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需要」是什麼?就是少了它就不能活,例如:陽光、空氣、水分、起碼的食物、禦寒的衣服、避風遮雨的房子,在我們這個時代,基本的交通工具、電腦、電話也成爲需要的,有這些必需品並不算是欲望。
欲望是什麼呢?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裝飾品,只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或撐場面用的東西。不過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位,爲了配合當時的環境因緣,還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莊嚴,那也可以算是一種需要,但一定要有適度拿捏的分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還有呼吸,當然滿足了。
當你的心在忿怒、憂慮、恐懼,不能夠平衡的時候,念這四句話,心就能夠安定下來。因爲還有呼吸,雖然什麼都沒有了,至少還沒有死;活著還能呼吸,表示還有希望,就是一個有福報的人,又何必那麼擔心、憂慮與恐懼呢!
爲了個人的私利,應當少欲知足,安自己的心。
爲了衆生的福利,必須盡心盡力,安他人的心。
少欲知足,就不會有強烈的欲望而貪得無厭,就能夠安自己的心了。
安他人的心是一種菩薩行爲,也是一種慈悲願心,應當發起悲願來利益衆生,爲他人謀求福利;否則僅僅少欲知足,不但不夠積極,甚至還有可能是消極的。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
上等人安心于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中等人安心于事,給他適量而較忙的工作,他就不會自尋煩惱,或爲他人製造煩惱;下等人只知安心于名利物欲的追求。希望大家至少能做到安心于事,而非追逐名利的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