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部中日佛教交通史,也是多少人在海上漂流。大乘經典裏,所謂「一念叁千,心包太虛」,諸佛菩薩都是十方世界去來。
臺灣自從叁十年前開放觀光以來,佛教徒所織組的觀光團在世界各地到處旅行;海峽兩岸接觸和解以後,臺灣的佛教徒更是蜂擁到大陸朝山。
我自己一生曾多次帶團到印度、尼泊爾、美國等地旅遊參訪,對于觀光旅行,我曾經就各地的文化訂定十個層次:
第一級 臺灣旅遊一周
第二級 星馬泰
第叁級 日韓
第四級 南非
第五級 美加
第六級 澳紐
第七級 歐洲
第八級 蘇聯
第九級 印度
第十級 中國大陸
此外,佛光山經常舉行國際學術會議,組團到世界各國訪問,甚至到梵谛岡和教宗會面,訪問回教的清真寺等,總是希望在國際間散布和諧的種子。
我曾經說過,臺灣只有發展科技,雖然促進了生活上的富裕,但那只是物質上的擁有,反而造成心靈與精神上的貧乏,許多亂象、弊病因此不斷滋生。
佛法著重于內心的淨化,它認清世界不平等的根本,源于人們內在的無明我執,人類貪求權力、名譽的欲望所致;由于貪染心的占有,彼此就會引起沖突,從而招來不息的鬥爭。因此,佛教告訴我們要根治世界的亂源,須從人們的心靈淨化做起,從衆生心中去實現人心的和平,從實踐佛教的無我、慈悲、尊重、和平的教義,才能完成世界的真正和平。
聯合國一再提倡和平,和平是千古以來人人夢寐以求的美景。儒家以世界大同爲天下升平和樂的期望;孫中山先生也以「天下爲公」做爲他草創民國的理想;佛教則以四生九有、法界平等的「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理念,建設人間淨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國傳統的兼愛思想,而佛教除了對人權的維護,更進一步,重視「生權」的平等。此爲「衆生皆有佛性」、「汝是未來佛」,恭敬尊重每一個生命的權利。由于佛教提倡生權的平等,自然跨越國界的藩籬,而能天下一家;泯除同異的分歧,而能人我一如。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心佛衆生,叁無差別。」衆生彼此尊重、包容、平等、無我、慈悲,這才是民族間、國際間需要的理念。因此,我們居住在地球上,應以同體共生的地球人自我期許,提倡「生佛平等」、「聖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進而泯除人我界線,打破地域國界,人人具備「橫遍十方,豎窮叁際」的國際宏觀,進而以「天下一家」爲出發點,讓每個人胸懷法界,成爲共生的地球人,懂得保護自然,愛惜資源;以「人我一如」的同體觀,自覺覺他,升華自我的生命,爲自己留下信仰,爲衆生留下善緣,爲社會留下慈悲,爲世界留下光明。如此,才能共同促進世界的和平。
--------------------------------------------------------------------------------
二十、未來觀(發展之道)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有希望才有未來。
人是活在希望裏:父母養兒防老,未來就有希望;培養子女接受教育,未來希望能成才。生活中,敦親睦鄰,希望未來大家生活過得更安樂;栽花種樹、積谷防饑,等待中也有無限的希望和未來。中國人講究「傳宗接代」,無非是希望未來種族的壽命能延長,代代相續;甚至現在的器官移植,也是一種延續未來生命的希望。
一個國家社會,人民熱心繳稅,希望未來國家的建設會更好;修橋鋪路,希望未來交通的建設更方便;救濟貧困,希望未來社會的福利無缺陷;選賢與能,希望未來政治的發展更民主;懲治官吏,希望未來政府的形象更清廉。乃至希望風調雨順、希望國泰民安、希望世界和平早日到來等等,這些都是現代人對未來的最大希望。
談到「未來」,佛教不但講過去,佛教更講未來,並且非常重視未來,因爲未來是我們的希望。在很多的佛經中,佛陀常常爲弟子們「授記」將來經過多少時間後,他們會在什麼世界成佛,佛號叫什麼名字;授記,就是佛法重視未來的說明。佛教講「發願」,佛教徒時時發願將來要往生那一個佛國,將來要如何服務大衆;發願,就是佛教重視未來的價值。甚至念佛的人希望往生淨土,參禅的人期待明心見性,乃至布施結緣、回向功德等,都是希望未來會更好。
人是活在希望裏,有希望的人生,活著才有意義;人之所以自暴自棄,往往是因爲失去了希望。因爲有希望,才有未來;沒有未來的人生,就如黃昏的美景,因爲時間太短,也就不值得欣賞了。
兒童從小跟隨父母學習禮儀,進了小學學習知識,就是爲了他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白天辛勤工作,夜晚還要加班,也是希望有一個更好的明天。動物要冬眠,因爲它希望有未來;螞蟻、蜜蜂儲糧,也是爲了未來。看到兒童、青年,覺得國家的未來有希望;花草樹木雖然雕謝了,因爲根本依然存在,他就有未來的生機。
