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家庭的功能在于成員之間倫理關系的互敬、互助、各盡其責、各守其分、共存共榮、同甘共苦、共同成長。

  

  家庭的溫暖在于互相敬愛,家庭的可貴在于互相幫助。互助的意思,是讓需要接受幫忙的人,能夠得到幫助。幫助對方的時候,不要趾高氣昂,不要認爲自己是施恩者,別人應該感謝你;而是應該心存感謝,感謝對方讓你有機會來做奉獻,有機會在爲他服務之中獲得成長。

  

  家庭倫理的責任與義務一定要遵守,也就是做父親的要像個父親,做母親的要像個母親,做太太、做丈夫、做兒女的,也都要各盡自己的責任,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千萬不要斤斤計較,那會出問題的,因爲家庭成員就和我們的社會一樣,是分工合作、各有本分的。如果能夠如此,家庭一定會和樂平安。

  

  凡是建立起相愛、互助的共同生命關系者,都算是家。

  

  家的範圍可大可小,小至一夫一妻,大至一家、一社、一族、一國、一世界,凡是建立起相愛、互助之共同生命關系的,都算是一個家。

  

  安家的要領是互相尊敬、互相學習、互相體諒、彼此關懷、彼此感恩、彼此奉獻。

  

  光在物質上把自己的家安頓好,不算是真正的安家;真正的安家,是要使得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各盡其力,各守其分。

  

  家中的成員,是共同修行慈悲行與智慧行的菩薩伴侶。

  

  把家中其他的人都當成菩薩來看,因爲他們時時刻刻都是在幫助我們,都在警惕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學習、成長。

  

  尤其身爲佛教徒,就是一名菩薩道的菩薩行者,不論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的性格、行爲如何,都是增上緣菩薩,都是在幫我們成長,助我們在菩薩道上更往前走。

  

  更何況菩薩是救苦救難的,要救苦救難,先要學著受苦受難,有了受苦受難的經驗,才能夠真正成長,才能夠真正安身安心,才會知道如何救衆生苦、如何救衆生難。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與家人相處時,若能常念這兩句話,家庭一定非常和樂。

  

  以智慧來對待自己,就不會有煩惱,如果沒有智慧,就要來學佛法、聽聞佛法,借著佛的智慧來幫助自己並照亮自己的心,也藉佛的智慧照亮他人的心,同時學習菩薩的慈悲來利益所有的人,關懷所有的人,敬愛所有的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