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與信仰的探索—聖嚴法師與龍應臺的對話 生命這堂課

  生命與信仰的探索—聖嚴法師與龍應臺的對話

  

    生命這堂課

  

  時間:二○○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地點:農禅寺會客室

  

  與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

  

  龍應臺女士(知名社會文化評論家、前臺北市文化局長)

  

  每個人都要上的一堂課

  

  龍應臺(以下簡稱龍):感謝法師在那段期間(編按:指龍應臺父親往生時)的關懷和照顧,使得這一切都很圓滿。這可能是您平常給予無數人關懷、祝福之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對我而言,卻是一件很重大的事。

  

  聖嚴法師(以下簡稱師):其實我什麼也沒有做,那些關懷和照顧,都是我的弟子們做的,我只是提出理念而已。

  

  面對親人往生,不要說是在家人,就是像我這樣的出家人,也會傷心。你的感傷是很正常的,但最好能將這股傷痛,轉化成一股更大的力量來奉獻。要奉獻給誰呢?奉獻給你的理想。譬如,每次你的新書發表,都引起相當大的回響,這是不容易的,而這就是奉獻。

  

  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開始學佛。

  

  龍:父親身體尚可的時候,我的工作雖忙,還每個人都要上的一堂課︱

  

  是每個月帶父母上臺北一趟,陪老人家看戲。後來父親走不動了,我便抽空回桃園陪他散步。剛開始,我口中數著「一、二,一、二」,可是父親跨出一步後,就走不動了。後來想起父親從小教我讀古文、唐詩,于是告訴父親:「我們試試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他真的又動了!

  

  但是在最後階段,就連唐詩也使不上力。我心裏有點慌,感覺到父親對死亡的恐懼。由于我們彼此都是沒有信仰的人,因此當我希望給父親一點力量與安慰時,卻找不到安慰的語言。我著急打電話給朋友,他們都曾送過自己的親人。我問他們,該用什麼語言送他走?

  

  朋友寄書給我,我急切地去看那些書。從出生那一刻起,死亡就在角落等著我們,可是我一直到五十歲才臨時惡補,卻也來不及了。

  

  父親臨終時,我發現自己能跟他講的,還是古文。我講了他熟悉的《莊子》,我告訴他:「回到大化去吧!不要恐懼,就如野馬、塵埃般地回去吧!」我用那樣的語言送他。

  

  在父親最後的時間,法鼓山的兄弟姊妹們幫了很大的忙,這些幫助究竟能給他多大安慰我不知道,但至少給了我很大的慰藉。您要我開始學佛,我想我會的,雖然一時來不及惡補,總要繼續補習吧!總之,早該上的課而我沒上,就是這樣的感覺。

  

  師:你的父親給你上了一課。

  

  龍:對!最近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譬如孔子的東西,研讀過「叁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可是從不曾以這方面的角度去思考——事關生死的知天命。直到父親過世,才驚覺自己太晚熟。這件事對我的震動,超過一般心理早有准備的人。父親確實爲我上了一課,從父親過世到現在,我一直在上這堂課。

  

  師:生死這堂課,是每個人都要上的。有人用自己的生命上課,有人從親人身上學習,這些都是深刻的經驗。當然也有人從書本找教材,但是體會不容易深刻。

  

  龍:那麼,法師您呢?您的這一課是從何時開始?

  

  師: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很小就有死亡的經驗,一次是從樹上摔下,一次是跌落河裏,立刻就沒氣息了;還有我的一生,經曆過幾次大災難,曾眼見屍橫遍野,那時就想到,死亡總有一天臨到我吧!

  

  龍:死亡這堂課,可能一次學成,或者永遠學不完呢?

  

  師:永遠學不完的。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隨時准備死亡的到來。

  

  龍:但還是會恐懼吧?

  

  師:我沒有恐懼。如果死亡降臨到我身上,害怕也沒有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