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的蓝图(下)▪P7

  ..续本文上一页;一部中日佛教交通史,也是多少人在海上漂流。大乘经典里,所谓「一念三千,心包太虚」,诸佛菩萨都是十方世界去来。

  

  台湾自从三十年前开放观光以来,佛教徒所织组的观光团在世界各地到处旅行;海峡两岸接触和解以后,台湾的佛教徒更是蜂拥到大陆朝山。

  

  我自己一生曾多次带团到印度、尼泊尔、美国等地旅游参访,对于观光旅行,我曾经就各地的文化订定十个层次:

  

  第一级 台湾旅游一周

  第二级 星马泰

  第三级 日韩

  第四级 南非

  第五级 美加

  第六级 澳纽

  第七级 欧洲

  第八级 苏联

  第九级 印度

  第十级 中国大陆

  

  此外,佛光山经常举行国际学术会议,组团到世界各国访问,甚至到梵谛冈和教宗会面,访问回教的清真寺等,总是希望在国际间散布和谐的种子。

  

  我曾经说过,台湾只有发展科技,虽然促进了生活上的富裕,但那只是物质上的拥有,反而造成心灵与精神上的贫乏,许多乱象、弊病因此不断滋生。

  

  佛法着重于内心的净化,它认清世界不平等的根本,源于人们内在的无明我执,人类贪求权力、名誉的欲望所致;由于贪染心的占有,彼此就会引起冲突,从而招来不息的斗争。因此,佛教告诉我们要根治世界的乱源,须从人们的心灵净化做起,从众生心中去实现人心的和平,从实践佛教的无我、慈悲、尊重、和平的教义,才能完成世界的真正和平。

  

  联合国一再提倡和平,和平是千古以来人人梦寐以求的美景。儒家以世界大同为天下升平和乐的期望;孙中山先生也以「天下为公」做为他草创民国的理想;佛教则以四生九有、法界平等的「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理念,建设人间净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传统的兼爱思想,而佛教除了对人权的维护,更进一步,重视「生权」的平等。此为「众生皆有佛性」、「汝是未来佛」,恭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权利。由于佛教提倡生权的平等,自然跨越国界的藩篱,而能天下一家;泯除同异的分歧,而能人我一如。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彼此尊重、包容、平等、无我、慈悲,这才是民族间、国际间需要的理念。因此,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应以同体共生的地球人自我期许,提倡「生佛平等」、「圣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进而泯除人我界线,打破地域国界,人人具备「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国际宏观,进而以「天下一家」为出发点,让每个人胸怀法界,成为共生的地球人,懂得保护自然,爱惜资源;以「人我一如」的同体观,自觉觉他,升华自我的生命,为自己留下信仰,为众生留下善缘,为社会留下慈悲,为世界留下光明。如此,才能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

  

  --------------------------------------------------------------------------------

  

  二十、未来观(发展之道)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未来。

  

  人是活在希望里:父母养儿防老,未来就有希望;培养子女接受教育,未来希望能成才。生活中,敦亲睦邻,希望未来大家生活过得更安乐;栽花种树、积谷防饥,等待中也有无限的希望和未来。中国人讲究「传宗接代」,无非是希望未来种族的寿命能延长,代代相续;甚至现在的器官移植,也是一种延续未来生命的希望。

  

  一个国家社会,人民热心缴税,希望未来国家的建设会更好;修桥铺路,希望未来交通的建设更方便;救济贫困,希望未来社会的福利无缺陷;选贤与能,希望未来政治的发展更民主;惩治官吏,希望未来政府的形象更清廉。乃至希望风调雨顺、希望国泰民安、希望世界和平早日到来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对未来的最大希望。

  

  谈到「未来」,佛教不但讲过去,佛教更讲未来,并且非常重视未来,因为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在很多的佛经中,佛陀常常为弟子们「授记」将来经过多少时间后,他们会在什么世界成佛,佛号叫什么名字;授记,就是佛法重视未来的说明。佛教讲「发愿」,佛教徒时时发愿将来要往生那一个佛国,将来要如何服务大众;发愿,就是佛教重视未来的价值。甚至念佛的人希望往生净土,参禅的人期待明心见性,乃至布施结缘、回向功德等,都是希望未来会更好。

  

  人是活在希望里,有希望的人生,活着才有意义;人之所以自暴自弃,往往是因为失去了希望。因为有希望,才有未来;没有未来的人生,就如黄昏的美景,因为时间太短,也就不值得欣赏了。

  

  儿童从小跟随父母学习礼仪,进了小学学习知识,就是为了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白天辛勤工作,夜晚还要加班,也是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动物要冬眠,因为它希望有未来;蚂蚁、蜜蜂储粮,也是为了未来。看到儿童、青年,觉得国家的未来有希望;花草树木虽然雕谢了,因为根本依然存在,他就有未来的生机。

