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就對他說你現在的這個肉身,是像金剛一樣的不壞嗎?常住不朽嗎?這是一種。爲複變壞?或不是這樣子,還是要消滅的,還會變壞。究竟是不朽還是要變壞,佛就反問波斯匿王。“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我這個身體不是像金剛一樣的不壞,是變滅的。佛在想跟波斯匿王講之前,就讓他自己先認識一下,說所有的虛妄、生滅、無常的這個肉體,它的內中都含藏有一個真實的不生滅的性體。
佛這段經文就說,你現在的這個身體是不朽的還是變壞的?波斯匿王答複說是變壞的。佛就答複說不對,你這個變壞的肉身當中,它還有一個不變壞的,這個波斯匿王就不認識了。所以他說“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最終是消失了,是變壞了。
【佛言:大王!汝未曾滅,雲何知滅?】
佛問他的時候是問他兩個問題,他答複了一個問題,他沒有答複他身體還有一個不壞的。佛就再問他了,說:你這個身體沒滅,雲何知滅?身體現在還沒壞,你是怎麼知道一定要壞的呢?因爲是佛問他說的:你這個身體是常住不壞的、爲複變壞?他答複說:我這個身體是一定要變壞。佛就再問他說:現在還在呀!你怎麼知道要滅呢?現在沒滅,未曾滅,雲何又知道是滅呢?波斯匿王又答了:
【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去聲)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殒,殒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
“世尊,我這無常變壞之身”,也就是這個身體的不能長久的,雖然現在還沒壞,但是我感覺到不好了。爲什麼呢?念念遷謝,新新不住。我一年比一年老、一年比一年壞,就像燒的火漸漸就變成灰了。不是一下子變壞的,漸漸銷殒;殒亡不息,所以我就知道這個身是一定要變滅的。
這是波斯匿王的答複,他說這個身體,是無常變幻的身體,現在雖然還沒有壞,但我知道念念遷謝,我感覺我的身體新新不住。前念舊,後念就是新,所以新新不住。前後念念的事實,那你後念成舊,新念生起,新念又成舊,後念又生起,念念如是,念念遷謝。因爲身是屬于有的,凡所有相皆要變壞的,念念遷謝。因爲它是無常的,所以我知道漸漸銷殒。殒亡不息,那這個身體決定要變滅的,滅盡了的。這個答複是對的。
【佛言:如是。】
波斯匿王答複說是無常,一切諸法都無常,約事上說是事,約理上說有生必有死,所以你說的對,如是!
【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顔貌何如童子之時?】
你現在的這個身體已經老了,六十二歲就已經衰老了。那你回憶一下,你這個六十二歲的身體跟你童子的時候一樣還是不一樣呢,一個老,一個小。你現在到了六十二歲了,你回憶回憶,跟你小時候一樣嗎?波斯匿王當然這個他就如實答複了。
【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
這個是老了,怎麼能跟年輕的時候相比呀!老朽了,才六十二歲。古人人活到六十年齡,無論中外,那就算一輩子了,六十花甲。佛問他說你現在衰老了嗎,跟你童子的時候能相比嗎?是不能相比了。我昔童孺,身體健康,現在長老了,精神昏昧。佛問他就是老和小,你現在老了,跟你小時候還一樣嗎?當然是不一樣了。乃至中間的過程,從小孩到青年,青年到中年、壯年,壯年到老年,就是這麼一個過程。每個人都如是,都經過的。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
你的身體不是一下子就老的吧?就是這麼句話。
【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于此。】
波斯匿王說“世尊,變化密移”,不是一下就老的,天天變。“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于此”,一下春天,一下秋天,一下冬天,暑是夏天,寒是冬天,就是春夏秋冬不同的這麼輪換,我也一年一年漸漸的就衰老了,不是一下頓朽的。
【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顔貌已老初十歲時;叁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過于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
“何以故”,表達一下,爲什麼要這樣說呢?“我年二十”,在我二十歲的時候,還是少年,但是比我十幾歲時可就老了。“顔貌已老”,比什麼老?比初十歲的時候。二十歲當然比十歲老了,老了十年了。在我叁十年歲時,那又比二十歲時又老了十年了。“于今六十,又過于二”,那比五十歲時就又老了。 【世尊!我見密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複令我微細思惟,其變甯惟一紀、二紀,實惟年變;豈惟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沈思谛觀,刹那刹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世尊,我見密移”,不是一下子就老的,是漸漸的密移,漸漸的遷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我這個比方都說十年一變化、十年一變化。何止十年?乃至于天天月月。 