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珍惜生命—聖嚴法師與吳念真、黃春明、李明濱的對話 叁、肯定自我價值,實踐生命意義

  珍惜生命—聖嚴法師與吳念真、黃春明、李明濱的對話

  

    叁、肯定自我價值,實踐生命意義

  

  葉:自殺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也沒有所謂一了百了。黃春明本身曆經喪子之痛,當您的孩子自殺身亡後,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是否有任何的改變?

  

  黃:我的兒子自殺是相當沖動的一件事情,因爲他走不過愛情的關卡。我和太太當然也會互相交換想法,我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將他挽回。但是,換個角度來想,叁十年來擁有這麼乖巧的孩子,好難得啊!身爲父母的我們多麼富有!

  

  孩子自殺身亡後,我了解自殺背後的成因是複雜、多重的,甚至當事者自身沒辦法控製那股想死的沖動。我看待生命的態度,覺得在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都是生命,就算看一只螞蟻在爬動,我都會覺得生命是這麼美麗!最不愛惜生命的物種就屬人類,最不懂得生命可貴的也是人類。每個人都應該從生活學習感動,心靈多一點感動,生命將會更美好。

  

  此外,物質環境跟心靈生活的不同,也影響到對待生命的態度,例如在歐洲的瑞士或瑞典,或是亞洲的日本,他們的國民所得很高,但是自殺率也很高。但我知道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郊區,有一處都是違章建築,當垃圾車從馬尼拉市大飯店開出時,後面會追著一群小孩子、青少年,等著垃圾一倒出便去搶那些食物,如果還沒壞到不能吃,就撿來吃,剩下來的還帶回給家人,要讓家人活下去。反觀比利時有一個針筒公園,因爲沒有辦法禁止年輕人不吸毒,所以只好到公園來統一管理。生物都有繁衍後代的使命,例如我們種花,如果給過多的肥料與水分,並不會開花;如果給它少一點養分,反而拚命開花,因爲它意識到「死亡」,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使命,要把物種傳下去。我所舉的例子,是要說明生命不能只用知識來教育。

  

  雖然由統計數據告訴我們,自殺的原因中,憂郁症比例相當高,但自殺的成因是很複雜的,每一個人都不同。有些面臨要自殺或站在自殺關口的那些人,無可否認,他們的生命力與生存條件比較差、弱勢。那是現實的問題。另外,還有一種是一時沖動的情緒,一激動起來時,內心裏就像刮臺風,我們能阻擋臺風嗎?當發生大地震時,誰能阻擋呢?自殺者本身也沒有辦法,雖然明知自殺是不好的,但還是去做了。

  

  如果我們真正懂得生命,態度一定會謙卑,但不是一種知識性的謙卑。例如我們一聽到「母親」這兩個字就會覺得溫暖又偉大,但是絕對不是今天年輕一輩的母親讓我們産生了這種印象,而是以前臺灣的貧窮時代,家中小孩子很多,男人當軍夫在海外陣亡,或者某些原因造成早死,母親便扛起家庭的所有責任,她的生命與行爲多讓人敬佩!

  

  她們幾乎都是文盲,沒有媒體告訴她生命有多可貴。但是從她的生活體驗裏,還有在她的觀念中,體認到必須要把血脈傳承下去,那種不自覺的力量,展現她的生命力,那是有責任感、有倫理的。她認爲在家裏既然扮演怎樣的角色,就應該做什麼;在社會站在怎樣的地位,就應該對社會有怎樣回饋。她們很自然就懂得這些,不是用知識教育而來的;生命是去實踐的,在實踐中學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