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的河流—聖嚴法師與馬英九的對話 整治河川上下遊都重要

  心靈的河流—聖嚴法師與馬英九的對話

  

    整治河川上下遊都重要

  

  陳月卿:馬市長認爲臺北市最嚴重的犯罪問題是什麼?

  

  馬英九:如果以犯罪數量來講,最多的是竊盜。但以對人心的影響來說,最嚴重的是暴力犯罪,主要是搶奪跟強盜,所以我始終把這兩類,列爲危害治安最嚴重的犯罪,也是最優先要去打擊或預防的。

  

  剛剛聽了法師說的「心靈環保」,我相信法師跟我們所追求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只是大家分別在不同的層次從事不同的努力。例如在法務部或臺北市政府,是透過公權力來預防、打擊,是從外部行爲去控製、改變;而法師則是用心靈、倫理道德來感化人心。這兩者應該都是社會所需要的,光靠其中一種,似乎都會有所偏廢。

  

  但我也深深感受到,法律、監獄、警察等製度,總有用盡的時候。如果人心不變,就像河川上遊受到大量汙染,到下遊才想要整治往往都太遲了。

  

  法師做的就像整治河川上遊的工作,而我們在下遊。監獄實際上就像汙水處理廠,把汙水處理完之後再排放出來,雖然不見得能變清水,但也許可以變得好一點。但我常覺得,如果能在上遊,把水維持得幹淨一點,就不必送到下遊的汙水處理廠了。

  

  陳月卿:能否請教法師,在心靈改造或行爲矯治方面,佛法能發揮什麼樣的力量,能不能舉些實際的例子?

  

  聖嚴法師:我沒有研究過犯罪心理學,但依我推測,會犯罪大概分成兩類:一類是無知,也就是從沒有人告訴他什麼是責任、義務,什麼是對錯、善惡,以及需要、想要之間的差別;另一類則是所謂的惡行重大,可能先天性格就比較暴力,後天又沒有人善加誘導他們,這些人往往一次一次的犯罪,不過即使是這種慣犯,也有他們的不得已。

  

  佛教界常有人到監獄去輔導,帶他們念佛、打佛七、受菩薩戒,他們多半能改善或忏悔。但他們出獄後,如果社會不容納他們,沒有自新的機會,就會很痛苦;如果能夠提供他們良好的環境,大家不要用異樣眼光歧視他們,他們也會成爲社會上很有用的人。

  

  馬英九:以我所知,是有很多人悔改後,不但把自己和家人照顧得很好,有時候還會捐錢到監獄,幫監獄建佛堂、天主堂。

  

  我記得有一次在一個捐血的表揚典禮上,有一位西裝畢挺的中年男士跟我說,他原來因爲犯罪被判無期徒刑,但因爲我在任內改了假釋製度,所以他得以提前出獄,如今開了一家電子公司,事業相當成功,爲了感恩,他每叁個月捐一次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