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功的助緣—聖嚴法師與張怡筠、嚴長壽的對話 視失敗爲成功的助緣

  成功的助緣—聖嚴法師與張怡筠、嚴長壽的對話

  

    視失敗爲成功的助緣

  

  聖嚴法師:我十八歲時只身隨著軍隊離開大陸來到臺灣,當時沒人看好,認爲我的健康情況不佳,身體一定無法負荷飄洋過海過程中的辛苦,但我還是度過了;來到臺灣後,待在軍中十年的歲月中,遭逢白色恐怖事件,曾經有兩叁次差點丟了性命,但是我都憑著意志力走過來了!

  

  出家後的我,修行路上也非一帆風順,想到山中閉關修行,有位老和尚卻告訴我說:「你剛剛出家,沒有信衆的護持,如何能捱過?」沒想到我卻在山中一待六年,並沒有被艱苦的生活擊倒。

  

  之後,要去日本留學,有鑒于當時從臺灣去日本留學的出家人多半都已還俗,所以佛教界無不認爲我早晚會還俗,因此幾乎沒有人願意提供我任何幫助。等到我即將完成在日本的學業時,有人便揚言,等聖嚴法師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後就會還俗,聽到這流言,使當時已處于生活艱苦的我更加難過。

  

  完成博士學位回到臺灣,佛教界人士又紛紛揣測,聖嚴法師到底回來做什麼呢?就在這種情況下,臺灣佛教界似乎沒有我容身之地,加上無法發揮所長,此時因爲美國有人邀請,我只好選擇到美國去,每天背著背包走在紐約街頭,過著流浪的生活,可是流浪的那段時間卻使我感到內心充實。後來回到臺灣,我在中國文化學院(案:文化大學的前身)籌辦研究所,許多人都在等著看我何時關門,人人充滿了懷疑;然而一路走來,時至今日,我們已擁有了法鼓山。可是當時要籌辦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時,我沒有錢,信徒也不多,而無論是信徒們還是我的出家弟子多半持反對意見,但我卻堅持開創法鼓山。

  

  看看這一路走來的過程,我幾乎都在遭逢挫折、困境中度過,一重又一重的阻撓,卻成了我的助緣,促使我更有信心、勇氣走下去,而且愈忙愈快樂,愈累愈歡喜。所以,雖然失敗是件痛苦的事情,但請大家不要害怕失敗,只要能以歡喜心接受它,「失敗的經驗」就成了一種助緣,有失敗的對比,未來也才有成功的可能。

  

  葉樹姗:以積極正面的角度看待挫折失敗,把它當成是助緣,說起來容易,可是實際做起來卻很難;當面臨挫折、別人等著看笑話時,您又如何看待?

  

  聖嚴法師:我也是個普通人,遇到阻力、有人爲難我,或是築起阻礙我的高牆,心裏難免也會不舒服。此時,我會告訴自己,可能是過去世我沒有與人結良善的緣,可能當時我專門擋人家路,所以這一世受到這種果報,這也是應該的,我應該以修福來還報,阻礙就會漸漸少了。

  

  葉樹姗:張怡筠博士曾寫過許多關于EQ管理的書籍,請教您是否有過難忘的失敗、挫折的經驗?又是以何種智慧面對逆境呢?

  

  張怡筠:剛剛聽到聖嚴法師的經驗談,內心非常地感動,這不是失敗的故事,而是成功背後真實的呈現;人們往往只看到成功者的風光,忘了那努力的過程。法師遇到生活中的挫敗時,就是不斷用這樣的信念,很快地再站起來。心理學曾研究什麼樣的人在人生旅途中比較容易成功?結果是當摔了跤以後最快爬起來的人。所以法師剛剛提供了極佳的示範,也告訴大家怎樣利用佛法的概念來提升自己的EQ。

  

  二○○二年六月,我參加一個美國醫生組織的義診活動前往西藏,那裏十分偏僻,生活很困苦。在擔任翻譯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位五十歲的小兒科女醫生,從一開始的嚴重不適應,到後來她不但對每位病患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並耐心告知對方如何用藥、如何照顧注意身體;不像其他醫生對這些孩子們總是存有戒心,我就問她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撐過來?她說,千裏迢迢跑來這裏的目的無非是爲了「意義」兩個字,當認爲自己在奉獻時,這個生命就有了價值。所以一旦明白自己爲什麼而做,這一切苦難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了。她告訴我,這趟旅程,猶如自我心靈再造之旅,讓她認識生命的意義。

  

  葉樹姗:這故事中充滿巨大力量,除了了解自己做這件事的意義何在,還能把自己的心重新還原。

  

  嚴長壽總裁最爲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從公司中的小弟成爲總裁。目前他所經營的亞都飯店,在國際間擁有很高的評價;可是當他一度接管圓山飯店時,有人形容他「踢到了鐵板」,他自己卻覺得這是人生中最難得的經驗。請問嚴總裁當您遇到逆境時,是如何從中學習的?

  

  嚴長壽:我剛出社會時,是個只有高中學曆的小弟,那時雖然覺得自己沒讀大學是個遺憾,但家裏經濟讓我必須選擇就業。那時我已失業了六個月,心裏很急,一次機會中偶然遇到以前鄰居、也是同學,他幫我介紹到美國運通公司擔任小弟的工作。當時我以爲這份工作很簡單,但後來發現,看起來簡單的工作其實並不輕松,我每天要清洗地毯、送貨,還要在每個人面前倒水、收垃圾,尤其每當在我同學面前倒水時,總覺得自己彎不下身、低不下頭來,想不通爲什麼曾經是同學,只差了四年教育,兩人的距離竟是如此遙遠。

  

  有一天晚上,同事們都下班走了,我在收垃圾時,突然領悟到,要想從別人所喜歡的事情上學習,對方多半是不樂意教人的,于是我開始主動發掘別人不喜歡做的事情做,結果我發現多數人最不喜歡的是一些看起來無聊的事。在這種情況下,我慢慢被環境接受,把別人不喜歡做的事情當作最好的學習機會,從此才開啓後來擔任美國運通總經理的契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