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安重建希望家園—聖嚴法師與蕭萬長、張淑芬、李連傑的對話
法鼓山的救災叁階段
主:臺灣從九二一大地震重新站起來了,累積了許許多多的經驗值得參考。蕭副總統提到在九二一大地震過後,我們看到整個重建過程是愛心的彙集。從九二一大地震過後,法鼓山在不同的災區設立安心站,乃至于南亞大海嘯後在斯裏蘭卡、印尼也設立安心站,一路的陪伴讓當地人的心安定,愛的能量究竟發揮了多大的效能?請聖嚴法師分享所經曆或觀察到的一些現象。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臺灣幾次大的災難,我都身曆其境,除了九二一大地震外,桃芝臺風、納莉臺風所造成的災難,我都是在第一時間就到災區。
以我的經驗來說,災難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是救人、救命,安慰亡靈。比如說九二一地震災情剛傳出的時候,我思考著我是個和尚,能夠做什麼?于是有人建議我率先捐錢,藉此號召其他人捐款,因此我向當時成立募款專案的中華電視臺提出要捐一筆錢,以此拋磚引玉,獲得了廣大的回響;接著又有人建議我到災區,直接關懷災區民衆,因爲法師的身分比較能夠發揮慰勉的效用,所以我立刻先到新莊,然後直奔南投。
我在第一時間就到了新莊地區大樓倒塌的現場,等待大廈裏的人被救出來,給予他們安慰。但是人還沒有救出來之前,也要對他們的家人進行安撫,讓他們的心不要那麼痛苦。然後,對逃離災區或還在災區裏活著的人,給予物質上及精神上的安慰。所以當災區的民衆缺少食物、飲水、帳篷等物資時,我們立刻就將這些救援物品送了進去。
我直到現在還很感謝潤泰集團的尹衍梁先生,當時他提供大潤發量販店的物資隨我運用,以及運送貨物的四輪傳動車,他的慈悲心,讓我非常感動。
救難的黃金七十二小時過了以後,存活的機會變得很渺茫,因此逐漸進入了第二階段的家園重建工作;而第叁個階段,則是成立安心服務站,希望幫助安定災區民衆的心。安心,是長期的工作,九二一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過了九年,我們仍然在南投、東勢等地持續設有安心服務站。而當時受災的民衆也才漸漸地由被照顧變成照顧別人的人,他們之中許多人後來成爲安心服務站的義工。
二○○五年,我以宗教師的身分,出席世界銀行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辦的會議,當時正逢南亞大海嘯發生過後。我依自身的經驗,提出救災應該分成叁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救命;第二階段是安定,讓災區民衆能夠有地方住、有東西吃;第叁個階段則是安心,這個階段需要的時間非常長、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專業。
在安心階段,又分爲叁個層面,首先是心理層面。因爲災區民衆在心理上,會陷入憂愁、悲傷或是恐懼的狀況,這方面可以由心理谘商專家或是社工人員進行輔導。
第二是精神層面,要讓他們有心靈寄托,對于未來不會感到茫茫然,覺得家破人亡後,只留下了殘破的家,我們必須要讓這些幸存者有安全感。怎麼樣才能有安全感?就是幫助他們找到信仰,告訴他們無論是佛、菩薩或神都會保佑,只要努力活下去,一定會有前途、有未來。
第叁是心靈層面。什麼是心靈層面呢?比如說李連傑在南亞大海嘯時跟死亡擦肩而過,讓他心裏産生了一種反應,體認到人生是無常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要爲人類做些什麼,這就是心靈層面的成長。許多人總是活得迷迷糊糊,可是從災難之中走出來的人,往往他的人生觀、對世間的看法會有所改變——本來或許是憤世嫉俗的,對世界感到失望,可是當他從死亡邊緣走過來後,他的想法就不同了,對世界的看法也不一樣了,變得對世間有慈悲心,要想辦法來幫助人們。因爲許多人都沒有警覺到這個世界原來是這麼的危脆,而現在自己警覺到了,就開始會呼籲大家要提升自己的心靈層面。這也就是法鼓山正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