殂落就是死亡了,一般的過去說死亡,魂升于天,魄歸于地,魂魄。一般說魂魄就是你的精魂、神靈,是漸漸死的,逐漸的變遷的,不是一下子的。我這個說十年太長了,微細的想,微細思惟,其變甯惟一紀、二紀。一紀十二年,他說不是這麼一紀、二紀這樣子,這是年變;其實每月都在變,年變月化;又豈止每月,每天都在變,早晨到晚上都不一樣的了,漸漸遷謝。我沈思谛觀,就是說的刹那刹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後念生起,前念消失,假使我仔細的想,刹那刹那,念念之間,從來沒有停過。 仁王護國經上講,我們每一個人,一念當中有九十刹那,一個刹那就有九百生滅,生了滅了、滅了生了,刹那的生滅,這個是我們覺察不到的,這得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覺察得到。凡夫不但一刹那一刹那,一天跟一天,他都當沒有覺察,說你昨天跟今天不一樣了,今天跟明天又不一樣了。這是說我們凡夫每天的覺悟是在你念念間,一念的刹那刹那間,就是人不停的生滅,就形容著是生滅不停。這是敘述無常的意思。 【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因爲這種原因我才知道,我的身體快要死了,就地這麼變化來的。這都不是佛要跟他說法的意思,以下才是佛跟他說的了。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于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于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這就是佛主要的含義了。你只知道這個變化當中的變化,你曉不曉得你的身體裏還有個不變化的。變化是相,不變的是性。這時波斯匿王就茫然了,“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還有個不變化的,我認爲都是在變化的。佛就告訴他了,“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就是見性。這個在十番顯見,佛跟他講你的見性是不變的。就是我們在生滅之中,你還有個不生滅的,你認得不認得呢?波斯匿王答複佛,我不知道生滅當中還有個不生滅的。“佛言,我今示汝”,我來指示你、告訴你不生滅性。 這個我想我們講華嚴經講得很清楚吧!衆生皆具有佛性,我們那個性體跟佛所成就的性,跟佛性、衆生性,加我們自己的性,叁個是沒有變化的,性不變。佛給他開示說你在生滅之中,有個不生滅的。現在波斯匿王示現的,其實佛證到八住,他已經證得四住,跟佛是同時修的,他現在也是菩薩位,是示現作國王的。一佛出世,百佛助化,他以前所有的道友都來跟著他共同的宣揚佛法。波斯匿王他是來助佛轉化衆生的,示現同于凡夫。因爲示現同凡夫,凡夫只知此身的生滅無常,遷徙壞滅,不知道這生中還有一個是不生不滅的。所以他答複我實不知,我實實在在不知道怎麼我的身體裏還有個不生滅的。佛就跟他說我今示汝,我今給你指示,告訴你這個不生不滅的性。 【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王言:我生叁歲,慈母攜我,谒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 佛就跟他說了,“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你是在什麼時候看見恒河這個水、看見這條河的?“王言,我生叁歲,慈母攜我,谒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給他顯生滅當中的不生滅,不知就是以法說,用喻來顯,說你看見咱們這條恒河嗎?因爲祇園精舍外頭,就在恒河旁邊。你記得你什麼時候看見恒河水?波斯匿王他就說我在叁歲的時候,我媽媽帶我去谒耆婆天,拜耆婆天天神的廟,就要經過這條河了,而在那個時候,我就知道這是恒河的水了。這是遷流變化的,就說我們這個念念不停的色身,它裏頭有個不變的。什麼呢?見性不變。佛給波斯匿王顯的就是這個見性。 這個恒河,印度話叫殑伽沙河,在我們華言就叫福生,把印度話翻了我們華言就叫福生,又叫吉祥,含義是天堂來的這個水。那時候一般的說是從雪山阿耨達池,其實就是從珠穆朗瑪峰上流下來的,在我們西藏的境內。這個恒河水的沙子像面粉那麼樣細,不像我們這邊的河沙子很粗。佛問他說:你幾時見到這個河的?他說:我在叁歲,我媽媽帶我去拜那長壽天。長壽天就是耆婆天,翻我們華言就是長壽天。求長壽,一般的生小孩都求長壽的。佛就拿波斯匿王他的話、他的事曆來跟他解釋。 【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于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叁歲,見此河時,至年十叁,其水雲何?王言:如叁歲時,宛然無異;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 “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于十歲”,你說的二十歲的時候比十歲就老了,現在你六十了,念念遷變,就從小孩叁歲時候變到六十二歲了。那你叁歲見到這個河,到你十叁歲再見這個河,隔了十年了,十叁歲跟叁歲見的有沒有差別?這條河還有差別沒有?水有沒有差別?波斯匿王答複說宛然無異,沒有差別。不但十年沒差別,現在我六十二歲,跟我叁歲見到的河也是一樣的。這個時候…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