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的河流—聖嚴法師與馬英九的對話 適度節製,合理抒發

  心靈的河流—聖嚴法師與馬英九的對話

  

    適度節製,合理抒發

  

  陳月卿:關于這些問題,好象都跟人類的欲望沒有適度節製有關,市長能不能站在市政建設及法律、製度的觀點,談談這個問題?

  

  馬英九:身爲市長,所要做的,在某一個程度上,是要滿足市民合理的欲望;但是欲望不可能讓它無限製的抒發,這會很危險,但也不能夠過度限製。

  

  當然從更高的層次來看,是要提升市民的欲望層次,一方面減少不合理的欲望,一方面轉移到合理的欲望。

  

  所以整個市政建設努力在推動的就是,除了看得到的各種硬體建設,更重要的就是心靈建設,多辦藝文活動,讓市民能夠在文學、音樂、藝術中悠遊涵泳,並漸次産生高尚的情操,就能對萬事萬物有比較平和的看法,不會走極端;而這樣孕育出來的市民,就是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公民。

  

  陳月卿:佛法又是如何來轉化欲望、提升欲望,讓它變成比較高尚的情操?

  

  聖嚴法師:佛法講的「欲」,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如果從身體感官、物質的刺激去追求、發泄,而希望得到滿足,不適可而止的話,就會變成泛濫,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乃至于對後代子孫、社會國家,都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把欲望朝正面引導、誘導,會成爲一種我們所說的悲願、心願,或者是志願。有些人有非常充沛的心力、體力或時間,如果也能有心願或悲願,便會爲了達成一個目標,不斷向這個目標去努力,對身體感官上的追求,就會相對減少,甚至根本不需要。

  

  所以如果具備偉大目標與抱負的人,通常都會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會珍惜他所能夠運用的體能。

  

  陳月卿:再請教馬市長,您剛剛說,只是控製行爲層面是不夠的,那要如何將法治的觀念深入人心?

  

  馬英九:我們的國民在國內習慣不守法,但在國外的環境下,就被逼的不得不守法,可見環境、外在的法規,是可以使人守法的。但光靠這不夠,還必須在心裏産生一種動力,認爲守法對他有利,不守法會有害;只是臺灣現在這個環境,有時候會使人感覺到,守法會吃虧,違法才占便宜。

  

  因此,「守法的人是傻瓜」的觀念如果不打破,想推動法治將非常困難。我個人絕對支持政府先要嚴格、公平、適當的執行法律,彰顯公權力,政府守法之後,才有資格要求人民守法。

  

  當然,如果某些法律本身製定得不好,是可以修改的,但最重要還是執法;執法徹底、公平、適當,如此才能把國人的法治意識建立起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