未來,是我們生命生生不息的契機;未來,是生命涓涓不斷的長河。人生一日,也作百年之打算;人生一期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有流轉無限的未來。
儲蓄爲的是未來,勤勞也是爲了要有未來。未來是一個美好的希望,爲了未來,科學家爲人間提供科學的成就,改進人類的未來;哲學家提供哲學理念,豐富人生的思想內涵;文學家努力創造詩篇,提供人間未來詩情畫意的美好人生;實業家提供生産,改善社會大衆的生活。爲了未來的希望,多少革命家爲國犧牲了;因爲人類不斷爲未來辛苦奉獻,所以人類的未來也才充滿了無限的希望與美景。
爲了未來的成就,現在的辛苦、努力,甘心情願;爲了未來的幸福,現在的流血、流汗,在所不計。爲子女,想到子女將來會有成就;爲家庭,希望家庭未來會安樂。爲了未來有退休金,現在就要好好工作;爲了未來有收成,現在就要好好耕種。爲了未來有善名美譽,現在就要有好好的立身行事;爲了將來在曆史上能留下豐功偉迹,現在就要努力立功、立德、立言。
吾人生存在世間,只要活在希望裏,則明日會更好。明天,我還有許多的事要做,所以今天就要好好休息;來生,還有漫長歲月要成就,所以今生就要努力耕耘。人,要活在希望裏,不要活在過去的記憶中!因爲未來比現在更美麗;有未來,才有無限的希望。
依佛教的叁世因果觀來看,生命不是只有一世。因爲有過去,才有現在;因爲有現在,才有未來;因爲有未來,才有叁世;因爲有叁世,才有希望。叁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人,不但是研究過去的曆史、研究現在的社會和科學,而且眼光已經注意到未來,所以有未來學的學科。
未來學,是一個未知的學科。現在的社會人間都在不斷的變化,未來是沒有發生的情況,要如何來研究它呢?只有從人類過去的曆史經驗,以及現時生活的體驗,經過思想、科學,各種學科的尺牍,預設未來的世界會成爲什麼樣子,這就叫做未來學。
地球的未來、人類的未來、未來的戰爭、未來的經濟、未來的生物、未來的太空,舉世都在朝未來洞察、研究。可以說,舉世的學者都在奔向未來。
人類已經在預備未來占領太空,生物學家已經研究人類的生命,未來可以活到千歲以上。地理學家引導人類開發洪荒、沙漠之地;甚至有人希望未來能把洪水化成石油,能將不好的基因改變成爲好的。
未來的世界,可以搭乘火箭,直達月球、火星、木星。未來的世界,空氣可以當飽,樹葉可以充饑。未來的世界,石頭磚塊經過科學的冶煉,可以成爲面包,木材也可以製成肉松。未來的世界,人類每日只要一餐,就可以活命;睡在床上,就可以搖控指揮世界。
我們不要以爲這是匪夷所思,現在的網路、傳真、E-mail,資訊已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縮短了人類空間的距離;基因的發現,生命的密碼,更是證實佛教業力論的先進與精密。
甚至于在佛法裏常常提到的天眼通,不管如何的障礙,都能看得很遠;天耳通,不管多遠的聲音,都能聽的清清楚楚,在過去的人來講,這不就像是神話一樣嗎?但是現在,再遠的地方,只要經過電視衛星轉播,我們都可以看得到,這不是天眼通嗎?再遠的人講話,透過電臺廣播,透過電話,我們也都可以聽得到,這不是天耳通嗎?天方夜譚裏面飛毯,人坐在上面,可以翺翔自在的飛往要去的地方;水晶球,你要看什麼裏面就會變什麼,這不是神話嗎?但是現在的飛機,不就像一張飛毯?電視機不就像水晶球?所以,當時好象是在說神話,但是這許多神話,其實在佛經裏早已是具體的事實了。
因此,我們現在看《阿彌陀經》說,極樂淨土是黃金鋪地,流水有冷有熱;共命鳥的啼叫和流水的聲音,都是真理的法音。在極樂世界裏,沒有交通事故,沒有男女欲染,人類都是自由飛行,眼看意想,都有悅樂;所謂隨心所取,隨意所需,佛教其實早已把未來的世界規劃得非常美好了。
佛教理想的未來社會,就是「佛光普照的社會」,所謂佛光普照的社會就是生權政治、真理宗教俱實現了的人間淨土的社會。
佛教講的淨土,不只是指十萬億佛土以外的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和藥師佛的東方琉璃世界。佛教的淨土是可以在人間實現,也可以在現代實現的,因爲《維摩诘經》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意思是說,娑婆世界很髒亂、很黑暗、很動蕩不安、很令人煩惱,但這一切都是我們不健全的心理所表現出來的。假如我們有健全而美好的心理建設,則未來在佛光普照下,我們的社會再也沒有階級鬥爭,沒…
《人間佛教的藍圖(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