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與禅悅
叁、認識法喜
所謂佛法,諸位究竟聽到了些什麼?聽了七天的佛法,諸位可能要問:「怎樣才能叫我們高興?那一句話可使我們歡喜?」那是因爲你們這七天之中已經聽得太多,反而弄不明白,什麼叫作佛法。猶如我們天天呼吸空氣,而能意識到是空氣使我們有了生活與生命的切身感者,究竟有多少呢?
諸位在這七天當中,可曾聽到「因果」、「因緣」、「信心」、「忏悔」、「慚愧」?又可曾聽到「供養」、「發願」、「回向」、「放松自己」,及「把心門打開」呢?「不要把心的大門關起來,堵得緊緊的」、「把心打開以後,讓所有的念頭自由進出,而心裏面對什麼東西都不要有取舍」等等,諸位是聽到了的,這些算不算佛法呢?
事實上,這些都是佛法的大綱,也可以說是佛法的總持。
信仰叁寶,你就不會失去前進的方向。相信「因果」,你就不會怨天尤人或得意忘形。相信「因緣」,你就不會把痛苦的事看成是永遠的,把幸運的事,認爲是實在的。懂得用「慚愧心」,你就不會有驕傲心、我慢心,也不會有妒嫉心了。
我們發願要「供養」,供養,就是把我們的身心奉獻給叁寶,來修持佛法,接受佛法,並貢獻給衆生。把自己奉獻出去之後,自己的問題,就已經不重要了。因爲,衆生比自己更重要;當你能把衆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時,你不會再爲自己煩惱,當然會歡喜啰!
佛教我們「少欲、知足、知慚愧」--唯有少欲、知足,才能安心于佛法的修學;也唯有少欲、知足,才會真的生起慚愧心。知道慚愧以後,才能夠忏悔往昔的罪過業障。忏悔之後,才能使我們心得安樂。這就是佛法,這就有「法喜」。
如此說來,能夠讓我們感到法喜的項目,實在太多了。經雲:「佛法難聞今已聞」,能夠在這七天之中,聽了許多佛法,縱然尚未親證諸法的體性或空性,但能聽到佛陀的正法,應是更加地歡喜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