佛教到現代的佛教
(二)從獨居的佛教到大衆的佛教
(叁)從梵呗的佛教到歌詠的佛教
(四)從經忏的佛教到事業的佛教
(五)從地區的佛教到國際的佛教
(六)從散漫的佛教到製度的佛教
(七)從靜態的佛教到動態的佛教
(八)從山林的佛教到社會的佛教
(九)從遁世的佛教到救世的佛教
(十)從唯僧的佛教到和信的佛教
(十一)從弟子的佛教到講師的佛教
(十二)從寺院的佛教到會堂的佛教
(十叁)從宗派的佛教到尊重的佛教
(十四)從行善的佛教到傳教的佛教
(十五)從法會的佛教到活動的佛教
(十六)從老年的佛教到青年的佛教
這一切的成就在在說明了:佛法不管怎麼好,都要能隨順社會大衆的需要,要能讓人受用,如此才有價值。因此,所謂提倡人間佛教,真正需要的是落實人間佛教的行者,人間佛教不能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未來人間佛教必然是佛教的主流,這是無法阻擋的時代潮流,因爲唯有人間佛教,才是大衆所需要的佛教。
《人間佛教的藍圖(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