  

  未来,是我们生命生生不息的契机;未来,是生命涓涓不断的长河。人生一日,也作百年之打算;人生一期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有流转无限的未来。

  

  储蓄为的是未来,勤劳也是为了要有未来。未来是一个美好的希望,为了未来,科学家为人间提供科学的成就,改进人类的未来;哲学家提供哲学理念,丰富人生的思想内涵;文学家努力创造诗篇,提供人间未来诗情画意的美好人生;实业家提供生产,改善社会大众的生活。为了未来的希望,多少革命家为国牺牲了;因为人类不断为未来辛苦奉献,所以人类的未来也才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美景。

  

  为了未来的成就,现在的辛苦、努力,甘心情愿;为了未来的幸福,现在的流血、流汗,在所不计。为子女,想到子女将来会有成就;为家庭,希望家庭未来会安乐。为了未来有退休金,现在就要好好工作;为了未来有收成,现在就要好好耕种。为了未来有善名美誉,现在就要有好好的立身行事;为了将来在历史上能留下丰功伟迹,现在就要努力立功、立德、立言。

  

  吾人生存在世间,只要活在希望里,则明日会更好。明天,我还有许多的事要做,所以今天就要好好休息;来生,还有漫长岁月要成就,所以今生就要努力耕耘。人,要活在希望里,不要活在过去的记忆中!因为未来比现在更美丽;有未来,才有无限的希望。

  

  依佛教的三世因果观来看,生命不是只有一世。因为有过去,才有现在;因为有现在,才有未来;因为有未来,才有三世;因为有三世,才有希望。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人,不但是研究过去的历史、研究现在的社会和科学,而且眼光已经注意到未来,所以有未来学的学科。

  

  未来学,是一个未知的学科。现在的社会人间都在不断的变化,未来是没有发生的情况,要如何来研究它呢?只有从人类过去的历史经验,以及现时生活的体验,经过思想、科学,各种学科的尺牍,预设未来的世界会成为什么样子,这就叫做未来学。

  

  地球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未来的战争、未来的经济、未来的生物、未来的太空,举世都在朝未来洞察、研究。可以说,举世的学者都在奔向未来。

  

  人类已经在预备未来占领太空,生物学家已经研究人类的生命,未来可以活到千岁以上。地理学家引导人类开发洪荒、沙漠之地;甚至有人希望未来能把洪水化成石油,能将不好的基因改变成为好的。

  

  未来的世界,可以搭乘火箭,直达月球、火星、木星。未来的世界,空气可以当饱,树叶可以充饥。未来的世界,石头砖块经过科学的冶炼,可以成为面包,木材也可以制成肉松。未来的世界,人类每日只要一餐,就可以活命;睡在床上,就可以摇控指挥世界。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匪夷所思,现在的网路、传真、E-mail,资讯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缩短了人类空间的距离;基因的发现,生命的密码,更是证实佛教业力论的先进与精密。

  

  甚至于在佛法里常常提到的天眼通,不管如何的障碍,都能看得很远;天耳通,不管多远的声音,都能听的清清楚楚,在过去的人来讲,这不就像是神话一样吗?但是现在,再远的地方,只要经过电视卫星转播,我们都可以看得到,这不是天眼通吗?再远的人讲话,透过电台广播,透过电话,我们也都可以听得到,这不是天耳通吗?天方夜谭里面飞毯,人坐在上面,可以翱翔自在的飞往要去的地方;水晶球,你要看什么里面就会变什么,这不是神话吗?但是现在的飞机,不就像一张飞毯?电视机不就像水晶球?所以,当时好象是在说神话,但是这许多神话,其实在佛经里早已是具体的事实了。

  

  因此,我们现在看《阿弥陀经》说,极乐净土是黄金铺地,流水有冷有热;共命鸟的啼叫和流水的声音,都是真理的法音。在极乐世界里,没有交通事故,没有男女欲染,人类都是自由飞行,眼看意想,都有悦乐;所谓随心所取,随意所需,佛教其实早已把未来的世界规划得非常美好了。

  

  佛教理想的未来社会,就是「佛光普照的社会」,所谓佛光普照的社会就是生权政治、真理宗教俱实现了的人间净土的社会。

  

  佛教讲的净土,不只是指十万亿佛土以外的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和药师佛的东方琉璃世界。佛教的净土是可以在人间实现,也可以在现代实现的,因为《维摩诘经》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意思是说,娑婆世界很脏乱、很黑暗、很动荡不安、很令人烦恼,但这一切都是我们不健全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假如我们有健全而美好的心理建设,则未来在佛光普照下,我们的社会再也没有阶级斗争,没…

《人间佛教的蓝图(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宗教立法之刍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